中國農民的貧窮與富?! ?/p>
——自然村共產主義的探討(14)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因此,中國的農民就是中國人民,反過來說,中國人民就是中國農民。中國農民的貧窮與富裕就是中國人民的貧窮與富裕。所謂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指的就是中國農民的貧窮,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改革開放就是從農村開始?,F在的問題就是要弄清貧窮與富裕的標準是什么呢?這里有兩個標準:一個就是物質的標準或者說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標準,一個就是物質的價值標準或者說就是貨幣標準。按照第一個標準,中國農民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充足了就是富裕,反之就是貧窮。按照第二個標準,中國農民手中的錢多了就是富裕,反之就是貧窮。中國幾千年的古代共產主義和毛澤東的現代共產主義的窮富就是用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多少衡量的,因此,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或者說為了增加物質財富。改革開放以后的窮富就是用錢的多少來衡量的,因此,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貨幣財富。這兩種財富的區別是什么呢?物質財富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一旦生產出來就不會變化的固定的東西(一件衣服就是一件衣服絕不可能變成兩件衣服)、是可以用于生產和生活的使用價值。物質的價值的財富,是用貨幣表現的財富,這種財富是拋棄了物質的本質,僅僅變成了看不見的、摸不著的、是隨著貨幣(這里主要是紙幣)數量的變動而變動的(一件衣服今天是五元,明天就變成了十元甚至一百元)貨幣財富。顯而易見,為了生活,人們期望的是物質的財富,而不是貨幣的財富!由此可見,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在財富上的區別就是:共產主義著眼于物質的財富,而資本主義著眼于貨幣的財富?! ?/p>
在幾千年的古代共產主義社會中和毛澤東的現代共產主義社會中,土地就是物質的財富,一切生產資料就是財富,一切生活資料就是財富(吃喝穿住用的東西),為生產這些物質財富的生產能力、科學技術、文化(集體力、團結力等)經驗(便利生產的傳統習慣)等等也就表現為財富。所以,中國農民在這兩種共產主義的社會中,增加財富就是增加物質的財富!增加物質財富的方法或者說生產方式就是財產公有共同勞動的生產方式。在古代共產主義社會中,由于,生產力不發展,生產水平低下,所以,幾千年來采取產品生產方式,然后,利用集市貿易交換產品,交換的產品因此變成商品。這種商品交換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物質財富,而絕不是為了增加貨幣財富,因為貨幣是交換的手段而不是物質財富的代表!在毛澤東時代的共產主義社會中的商品交換,也是繼承古代共產主義的商品交換,因此也是簡單商品交換,也是為了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而組織生產和交換?! ?/p>
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古代共產主義社會中,還是在毛澤東時代的現代共產主義社會中,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社會物質財富。
中國農民要求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是人們共識的,現在的問題是中國農民富裕的目標應該是怎樣的呢?按照物質的目標,就是中國農民的生產資料必須是現代化的生產資料!這就是農業機械化、水利化、也就是農業的現代化,每個自然村都有自己的工業企業,這個現代化要在60萬個自然村實現。按照物質的目標,就是中國農民的生活資料必須是每個自然村的農民都能夠住上高樓大廈,都能夠享受像城里人一樣的生活條件。當這個條件實現了的時候,有誰還要到別人的企業里打工掙錢,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這就是中國農民的真正的富裕!
現在讓中國農民富裕起來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把小塊土地分給農民,農業商業化,讓農民在小塊土地上種植經濟作物,期望農民發財致富,這種方法實質上就是把生產貨幣作為目標!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就是把中國農民推向無法控制的市場,在競爭中導致農民的破產形成兩極分化??梢娺@不是農民富裕起來的好方法,而是造成中國農民貧窮的壞方法!這種使農民富裕起來的方法,還包括進城打工,把農民變成農民工??墒鞘聦嵰辉僮C明,中國農民特別是青壯年男女農民進城以后的地位是社會的最下層。這種為別人打工的農民的異化勞動是損害中國農民的身體的最可惡的勞動。由此可見,小塊土地和進城打工絕不是中國農民富裕起來的途徑而是傷害中國農民的身體和生活的途徑!所有結果只能使中國農民貧窮!
要物質財富的富裕!不要貨幣價值財富的富裕!這就是中國農民富裕的唯一途徑!也是中國農民擺脫貧窮的唯一的途徑!
勞動者 2012年2月2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