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下來,幼稚地問主席,你看革命什么時候成功。當時我對新民主主義革命腦子里還沒有清楚的概念。我所指的是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和消滅反動派。 主席望著我,停了一下,慈祥地對我說,你指的是抗日戰爭嗎?需要十年八年。至于革命成功,也許二十年三十年,也許我們這一輩子都趕不上了。中國黑暗勢力,目前占百分之七十強,進步的力量占百分之二三十,兩種力量對比,向著革命轉化,前途是光明的,斗爭還是很艱巨的呀。 在這本《第一次見到毛澤東》里,詩人臧云遠如是回憶他跟毛主席的談話,這段過往仿佛仍然歷歷在目。 作為一名詩人,臧云遠向毛主席問了一個很輕率的問題----革命什么時候能成功?問的人是一個沒有什么社會地位的知識分子,答的人是一個受人敬仰的地位崇高的政黨魁首;要知道,在民國時期,人們能否得到尊敬,幾乎完全是看社會地位。 通過這本書,通過了解到所有跟毛主席親密接觸過的人,他們的身份從縣委書記、政治主任到著名醫生、新聞記者、詩人教授,他們的地位從普通科長、國軍投誠將領、我軍旅長、歷史學家,形形色色。 比如,時任延安中央統戰部秘書長、黨派科科長韓光跟毛主席的一次交往,書里面是這樣說的: 1939年11月的一天早飯后,他有事經過毛主席的窯洞,他既想走上前去,和毛主席握一握手,又不愿意去打擾,決定加快腳步從其旁邊走過去。當時主席正吸著煙,在窯洞前空地上散步。黨和人民的領袖就在他的眼前,他當時多么想走上前去和他握一握手啊!但馬上想到,毛主席日夜考慮抗日救國大計,工作非常繁忙,不能去打擾他。于是他就想從旁邊走過去。 可出乎意料,毛主席向他走了過來,并向他伸出了手。他回憶道:“說真的,第一次與人民所敬仰的領袖面對面地站在一起,我又興奮,又緊張,有點手足無措。” 這時毛主席已經握住了他不由自主伸出的手,他那濃厚的湖南口音在耳邊響起:“青年同志,叫什么名字?在哪個部門工作?”...... 最后在韓光心中,毛主席給他留下了這樣一個印象:“最慈愛、最博學、最偉大的人”。 當然了,這也只是這本書的一個小小的插曲,像黨內各級干部向他匯報具體的工作情況、他對干部的工作指示等等,可以說得上是,在工作中,活靈活現地表現了毛主席這個人的風度。 師哲通過跟毛主席的接觸,毛主席在他心中留下了這樣的印象: “毛主席初次和我談的這一席話,使我感到他明達開朗,學識淵博,思路開闊,博古通今。此外,我還感到毛主席的這一番話似乎有著更豐富更深刻的意義,需要我去體會和理解,但當時卻說不出它究竟是什么。 后來,同毛主席接觸多了,才逐漸地認識到,這意義就是,毛主席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在了革命事業上,為了革命斗爭的需要,對一切事情總是以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勤學好問,調查研究,遇事尋根究源、弄個徹底明白,決不淺嘗輒止。 他善于理論聯系實際,這也是他知識淵博,經驗豐富,對事物了如指掌,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奧秘所在。主席的風度和我見過的領導人斯大林、季米特洛夫、皮克等都不一樣。他是一位曠達、開明的人,有一種超然的的氣概和強烈的自信心。” 全書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呢?想必不少同志跟書友已經發現了----事實豐富、總結到位! 它將眾人與毛主席的交往經過十分明白地講述了出來,方便讀者以直觀的第一人稱來了解毛主席,當我們讀這本書時,仿佛自己就在跟毛主席交往一樣,感覺特別真實親切! 它收錄了中外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跟毛主席有交往的人,不分職業貴賤、社會地位高低、國籍民族;比如說其中的:國軍降將鄭洞國、李敏同學王桂芹、法國前總理孚爾...... 從他們的感受中,我們可以最直觀地認識一位我們生平素未謀面的偉人。 是否功過,自有后人評說。我想這就是我們讀這本書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動機吧!如果您也是一位想以最近距離了解毛主席的人,那么這本“第一次見到毛澤東”一定特別合您! 重讀老舊書∣好書都在這! 長按并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好書, 添加新客服(17791526186)就能看到!
「 支持紅色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