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專職攝影師侯波曾這樣說過:“在攝影鏡頭中,主席永遠是一位和藹可親、寬厚慈祥的長者。而在他的內心中,卻無數次承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這才是偉人的情懷。”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毛主席為了干革命,一家子犧牲了6口人。“他26歲永訣母親,37歲喪妻,57歲痛失長子,青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人世間最悲慘的事,毛澤東他全趕上了!”在這本《犧牲:毛澤東和失去的親人們》里,作者顧保孜如是寫道。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不得不讓人感嘆,毛主席和他的親人們是作出了多么大的犧牲!“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面對至親的犧牲,毛主席并沒有陷入一味的哀痛中去,而是將它轉化成改天換地的力量。
那么,毛主席的親人都有哪些可歌可泣的事跡呢?
帶著這樣的好奇,我輕輕地翻開這本書,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仿佛重新又徐徐在眼前展開來。
毛主席的母親去世時,書中為我們展示的是這樣的情景:
毛澤民告訴毛澤東,母親三天前突然病情加重,起不了床,吃不下飯,發著高燒,咽氣前一直喊著毛澤東的小名,“三伢子,我的三伢子回來了嗎?......”
毛澤東一邊聽毛澤民說,一邊眼淚像開了閘的水,止都止不住。毛澤覃跪在棺材前已經哭得起不了身。毛澤東像失了魂一般,搖搖晃晃地呆呆立在母親的棺材前,他真的不知道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虛幻中。還是毛澤民跑過去扶住了毛澤東,毛澤東這才緩過神,“撲通”一聲跪在母親的棺材前,許久都沒有抬起頭。
父親在一邊嘀咕著,他是在埋怨毛澤東。他認為,要是毛澤東在三個月前將他母親繼續留在長沙治病,也許母親這個病還能除根。
父親如此說,毛澤東無言以對。悲傷中的毛澤東也很怨自己,為什么不再讓母親在長沙多呆一段時間,再繼續治療下去呢?其實,毛澤東母親得的病并不嚴重,擱在現在也就是個淋巴腺炎。可在那個時代里,貧窮、饑餓會將一點小病變成一個奪命的病.......
我們可以看到,直到臨終前,毛主席的母親還心心念念記掛著她的“石三伢子”,正是這樣一位慈祥博愛的母親讓青年毛澤東感受到人世間寶貴的真情,毛澤東才會產生挽救他人出水火的慈悲之心,這真的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呀!
從他母親的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國之領袖不是個冷血無情的人,而是一個充滿了深厚感情的人。他不僅僅會開懷大笑,也會流淚、會為所有像她母親一樣慈愛而受苦受難的人感到同情與難過。
同樣的,在這本書中,我們還能看到毛主席的妻子楊開慧烈士是如何為了丈夫的革命事業而陪同丈夫在城市工作,又轉到韶山輔導農民上夜校學習的,她犧牲自己個人的時間,甘愿做一個賢內助,照顧兩個孩子跟母親的。一個孤零零的女人,要做到這樣的事情,可見是多么不容易的!即使是要舍棄2個孩子,即使是只要做個口頭承諾,她都堅決要為了維護丈夫的名譽跟事業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這還是她跟丈夫是三年不知彼此生死的情況下!
毛主席跟楊開慧之間是怎樣相知相識的?他們對婚姻的看法,和彼此在生活上的摩擦又是怎樣解決的呢?到楊開慧被捕時期,她的內心想法又是怎樣的呢?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讓人太動容了,這樣堅定不移的感情在當今也是極為難得的!如果你也對他們的故事非常感興趣,那么這本《犧牲:毛澤東和失去的親人們》我強烈建議大家閱讀!
在這本書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意志如鋼的毛澤東卻四次流下眼淚,他的堂妹毛澤建、二弟毛澤覃、大弟毛澤民、侄子毛楚雄、長子毛岸英為國犧牲的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還有許多不為眾人所知的,毛主席其他親人的故事,賀子珍在長征途中為戰友擋炸彈、賀怡在解放后尋找毛毛(毛主席與賀子珍在長征前夕留在贛南的孩子)......
想要了解毛主席的親人為革命犧牲的英勇事跡的朋友們,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犧牲:毛澤東和失去的親人們》!只有10來本,先到先得哦!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 支持紅色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微信或手機瀏覽器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