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志怪小說,想必很多朋友都會想起一本書----《聊齋志異》;即使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也應(yīng)該大多看過以它為原本改編的電視劇《聊齋》,其中諸如像“嬰寧”、“胭脂”、“小倩”、“小謝”等這些代表人物都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女孩子們。 那這本如此吸引人的書究竟有何梗概呢?它的作者又有怎樣的人生經(jīng)歷呢?真是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呢! 《聊齋志異》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蒲公,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他出身沒落的地主家庭,早年就有文名,但一直都沒有考上舉人,最后在去世前4年,也就是他71歲的時候才援例成為貢生。 這漫長的人生歲月中,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鄉(xiāng)做私塾老師,也曾一度做過官僚的秘書,終身郁郁不得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蒲松齡筆下并不都是書生與鬼狐的艷遇故事!他其實一直借著鬼狐的外衣,講述著人情的冷暖!比如翩翩與王子浮,一人一仙,做了多年的夫妻,當子浮要回鄉(xiāng)時,翩翩便把樹葉剪成毛驢,送夫君、子媳三人騎著回家后,便不再現(xiàn)身。 《聊齋志異》想像豐富,語言簡潔,表面雖然談狐說鬼,實際上卻是諷刺封建社會的黑暗,揭露滿族貴族集團和官場的黑暗,批判不合理的科舉制度和婚姻制度,充分寄托著他的“孤憤”。這就使得志異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為批判當時的政治現(xiàn)實服務(wù),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因此一向受到讀者的歡迎。 這部著作在作者生前就有不少抄本流傳,但后來都已失傳。乾隆十六年(1751年),歷城張希杰根據(jù)濟南朱氏殿春亭抄本過錄了一個本子,是為《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殿春亭本是雍正元年(1723年)根據(jù)蒲松齡的原稿本抄錄的,此本久已亡佚。蒲氏的原稿本解放后雖已發(fā)現(xiàn),但只剩半部。 還有半部的面目如何,只能從現(xiàn)存最早而又保存最完整的鑄雪齋抄本中去窺其端倪。正是由于這樣的緣故,鑄雪齋抄本對研究《聊齋志異》是有重要價值的。 在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將1974年出版的《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排印出版,原抄本中個別錯漏字句,直接根據(jù)別本更正;原本正文中各篇的排列常與卷首目錄次序不符,可能是抄胥之誤,這次也是重新編過,使之與正文一致。 這部《鑄雪齋鈔本聊齋志異》共有12卷,484篇,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愛情故事,占據(jù)著全書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這類作品代表作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 二是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葉生》、《司文郎》、《于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作品。 三是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具有社會意義,如《席方平》、《促織》、《夢狼》、《梅女》等。 喜歡《聊齋志異》的朋友,你可一定不要錯過了這版"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 重讀老舊書∣好書都在這! 長按并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好書, 添加新客服(17791526186)就能看到!
「 支持紅色網(wǎng)站!」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