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常看電影嗎?你知道我們的電影藝術發生過什么樣的變化嗎?你知道這些變化對我們的人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嗎?如果你想知道答案的話,就來看看我們的分享感受吧!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60年代中期,《大眾電影》停刊了。直到70年代末才重刊。中間十多年里,幾乎沒有發行過其他任何電影雜志,直到70年代中后期,才出了一本《人民電影》。 電影雜志沒有出,但電影藝術卻從未間斷,這就使得十多年來的無數精彩電影評論,都集中在了這本《人民電影》雜志中。所以,它雖然只出了32期,其中還有四期是合刊,但是它所承載的電影藝術卻令人嘆為觀止! 我們好不容易從民間舊書店一本一本、一點一點收集出來了兩套完整版的,剛整理出來第一套就迫不及待地翻看了一下,看過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與大家分享。因為這套雜志實在是太經典了,現在很多人得到它后,都是用來珍藏的,輕易不愿示人,所以,你想看到完整版的,現在非常不容易。 我在網上查詢了很多相關資料,對這套雜志的評價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彌足珍貴。誰家要是有這么一套,整個家庭電影藝術氛圍都要上升一個大臺階,這不是夸張說法,它就是有這么大的魅力。它里面所收藏的那些電影,沒有哪一部不是經典!如果你是一個老電影迷,或者是一個懷舊的人,這套《人民電影》雜志無疑就是你尋找老電影的珍貴清單。 我們可以從它的封面圖,以及它里面所刊登的內容給大家做一個簡單介紹,說不定介紹完這些后,你的心情就已經久久無法平靜了。當然,里面所介紹的電影我只看過一部分,但就是有限的一小部分,也使我們內心激動了好多年,整個人的電影藝術審美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對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76年第一期封面是電影《春苗》的劇照。這部電影我看過,是講農村醫生的。至今為止,將近十年過去了,我對醫生的看法都沒有離開《春苗》里面所講的那樣:醫生是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不能成為老爺們的衛生所。對比今天我們的一些醫院,可能這句話感受會更深吧。 封底是電影《決裂》的劇照。這部電影我也看過,是講教育的,教育要聯系實際,跟近些年熱極一時的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有的一比。但是它里面所表達的意思比后者更深刻,更發人深省!大學時和同學一起看這部電影,看完后,同學直呼:“原來我們也能拍出這么經典,這么深刻,這么精彩的電影,好可惜,以前一直不知道。” 這一期的內容除了一些電影評論以外,最有收藏價值的是期刊的下半本,它完整地登載了電影《決裂》的劇本。《決裂》開頭有一首歌很震撼,主人公龍國站在竹筏上,順著激流一路向下,驚心動魄、十分過癮。歌曲唱道:“激流滾滾浪花翻,一架竹排過群山。穿云霧,越險灘,一輪紅日在心間。艱難險阻何所懼,劈波斬浪永向前。”非常引人入勝! 第二期封面是電影《第二個春天》劇照,封底是電影《閃閃的紅星》劇照,下半本刊登了電影《春苗》的完整劇本。 ………… 這套雜志總共發行了3年不到,76年出了八期,有8本;77年出了12期,有10本,兩本合刊;78年也出了十二期,10本,也有兩本合刊。除了76年第五、六期封面封底沒有劇照以外,其余每一本都有精美的電影劇照作為封面和封底。而每一本除了許多影評以外,下半本都有一部電影劇本,或者紀錄片解說詞。其中就包括《創業》、《海霞》、《洪湖赤衛隊》、《青春》、《希望》、《大河奔流》、《大渡河》等經典電影劇本。 《人民電影》雜質幾乎如實的記錄了那段時期的電影藝術,很多人看過之后,都像一下子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它所選取的電影藝術代表了那個時代電影藝術進取的方向。 不管是從審美方面,還是從電影敘事方面,我們都能看到那個時代的特色:為什么是激情燃燒,而不是死氣沉沉;為什么是人民電影,而不是精英電影;為什么是經典之作,而不是文藝糟粕?所有這一切都在這套雜志里講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記得大學的時候,聽老師講美學課,他給我們理出了一個電影藝術審美的變遷過程,用幾部電影貫穿起來,現在想想很有道理。 二三十年代,電影藝術風格呈現兩種狀態:底層人民的苦苦掙扎,以魯迅小說《祝福》為代表。與之相對應的,是所謂精英人士的藝術風格,以上海藝術界的靡靡之音為代表,讓人看了或者聽了就有一種黑色壓抑之感。 三四十年代,文藝風格的重心轉向了以延安文藝為代表的戰斗風格。電影《青春之歌》就是一部很好反映這種文藝轉向的藝術作品。把《青春之歌》與《祝福》的女主人公相對比,我們就會發現,她們有共同的出身,共同的成長經歷,共同的命運,但是她們卻有著截然相反的結局!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舊社會普通婦女的一個代表,她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無法反抗黑暗的舊社會,最后在凄涼中離開了這個世界。而《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卻剛好相反,她也是舊社會中普通婦女的一員,她也曾因為苦難遭遇而想過跳海自盡,但是她卻遇到了人生中的一個個引路人,不僅一點點將她從對舊社會的無能為力中,轉變為對新生活的向往,而且還讓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積極投身于革命的大潮中,收獲屬于自己的愛情與人生。 50年代到70年代,電影藝術風格集中表現為激情昂揚的生產運動,和不斷求索糾偏的思想進取。《人民電影》雜志所收錄的這些電影,就特別能代表那個時代的電影藝術風格!《春苗》、《決裂》、《金光大道》、《青松嶺》、《牛角石》等等,越看越有一種我們就應該這樣大干一場的感覺。 八九十年代,文藝風格又發生了巨大變化,以鄧麗君的歌為代表,奶油味十足的電影藝術也紛至沓來,從激情澎湃的生產運動退下來后,談情說愛逐漸成為主流。這種感覺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趨勢一直到了2010年左右達到頂峰。當然,八九十年代的談情說愛跟2000年以后的談情說愛又有不同,前者還有一種激情奔放、奮斗的感覺,后者則真的陷入到奶油小生里面去了。 這些年的電影藝術又是什么特點呢?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心感受一下。再回到這套《人民電影》雜志中,我們是不是對自己所經歷的文化洗禮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呢?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重讀老舊書∣好書都在這! 長按并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好書, 添加新客服(17791526186)就能看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