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討論的問題是中國農民階級的解體,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分析一下幾十年來農民階級的歷史。
(一)農民階級的黃金時代及其存在的經濟基礎
在三十年前農民階級可以說是一個統一的階級,內部沒有出現多么大的分化。生產隊員沒有可能剝削其他生產隊員,他們之間基本是平等的,那時剝削階級還處于幼年時期、很不發展。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個體農民的黃金時期可以說是八十年代,可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首要的原因不是土地的私有制,恰恰是土地及主要的農業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制使個體農民邁上了歷史的最高點。
農民家庭耕種土地的合理環境正是某種形式的公有制而不可能是私有制,隨著私有制的發展個體農民必不可免的要分化——也就是說要滅亡。
個體農民耕種土地的首要條件是土地的占有權而不是私有權,即農民可以使用集體的土地,這樣就保證了土地保持在個體農民手中。這是辯證法的,土地私有這種名義上的所有權導致農民失去土地,土地公有導致農民可以實際使用土地。
個體農民存在的第二個條件是水利設施的公有制,沒有這個條件就談不上農民對土地的實際運用。公社時期生產隊員們建設的水庫、灌溉渠道、排灌設施等等公共水利條件,是個體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的重要條件。
個體農民存在的第三個條件是耕蓄、農業機械等等生產工具的公有制,我們知道公社解散后生產隊的各種生產工具不是直接分給個體家庭所有的而是分給幾個家庭共同使用的,沒有哪個家庭可以說這個是它的。農民之間唯一的不同是各個家庭勞動力的不同,是其數量和質量的不同,一個家庭可能勞動力多一點,另一個家庭勞動力可能強一點,這就是主要的區別。由此帶來了勞動果實的多少的不同,但是并不存在個體家庭之間的剝削,并不存在一個勞動者可以剝削另外一個勞動者,勞動者之間基本是平等的,因為主要的生產資料是公有的。
以上幾個條件是農民階級存在的主要的經濟基礎,我們看到個體農民家庭只是使用土地而不是擁有土地,土地及其他基本的生產資料都是公有的而不是私有的,這就是農民階級走向歷史頂峰的具體的條件。這是公社的實際的成果,而不是像某些人鼓吹的那樣,是私有制帶來的結果。這就解釋了這個歷史之謎。
(二)農民階級解體的主要原因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農民中逐漸出現了分化。我們這里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分化的根據和結果。
農民中的階級分化是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相一致的,資本主義發展到什么程度農民就會分化到什么程度直到農民階級的滅亡。
在歷史上個體農民都是要以某種形式的公有制為存在條件的,隨著這些公有制因素的消滅,個體家庭失去存在的外部環境而歸于解體。
我們知道整個九十年代政府對農民的稅收是逐漸加重的,尤其是實物地租變成貨幣地租加重了農民的負擔,種糧對于某些農民變成不可能了,稅收把勞動成果的一個越來越大的部分變成地租,甚至使農民失去了再生產的資金;同時外部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對勞動力提出了越來越大的需求,由此出現了大量的農民從土里上逃離流入城市變成了雇傭勞動者——雇傭工人。這些人逐漸轉變成工人,他們組成了工人階級的基本部分。
農民的少數人脫離農業,從事商業,這些人逐漸轉變成小資產者,甚至其中的極少部分人變成了資本家。農民中日益發展的貧富分化從內部瓦解著農民階級。
農民變成工人,必然出現農業勞動力的不足,在既定的社會條件下導致舊的古老的耕作方式的變革——即以農業機械代替了人工耕作和畜耕,這是社會中發生的重大變革,這個變革改變了整個社會的面貌,塑造了全新的生產方式和階級關系。
同時關乎農民生存的公共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包括水庫、灌溉干渠;生產隊的公共水利設施,如水塘、溝渠等等隨著勞動力的流逝逐漸無人修繕,于是個體農民生存的公共水利設施瓦解了。可以說是樹倒猢猻散了。
我們把這個過程稍微總結一下吧!
農民頭上日益加重的賦稅和資本主義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脫離農業生產成為雇傭勞動者,農民的大部分轉變成工人,變成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的無產階級。
由于農業勞動力的缺乏,在既有的物質條件下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變革,小農生產方式逐漸解體,代之以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農民被農業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代替了。從而農民階級滅亡了。
同時在農民中又產生出來一個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二個階級只占整個人口的一小部分,其中資產階級只占人口的極小部分。
所以原來的農民階級分化成如下幾個部分:
A. 工人階級,其中分為二個部分,工業無產階級和農業無產階級;
B. 小資產階級,主要是小店主階層、包工頭階層、小農場主以及出人頭地的白領階層,這個階級主要靠自己勞動有時也剝削工人,和資產階級比較起來他占有的資本不足以使自己從勞動中脫離出來;
C. 資產階級,主要是擁有較大資本的、雇傭較多工人,完全靠剝削工人生活,其中包括占有較多土地和較多資本的農業資產階級;
D. 農民階級的解體還留下了一個人數相當多的絕對貧困階層,他們大部分是失去勞動能力或者失去了部分勞動能力的年老、有病、鰥寡孤獨的人們。
農民階級的解體宣告了資本對整個社會的統治,社會日益劃分為二大對立的階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而小資產階級是處于這二個階級之間的。這個全新的階級關系決定了整個社會的面貌,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無產階級聯合農民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只有這二個階級的革命活動才能重新實現全部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制,才能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