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岡山,講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故事,你聽過嗎?里面有很多細節非常震撼,值得今天的我們認真學習、反思。
毛主席說:
我離開井岡山已經38年了,這次舊地重游,回憶起38年前的這段歷史,心情總是非常激動的。為了創建這塊革命根據地,不少革命先烈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沒有過去井岡山艱難的奮斗,就不可能有今天了。
什么事情都是開頭難。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制造反革命事變,宣布反共,中國革命遇到了巨大的挫折。
1927年8月7日,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我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后來瞿秋白他們在湖南弄到了一個小冊子,里面有我說的"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話,大為惱火,認為槍桿子里面怎么能出政權呢?于是就把我的政治局候補委員給撤了,以后又說中央委員也要撤了,這件事不知怎么傳到井岡山,說是把我的黨籍也開除了。
這樣一來井岡山人也火了,不服氣,為我打抱不平,要向中央寫報告恢復我的黨籍和名譽。我勸他們不要寫了,開除就開除了,有啥子要緊?他們真開除了我的黨籍,我還是要干革命的。井岡山人聽了我的話,很認真地說:"開除了你的黨籍,你就不能當黨代表了,但師長總還是可以當的吧。"
1927年9月份,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隊伍有原武昌國民政府警衛團,平江、瀏陽的農民和安源的工人武裝,在修水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盧德銘任總指揮,我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
當時秋收起義的目標是攻打長沙,我們分別從修水、銅鼓、安源等地向長沙發起進攻。一團取道長壽街,三團主攻東門市,準備在瀏陽與北上的二團會合。結果在圍攻戰中,原來收編的舊白軍殘部叛變;加上敵眾我寡,我軍又沒有充分發動群眾。攻打長沙的軍事行動就告吹了。
秋收起義的部隊于1927年10月轉戰至永新、寧岡兩縣的三灣村。我觀察到這支隊伍在戰斗中有不聽指揮、紀律松懈、不會做群眾工作的現象。有的人還有舊軍隊的不良習氣,亂拿群眾的東西;有的人有農民意識,愛占小便宜。另外,還有官兵關系不平等、缺乏民主空氣等問題。
我提議部隊在此整編,把原來的四個團改為一個團,實際當時只剩下兩個營,七個連,不足千人。對于那些對革命灰心喪氣,搖擺不定的舊軍官,根據整編原則,愿者留,不愿留者發給路費讓其回家。這樣,愿意留在革命隊伍的都是經過戰斗和過慣艱苦生活的,政治上堅定的貧苦出身的工人、農民以及革命軍人。人雖然少了,但卻精干得多了。
為了加強共產黨對部隊的領導,首先開始在部隊中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做到班有黨員,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在連以上各級都設立黨代表,從此這支部隊完全處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
為了革除舊軍隊的不良制度和習慣,我們提出建立新型的帶兵方法。實行政治上官兵平等,進行民主建軍,成立了士兵委員會。賦予士兵委員會很高的權力,軍官要受士兵委員會的監督,做錯了事要受士兵委員會的批評甚至制裁。整編前,官兵生活待遇相差懸殊。整編后,改成官兵完全一致,軍官和士兵吃一樣的飯菜,穿一樣的衣服,很快官兵的關系密切起來,部隊在三灣完成整編后,我開始考慮上井岡山的問題。
井岡山位于羅霄山脈中段,與廣東、湖北、江西、湖南交界。周圍500里全是峭壁山崖,古木參天。只有五條山洪沖成的小道通向山頂,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上有兩支地方武裝,一支是袁文才領導的農民自衛軍。袁的部下有一個曾在廣州我舉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的人,袁文才聽說我到了井岡山附近,就派這個人來寧岡古城看我,他和我談得不錯,并表示袁文才歡迎我上山。后來我又派何長工上山與這兩支農民武裝的領導取得了聯系,并做了大量的工作。
袁文才、王佐的態度很熱情,都歡迎我上山。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上井岡山的時機基本成熟。十月份我向部隊宣布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之后開上井岡山,袁文才、王佐的部隊夾道歡迎我們。
上山后袁文才、王佐同意接受我們改編。他們兩支部隊編成一個團,這個團人員混雜,經常是在編不聽調,不大好管理。但不管怎么說,他們畢竟還是服從了我們黨對他們的改編,接受了黨的領導,成為井岡山革命隊伍的組成部分之一了。
當時我們在井岡山生活條件是相當艱苦的。住的是破草房,吃的是紅米飯、南瓜湯,穿的是百家衣。自己有什么穿什么,沒有統一的服裝。夜里蓋的是禾草,腳上穿的是草鞋。有的同志甚至連草鞋都穿不上,打赤腳。上山下山全靠兩條腿。所有吃的、用的東西全靠兩肩挑。當時除極少數人說點風涼話,鬧點情緒外,大多數人是堅定樂觀的,戰斗力還是蠻強的。
當年11月,我們利用軍閥混戰的有利時機,攻打茶陵縣城。紅軍官兵斗志昂揚,作戰勇敢,不到一小時就攻下縣城,建立了井岡山地區第一個工農兵政府。1928年1月,我率領部隊攻打遂川縣城,紅軍官兵一鼓作氣攻入城內,取得較大的勝利。當時正值過春節,部隊進城后嚴格遵守紀律,熱情宣傳群眾,并執行"保護工商業利益"等政策,受到群眾的擁護和歡迎。
經過幾次大的戰斗后,井岡山周圍的永新、蓮花等縣相繼建立起黨的組織和工農政權,各區、鄉紛紛成立起農會、赤衛隊、少先隊、婦女會等組織。經過半年的艱苦奮斗,數不清的大小戰斗,證明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是拖不垮,打不爛的。
幾經失敗、周折,我們在井岡山站穩了腳根,擴大鞏固了井岡山這塊革命根據地。這一段歷史,使紅軍在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問題上進一步統一了認識。沒有井岡山人民的支持,沒有井岡山做后方休整地,戰斗的勝利就沒有保障。所以人們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
今天井岡山各方面比起38年前是不大相同了。上山坐汽車,住樓房,吃飯是四菜一湯,穿的是干凈、整齊的衣服,真是神氣多了。我相信井岡山將來還會變得更好,更神氣。
但是我勸大家,日子好過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不愧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沒有井岡山過去艱苦卓絕的奮斗,就不會有今天革命的勝利。勝利真是用生命換來的呵!我今天說的是1927年至1928年底井岡山的情況,今天說了不少話,就先說到這里。
……
毛主席的這段講述非常精彩,真實再現了井岡山革命戰爭時期那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可以說是我們今天很多創業團隊不可多得的經驗教材!《聽毛澤東講古今故事》完整收錄了毛主席的這段講述,并且在此基礎上擴展了毛主席重上井岡山的經過,讀來蕩氣回腸,“中國革命的搖籃”實在太值得學習了。
當然,這本書所收錄的故事不止如此,還有毛主席講遵義會議的故事,講重要歷史人物的故事,講許多歷史事件、文學作品中的故事等等。個中細節,總會給人無限啟發,澄清了很多歪理,擺正了很多事實,讀來獲益良多。
歡迎大家一起來讀一讀這本《聽毛澤東講古今故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