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10月25日,距毛主席130周年誕辰還有63天,今日推薦:《毛澤東與抗美援朝》
從中國人民志愿軍渡江那一天起,毛主席的全副精力都集中到朝鮮戰場上了。
毛主席一生中指揮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統率過百萬以上的大軍同時在幾個戰場上與敵人作戰,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他有著高人一籌的戰略指導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但是,指揮抗美援朝戰爭,對他來說畢竟是一個新的課題。
這是在一個新的戰場上——國外戰場上,同一個新的敵人具有高度現代化裝備的美國軍隊作戰。怎樣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新勝利,這需要在實踐中積累和總結新的經驗。
抗美援朝戰爭怎么打法?
當時的朝鮮戰局十分嚴峻。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后,分三路北進。東路占領元山,中路進逼陽德,西路美軍正作圍攻平壤的準備。按照麥克阿瑟的計劃,在占領元山和平壤之后,先東西對進,打通聯系,然后向鴨綠江邊推進。
還在志愿軍出兵前夕,毛主席和彭德懷等研究敵情后商定:利用敵人東西對進的時機,志愿軍在平壤、元山鐵路線以北,德川、寧遠公路線以南地區,也就是朝鮮半島細腰部(又稱蜂腰部)地區以北,構筑兩道至三道防御陣線。如果敵來攻,則在陣地前面分割殲滅之;如果平壤美軍、元山南朝鮮軍兩路來攻,則打孤立較薄弱之一路。在六個月內,如敵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則我軍也不打平壤、元山。在我軍裝備訓練完畢,空中和地上均對敵人具有壓倒的優勢條件之后,再去攻平壤、元山等處。這就是說,六個月以后再談攻擊的問題。
然而,志愿軍渡江后,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完全不是設想的那個樣子。麥克阿瑟改變了東西對進的計劃。美軍和南朝鮮軍分散為東西兩路,大舉北進,速度甚快,直向中朝邊境逼近。原定的阻敵方案,即在平壤、元山鐵路線以北一線防御六個月以后再進攻的作戰部署,已經不適用了。
麥克阿瑟查看軍事部署
根據敵情的變化,毛主席迅速改變作戰部署。
十月二十一日凌晨二時三十分,他致電彭德懷等,正式下達第一次戰役的部署。他看出麥克阿瑟在戰略判斷上犯了一個大錯誤,即“美偽均未料到我志愿軍會參戰,故敢于分散為東西兩路,放膽前進”。他斷定,“此次是殲滅偽軍三幾個師爭取出國第一個勝仗,開始轉變朝鮮戰局的極好機會”。過了一個小時,毛主席又電告鄧華等:“現在是爭取戰機問題,是在幾天之內完成戰役部署以便幾天之后開始作戰的問題,而不是先有一個時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談攻擊的問題。”
初戰必勝。這對于出國作戰的志愿軍來說尤其重要。出手第一仗能不能打勝,這將決定志愿軍入朝后能不能站得住腳。
在那些日子里,毛主席過著十分緊張的生活。據他的機要秘書回憶,有一段時間,毛主席半個多月沒有下床,就在床上工作、吃飯,睡眠極少。他每天批閱大量材料,有來自前方的電報,有來自各方面的情報,一個接著一個,這些電報和材料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毛主席手里。
彭德懷和金正日
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毛主席要根據各方面的情況加以分析,很快作出決斷,指導前方作戰。這一年,毛主席五十七歲,精力十分充沛。
毛主席在指導第一次戰役部署中,對于如何打開朝鮮戰局,指導方針逐步考慮成熟。他在十月二十三日復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朝鮮戰局,就軍事方面來說,決定于三點。
第一,目前正在部署的戰役是否能利用敵人完全沒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殲兩個、三個甚至四個偽軍師。此戰如果是一個大勝仗,則敵人將被迫作重新部署,立即處于被動地位;如果這次突然性的作戰勝利不大,使我不得不于陣前撤退,則形勢將改為于敵有利。
第二,敵人飛機殺傷我之人員、妨礙我之活動究竟有多大。如果我能利用夜間行軍作戰做到很熟練的程度,則我軍可以繼續進行野戰及打許多孤立據點,如此便有迫使美國和我進行外交談判之可能;如果敵人飛機對我的傷亡和妨礙大得使我無法進行有利的作戰,則在我飛機條件尚未具備的半年至一年內,我軍將處于很困難的地位。
第三,如果美國再調五個至十個師來朝鮮,而在這以前我軍又未能在運動戰中及打孤立據點的作戰中殲滅幾個美軍師及幾個偽軍師,則形勢也將于我不利;如果相反,則于我有利。
以上這幾點,均可于此次戰役及爾后幾個月內獲得經驗和證明。總之,我們應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
勇敢沖鋒
毛主席提出的這個戰略的和戰役的指導思想,對于志愿軍取得第一次戰役以及以后幾次戰役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敵進甚速。南朝鮮軍很快進到清川江附近,而志愿軍主力離預定開赴的地區卻相距尚遠。十月二十三日,毛主席電令鄧華等第十三兵團領導人迅速與彭德懷會合,在彭領導下決定戰役計劃。并囑:“敵進甚急,捕捉戰機最關緊要。兩三天內敵即可能發覺是我軍而有所處置,此時如我尚無統一全軍動作的處置,即將喪失戰機。”
彭德懷研究了敵情,感到在敵人以師、團、營為單位分兵冒進的情況下,要想采取集中兵力聚而殲之的辦法有許多困難,搞不好會貽誤戰機。到二十五日,西線南朝鮮軍已進至北緯四十度線以北的博川、龍山洞、云山、溫井、松木洞、熙川一線,逼近志愿軍第四十軍。殲敵任務已刻不容緩。
十月二十五日上午,南朝鮮軍一個加強營由溫井(距離彭德懷的指揮所所在地大榆洞僅隔十幾公里)向北鎮進犯,被志愿軍第四十軍一個團以攔頭、截尾、斬腰的戰術,將其大部殲滅,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打響了震驚世界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仗。中國人民一直把這一天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的紀念日。
但是,南朝鮮軍仍然分兵冒進,其中一個團的一部已經到達距中朝邊境只有幾公里的楚山,向中國境內炮擊。二十七日,這個團發現處境不妙,立即調頭南撤,途中被志愿軍包圍。熙川以南的南朝鮮軍兩個營為了接應該團南撤,與志愿軍在溫井以東地區交戰。二十九日,志愿軍一個軍將這兩處南朝鮮軍大部殲滅,取得初戰勝利。
抓美帝俘虜
南朝鮮軍與中國志愿軍交戰失利,但麥克阿瑟對志愿軍兵力仍然估計不足,滿不在乎,以為中國只是象征性的出兵,繼續命令后續部隊向中朝邊境推進。
十月底,號稱“王牌軍”的美軍第一騎兵師一個團,冒進北渡清川江到達云山。十一月一日至三日,志愿軍部隊將其大部圍殲于云山。同時,阻擊部隊又在云山以南擊潰該師的另一個團,擊斃該團團長。云山戰斗,志愿軍首創以劣勢裝備殲滅現代化裝備之敵的先例,狠剎了一下“王牌軍”的威風。
美騎一師在云山遭到重創,使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為之震驚。十一月三日凌晨,敵人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掩護下全線撤退。彭德懷當即下令,追殲逃敵。四日,殲滅英軍一個榴炮營和美軍一個加強連。但是,靠兩條腿跑路的志愿軍,畢竟跑不過機動能力很強的機械化部隊。至三日黃昏,敵軍主力已全部撤到清川江以南。
根據敵我態勢,彭德懷于十一月四日十五時致電毛主席,提出休整部隊,結束第一次戰役,準備再戰。五日一時,毛主席復電同意,并提出組織第二次戰役的指導思想。
第一次戰役,志愿軍經過十三個晝夜艱苦作戰,殲敵一萬五千余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這本《毛澤東與抗美援朝》,《彭德懷與朝鮮戰爭》,從全局的視角和具體戰例的描述兩個方面,為我們講述了整整七十三年前,抗美援朝的真實樣貌,推薦一讀!
END
重讀老舊書∣好書都在這!
掃碼加微信
客服:1779152618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