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經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結束了歷時一年之久的戰略轉移,而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和民族抗戰的出發點放在了大西北。
當時,中華民族正處于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日本導演的“華北五省自治運動”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華北五省已名存實亡。國民政府卻繼續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正在調動幾十萬大軍對陜北蘇區大舉進犯,妄圖乘中央紅軍立足未穩之際,一舉消滅之。
陜甘蘇區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經濟落后,交通閉塞,蘇區的鞏固與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這時的中央紅軍減員極大,裝備極差,亟需擴紅籌款,休整補充。陜甘蘇區,不僅無法解決紅軍的燃眉之急,也難以供養大批部隊和機關。
為此,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
會議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國際發展形勢和中國將來的發展方向,討論了轉變黨的策略方針的必要性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和政策。
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為副主席,確定了紅軍軍事戰略的基本原則是: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對日作戰;擴大紅軍。紅軍的軍事部署和作戰行動,應確定地放在“打通抗日路線”與“鞏固、擴大現有蘇區”這個基點上。具體步驟是:把紅軍行動與蘇區發展的主要方向,放在東邊的山西和北邊的綏遠等省,提出了“抗日反蔣、渡河東征”的口號。
1936年1月15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簽發“關于紅軍東進抗日及討伐賣國賊閻錫山的命令”,命令“主力紅軍即刻出發,打到山西去”。遵照上述命令,各路東征部隊迅速隱蔽地集結到黃河岸邊,進行渡河準備。
1月31日,毛澤東來到延長縣城,主持召開軍事會議,全面檢查了東征的各項準備工作,研究和部署了東征的行動路線,正式組建了“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由毛澤東、彭德懷、葉劍英分別兼任總政委、總指揮、總參謀長。將紅28軍、紅1軍團、紅15軍團分為左、中、右3路大軍,各自選定渡河突破口,待命東征。黃河游擊師隨同主力出征,負責保持主力紅軍與后方的交通聯絡,紅29軍則擔任后方留守。
1936年2月17日,毛澤東簽發東征宣言,東征紅軍進入臨戰狀態。2月20日,正式下達渡河命令,命令各渡河突擊隊:“先頭絕對隱蔽,乘夜偷渡。以堅決、敏捷的速度奇取敵堡,割斷電線,控制前進陣地及側翼掩護陣地,以保證后續部隊渡河對援敵作戰之有利地位。偷渡被發覺,立即改為強渡。”
晚8時整,戰斗正式打響,紅軍從北起綏德的溝口、南到清澗縣的河口百余里的渡口,同時發起攻擊。紅1軍團紅2師24名勇士組成的渡河突擊隊,從綏德縣溝口登船,突擊強渡,在中陽縣三交鎮坪上村首先登岸,把晉軍的河防撕開了一道缺口,紅1軍團主力相繼渡河,于拂曉時分,進占三交鎮,乘勢擴大戰果,長驅東進,進占留譽。
紅軍突破黃河天險后,即分兵數路,長驅東進:一路進占義牒,圍攻石樓;一路攻克留譽,進逼中陽;一路沿河北上,進襲柳林。
3月6日至8日,毛澤東在紅軍東征總部駐地——孝義縣大麥郊(今屬交口縣)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分析了紅軍東渡以來的形勢,調整了作戰部署。決定:“第一期以經營山西為基本戰略方針”;要堅決貫徹“以發展求鞏固的原則。目前是普遍摧毀反動基礎,普遍發動群眾,猛烈擴大紅軍,各個消滅敵人。”
4月13日,紅28軍進占中陽留譽以東的黨家寨等地,向晉軍重兵把守的三交鎮發起攻擊。由于三交鎮緊扼秦、晉二省的交通要道,為黃河天險的重要渡口,故兩軍爭奪十分激烈。軍長劉志丹冒著槍林彈雨,進至距敵軍陣地不足300米處直接指揮,不幸被敵軍槍彈擊中,壯烈犧牲。
當東征紅軍轉戰河東之際,入晉增援的國民黨中央大軍沿同蒲線和正太路進入山西,總指揮陳誠坐鎮太原,與閻錫山共商“剿匪”大計。駐守于洛陽、潼關及關中一帶的國民黨部隊也加緊對陜甘蘇區的圍攻,并沿河北上,封鎖黃河渡口,包抄紅軍后路,企圖將紅軍主力圍殲于黃河東岸的呂梁山區。
為避免大規模內戰的爆發,爭取和團結一切抗日愛國力量,擴大統一戰線,積蓄抗日力量,中共中央先后派遣周恩來、李克農前往洛川和延安,與東北軍愛國將領張學良秘密會談達成了東北軍、西北軍與紅軍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協議。
同時又利用蔣、閻矛盾,通過多種渠道,對閻錫山作了大量統戰工作。在此情勢下,中共中央于4月13日至15日在永和縣趙家溝召開軍事會議,作出了“逼蔣抗日、回師西渡”的戰略決策。
遵照趙家溝會議的決議,紅1軍團和紅15軍團從4月下旬逐步轉移到黃河岸邊。5月1日至5月5日,紅軍主力和總部人員先后從延水關、永和關、清水關、鐵羅關一帶渡過黃河,返回陜北。5月5日,毛澤東率紅軍總部回到陜西楊家圪臺,簽發了《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即《回師通電》)。
5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在延川縣太相寺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由毛澤東作報告,對東征勝利的意義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評價:打了勝仗,喚起了民眾,籌備了財物,擴大了紅軍。5月21日,毛澤東、周恩來率領紅軍總部回到瓦窯堡,歷時117天的渡河東征勝利結束。
毛澤東領導的東征紅軍,擊潰了晉軍三十多個團的圍追堵截,轉戰山西五十余縣,殲敵一萬三千余人,俘敵四千余人;同時,東征擴大紅軍八千余名,籌款五十萬元,組織地方游擊隊三十多支,建立了縣、鄉、村蘇維埃政權,發展了黨的地方組織,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種。
紅軍東征作為一次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戰略行動,奏響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的戰斗序曲,為在抗日戰爭初期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把山西作為堅持敵后抗戰的戰略支點奠定了歷史性基礎,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里程碑。
為了記載、銘記和紀念這段光輝歷史,山西省共有三處建有紅軍東征紀念館,其中最大的就是石樓縣的紅軍東征紀念館。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基本展覽《紅軍東征—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一次戰略行動》,分4大版塊13個單元展開。講述了紅軍東征從1935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會議作出戰略決策,于1936年2月20日渡河入晉到同年5月勝利回師陜北。實現了發展鞏固陜甘革命根據地,進一步推動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既定目的。另外,其館內有許多珍藏,截止2011年上半年,共搜集到相關歷史圖片567張、文件圖表298份和東征實物328件。最吸引人的是毛主席在東征期間用過的墨盒、蠟臺、馬燈、茶杯等物品,睹物思人,我們仿佛看到了毛主席當年在油燈下工作的情形。
2024年4月15日山西呂梁集合,星火旅游“重走毛主席進京路”之旅將參觀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帶領大家一起了解那段歷史。
精彩線路不容錯過,歡迎報名參加。
01
報名信息
時間:2024年4月15日~4月24日(10天9晚)
集合地點:山西省呂梁市
散團地點:北京市
費用:25人以上成團,4800元/人(累計參加活動超過15天的老團友,贈送一本精美個人專屬定制活動畫冊)
02
活動特色
1、從山陜交界的黃河渡口到北京香山,重走毛主席的進京路,尋訪期間毛主席路居舊址;
2、游覽山西境內的五臺山、恒山、懸空寺、雁門關等歷史人文或自然風景名勝,品味歷史文化,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3、全國最大的紅軍東征紀念館,尋訪紅軍東征相關歷史遺跡;
4、參觀薄一波、徐向前故居或紀念館,探尋老一輩革命者成長軌跡;
5、順路涉及沿線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中央后委機關舊址、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等遺跡場館。
路線詳情請點擊下方鏈接!
想去的朋友趕快聯系:
157 7190 6786(微信同)
報名吧!
(詳細行程也可咨詢)
▲掃碼添加客服報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