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工廠罷工持續 中國員工權益堪憂
http://auto.sina.com.cn/news/2010-05-27/0939607008.shtml
2010年05月27日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曾業輝
基本工資六七百元,加上各種補貼,一線初級員工到手的工資不過1200多元。工資福利過低、加薪緩慢,最終使佛山南海獅山工業園區的本田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簡稱南海本田)發生罷工事件。罷工事件始發于5月17日,至今沒有平息。
“你是不是要問罷工的事?不能說,你問哪個部門哪個人都不會說。”南海本田總臺接線員說。
“我們收入確實很低,可在電話里不敢說(旁邊有人),你上‘佛山天天新論壇’去看看吧。”南海本田的員工一聽是記者采訪的電話,聲音頓時壓低了許多。
5月17日,南海本田組裝科工人率先停工;21日晚8時許,變速器組裝科、鋁加工科等科組300余名工人走出廠房;5月22日中午,兩名帶頭停工的工人被開除;5月26日,企業與員工仍未達成協議。
5月22日,法雷奧佛山 汽車照明系統有限公司的員工通過停工的方式要求提高薪酬;5月25日,富士康驚現“第十一跳”……罷工、跳樓——普通員工的權益受到了全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
“隨著勞動力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停工、罷工的事可能會越來越多,如何處理好勞資關系,加強員工權益保障,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現代企業來說是全新的課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就此事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我看了相關報道,如果本田零部件公司真的將補貼轉為工資,以滿足最低工資標準的話,這是以形式的合法掩蓋事實的非法。”盈科律師事務所韓國事務部首席律師李遜對本報記者說。
封鎖消息,各方推諉
整整兩天,數十個電話,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到的真實情況是——企業封鎖消息,各方相互推諉。
5月25日,記者向佛山市南海區獅山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所長鄒柏林了解罷工事件的解決情況,周柏林要記者去問獅山鎮鎮政府宣傳辦:“有什么事可以去問他們,現在要求統一說法。”
記者:“什么叫要求統一說法,是不是要求對外宣傳口徑一致?你們是主管單位,所以想問問情況。”
鄒柏林:“對不起,真的抱歉,你還是問宣傳辦吧。”
記者:“南海本田是否存在基本工資六七百元的事實?現在企業與員工達成了協議嗎?”
鄒柏林:“對不起,還是問他們吧。”
記者:“這是你們的工作,維護工人權益也是你們職責之一啊,您怎么好一字不答?南海本田員工的權益是否受到了損害,本田方面以停工為由開除員工是否違規?”
鄒柏林:“如果工人認為他們(南海本田)存在違法違規的情況可以投訴,投訴渠道是有的,截至目前我們還沒有收到工人的任何舉報和投訴。”
記者:“若不能達成協議,你們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會采取什么進一步的措施?”
鄒柏林:“對不起,真的抱歉。”
記者向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鎮政府宣傳辦了解相關情況,費盡周折找到了宣傳辦的溫女士。
記者:“南海本田現在還存在停工現象嗎?企業與員工是否達成了一致?”
溫女士:“這你要問本田公司啊。”
記者:“鎮政府不了解情況嗎?不是出面參與調解了嗎?”
溫女士:“參與了,委派了工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所去解決這事。”
記者:“目前事情進展如何?”
溫女士:“我們只是宣傳部門,不太了解具體情況,你可問這些職能部門。”
記者:“可獅山勞動和社會保障所要我問你們宣傳辦,說由你們統一對外發布消息。”
溫女士:“他們具體在辦,沒有將進展情況通告我們,本田方面這幾天也沒消息傳過來,我真的不知道事情進展怎么樣了。”
記者:“你們就沒和本田零部件公司聯系過嗎?”
溫女士:“當時是說由本田方面來統一發布消息,我們和本田方面開過會,他們說會指定專人來發布消息,但到現在好像也沒指定,這幾天本田方面也沒有消息過來,這周我們和本田方面還沒有聯系過。具體情況你最好還是問企業。”
記者反復致電南海本田,對方就是“不能說”,記者要求轉宣傳部門,“沒有”;要求轉公關部門,“沒有”;要求轉廠部辦公室或綜合辦,“不能轉”;要求轉總經理辦公室,“不能轉”……
記者想辦法打到其他辦公室,辦公室人員輕聲說:“謝謝你們,但我旁邊有人,不敢說。”
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推給鎮政府宣傳辦;鎮政府宣傳辦推給保障所和南海本田;南海本田封鎖消息“刀槍不入”——這個怪圈背后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尤其是企業。
更令人費解的是,罷工又不是什么罪大惡極或不能見光的事,應本著長遠發展、社會穩定、勞資協商、政府協調的原則妥善解決,各方為何要遮遮掩掩?甚至要“統一說法”,更甚至要“本田方面來統一發布消息”,而工人卻很難發出聲音還要躲、要藏。
生存底線上的抗爭
從目前媒體曝光的南海本田員工工資來看,南海本田員工罷工,是在生存底線上的抗爭,而導火索是佛山出臺新的最低工資標準后,員工對本田方面調薪舉措不滿。
媒體報道了南海本田員工曬出的工資清單:南海本田I級工資=基本工資675元 +職能工資 340元 +全勤補貼100元 +生活補貼 65元 +住房補貼250元 +交通補貼80元 =1510元,扣除養老保險132元 、醫療保險41元 、住房公積金126元 ,到手的工資為1211元。若每月除去房租250元、吃飯300元、電話費100元、日用品100元、工會費5元,每月僅剩456元。
4月8日,佛山市出臺了《關于調整佛山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復函》,從2010年5月1日起,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920元/月(之前為770元)。
據《廣州日報》報道,員工反映,南海本田為達到920元/月的底薪標準,提出將“從330元補貼中扣除150元,并將這150元算入底薪。”這樣一來,工人們的底薪就達到920元/月,符合標準,但工人們拿到手的收入絲毫沒有變化,這引起了工人們的反對,最終導致罷工。
南海本田方面確認,因停工造成了公司5月17日半天、21日晚上、22日一天、24日一天的停產。
5月24日下午3時,南海本田通過廣播答復將為每個工人提供120元—155元不等的伙食補貼,員工們對此不滿,25日當天仍然繼續罷工。
記者26日了解到,勞資雙方仍未達成協議,工人提出“把薪酬提升到2000元到2500元”的要求沒能得到回應。
工資低、加薪慢,中日員工收入差距大
本田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是本田在中國獨立投資的首家企業,成立于2005年9月20日,總投資額9800萬美元,主要生產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等。
據媒體報道,有公司中層管理人士估計,公司每天生產變速箱2400臺,以一萬元內部價格賣給廣本和東本整車廠,一天產值為2400萬元,加上其他業務,一天產值達到4000萬元,而發動機、變速箱的利潤是不低的。
南海本田的員工不僅工資低,而且加薪緩慢。其薪酬體系分為五大級別,一級是最低級別,五級是最高級別,每個大級別下面有15個小級別,共75個級別,每年評審一次,合格后就晉升一級,等于升一大級工資要15年。有的員工,3年漲了111元,還是老員工。
此外,中日員工工資相差了50倍。
在南海本田,科長及以上級別管理人員均為日方人員,以部長為例,每月收入可達10萬元人民幣以上。員工向媒體反映,“日本那邊經常會派支援者過來南海廠,支援者吃、住、行全包,每天還有300多美金的補助,相當于普通工人兩個月工資。”
法律?道德?監管?
靠什么約束企業,維護工人權益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罷工很少見,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資雙方發生糾紛很正常,各方應用平常心去看待,在法律框架下解決問題。現階段,勞動力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有罷工是正常的,沒有這事反而不正常。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應引起企業的關注。”張文魁說,現代企業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妥善處理好勞資關系,企業應當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應當堅持可持續發展,使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把員工收入與最低工資標準‘對標’的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也不可能持續發展。”
目前,中國人口太多,勞動力過剩,工人怕丟飯碗對低收入敢怒不敢言,而有的企業又往往將工資壓得很低,只要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就行,對這樣的企業如何約束呢?
張文魁表示,要通過法律約束、道德約束、政府監管三管齊下來加強員工權益保障,此外,還要逐步完善中國的工會組織。對一些將工資壓到最底線的企業,只要它不違法,也沒什么好辦法,但這種企業是不可持續的。
“工資待遇的提升,最根本的還是要靠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轉變來實現。”張文魁說。
對于媒體報道的南海本田將補貼轉為基本工資的做法,李遜律師認為這是違法行為,這種“欺上”的做法(達到國家最低工資標準),最終損害了工人的權益;而因員工停工就開除員工,也是違法行為,沒有達到滿足勞動要求的基本權利(如勞動條件不安全、在本地區現有工資水平無法生存、達不到最低工資標準等等),工人是有權利罷工的。
對于中日員工收入差距很大這一問題,張文魁和李遜都表示無法評價,企業有權按其國籍所在地的標準、按工作性質的不同開工資。
“工人加薪難、維權難,跟中國勞動監察部門的權限過小有關,跟工人自身的覺悟及相關的法律支援有關。發達國家包括韓國在內,勞動監察部門權限很大,若工人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查實,對企業的處罰非常嚴厲。”李遜指出,“從法律層面看,中國的立法角度過去是保護企業利益為先的,新的《勞動合同法》有了一定的進步,開始偏向勞動者,但還需要逐步完善。”
如果工人權益受損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要尋求法律途徑解決該怎么做呢?李遜回答說:“還是要向勞動保障部門申請勞動仲裁,不服仲裁再向法院起訴。”——也就是說,工人要維權還得經過勞動保障部門這一關。
從這個意義上看,南海獅山相關部門要“統一說法”,還要由本田方面來“發布消息”,這種做法令人擔憂。
截至5月26日,獅山鎮政府、獅山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沒給出任何說法,只是南海本田發布了一份《本田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勞工爭議》書,全文僅153字,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