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派主義、官僚主義、投機主義,國民黨這些深入骨髓的問題不一而足。 每逢重大歷史關頭,國民黨高層巨頭們,如何捏合、如何各拉各套?這是一個十分具有反面教材意義的話題。 本書以小見大,從廬山入手,用2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豐富的一首廬山舊聞,還原那些年山色掩映下的崢嶸歲月,再現(xiàn)革命道路上的聚散離合。 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重大的廬山舊聞,蔣介石、宋美齡、宋慶齡、張學良、汪精衛(wèi)、林森、李烈鈞、戴季陶、馬歇爾、司徒雷登等一批重量級人物曾聚集廬山,在這個非同尋常的山嵐,淋漓盡致地演繹了民國時期歷次重大的歷史抉擇。 辛亥緣起、北伐分和、抗戰(zhàn)焦點、國共決戰(zhàn)。風云聚匯,悲歡離合,鐫刻著諸多耐人尋味的歷史細節(jié)和個人情蘊。掘舊撫今,知微見著,溫故知新,發(fā)人深省…… 歷史是一條河,亦是一座山。山在險峻逶迤,史蘊悠遠起伏。廬山集山川之絕色,聚民國重大事件之風云,辛亥緣起、北伐分合、“安內(nèi)攘外”、戰(zhàn)和紛爭、抗戰(zhàn)焦點、美使調(diào)解、國共決戰(zhàn);匯集了民國“大人物”治國安邦諸多重大決策和關鍵取舍。 俯瞰廬山,國家利益、集團利益、百姓利益的博弈猶如歷代山川運動,生生不息,斑痕累累。 當領銜抗日,舉國家利益、集團利益、百姓利益相對一致時,萬眾擁護; 當舉國之策置集團于國家利益、百姓利益之上,背離了國民革命初衷時,毒瘤頓生,腐敗蔓延; 官僚資本、外國資本互為引導吞噬國脈,民權民生畫餅充饑,人民被欺騙被蹂躪,也許暫能容忍于一時,但最終群而憤起,驅(qū)背離者永訣廬山。 歷史長河迂回向前,逝者如水,史鑒若山;溫故如水,知新若山。 在廬山歷史的開掘中,從研究毛澤東到研究蔣介石,光鮮無情的歲月,使作者感到歷史如山如水倒映為明鏡,它揮灑著時光的神明,演繹著國共兩黨的利益取舍和正誤。 進退取舍、優(yōu)劣得所,不同的黨派有不同的評判。但是,成敗的歷史標準卻是統(tǒng)一的,那就是占人口大多數(shù)的老百姓的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有沒有事實上受益。 作者孜孜以求,用歷史的目光聚焦原型原貌,在回眸探索中,呈上一名史學工作者的憂患之識。 第一章北伐時期兩次牯嶺會議 1.鄧演達一行被邀上山 2.戴季陶、顧孟余追古溯源. 3.陳潔如伴君海會拜佛 4.蔣介石輾轉武漢上廬山 5.張靜江、黃郛仙巖飯店密謀 第二章李烈鈞重主贛政鉤沉 1.林森、吳鐵城牯嶺奇遇 2.潯陽城辛亥驚雷 3.孫中山視察九江 4.湖口領銜二次革命 第三章寧漢分合廬山聚焦 1.九江“三·一七”慘案前后 2.李宗仁湖口策反朱培德 3.廬山分共東征座談會 4.汪精衛(wèi)的“廬山初注” 5.汪李聯(lián)手牯嶺善后 第四章宋氏姐弟故舊廬山行 1.何香凝牯嶺小住 2.張遠西做媒宋子文 3.美齡、精衛(wèi)兩別墅 4.宋慶齡下榻河西路 第五章名士名僧廬山游蹤 1.胡適之游山講學 2.康有為三訪廬山 3.徐志摩黃龍療傷 4.大林寺太虛講經(jīng) 5.陳三立、徐悲鴻詩畫會友 第六章先安內(nèi)后攘外風源 1.胡漢民的廬山絕照 2.蔣介石太乙遇刺未遂 3.陳銘樞慟訪嚴立三 4.楊永泰“剿匪會議”獻謀 5.宋慶齡、蔡元培聯(lián)袂救援 6.翁文灝牯嶺官邸講學 第七章海會軍官訓練團內(nèi)外 1.午夜急圈《塘沽協(xié)定》 2.馬占山、蘇炳文廬山請戰(zhàn) 3.陳誠操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4.“軍人魂”籠絡秘聞 5.絞殺察綏抗戰(zhàn)三步棋 6.萬松林詩會搭臺內(nèi)幕 第八章戰(zhàn)和各派亮相 1.林森、李烈鈞的廬山交游 …… 第九章干戈玉帛紛爭 第十章牯嶺抗日座談會 第十一章抗戰(zhàn)時期伯牯嶺 第十二章還者伊始的廬山 第十三章夏去秋來的祈禱 第十四章蔣氏夕陽西下 后記 廬山為證,國民黨巨頭們在重大歷史關頭,與我黨很不一樣。如果你也想總結其中反面教訓,相反相成,更加充分的認知我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性,那么我向你推薦這本廬山舊事! 重讀老舊書∣好書都在這! 長按并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好書, 添加新客服(17791526186)就能看到!
「 支持紅色網(wǎng)站!」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