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毛主席出生于韶山沖的農村,逝世于北京。在韶山,由于慈母的教育,毛主席對待受苦受難的人總是心懷慈悲之心;但要說到真正解決了他救國救民的思想方法問題,還得是他到了北京以后。
他在北京的活動足跡、當時的風云際會和名人往事是怎么樣的呢?這本《毛澤東三十一年還舊國》就將為我們揭開往事的一角。作者蘇峰、熊根琪供職于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多年,他們聚焦于1919年和1949年的毛主席,從30年的人事變遷和世事變幻中,去了解毛主席當時當地的心情和決定。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黎錦熙后來在《崢嶸歲月中的偉大革命實踐》中回憶說,當時,他問毛澤東有什么想法和打算。毛澤東說:我覺得我們要有人到外國去,看些新東西,學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學問,拿回來改造我們的國家。同時也要有人留在本國,研究本國問題。我覺得關于自己的國家,我所知道的還太少,假如我把時間花費在本國,則對本國更為有利。“研究本國問題”,這一觀點與黎錦熙的一貫思想十分吻合,所以,毛澤東的意見得到黎錦熙的贊同。
......
1949年3月24日四五點,天剛蒙蒙亮,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人悄悄告別淑閭村,繼續北行。中午時分到達河北省委駐地保定,在城西門外廣場,冀中區黨委的領導林鐵等已在這里迎候。當時圍觀群眾很多,考慮到情況比較復雜,有警務人員提出要不要“凈街”。毛澤東對驅趕群眾這一套封建、國民黨的傳統做法很不贊成,“凈街?凈街干什么!看一看死不了人嘛”。毛澤東在汽車里,還不斷地向圍觀群眾招手致意。
......
隨著毛澤東按動按扭,天安門廣場上第一面鮮艷奪目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迎風飄揚。此時此刻,宋慶齡眼睛里閃爍著晶瑩的淚花,遙望著天安門廣場中央矗立著的孫中山巨幅畫像,心中思緒萬千,激動不已。孫中山的遺愿,她為之奮斗的理想,在中國共產黨與毛澤東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實現了。后來,宋慶齡在談到當時的心情時,說:
“這是一個非常莊嚴的典禮。但是在我的內心,卻有一種難以抑制的歡欣。回憶像潮水般在我心里涌起來,我想起許多同志們犧牲自己的生命換得了今日的光榮。連年的偉大奮斗和艱苦的事跡,又在我眼前出現。但是另一個念頭抓住我的心,我知道,這一次不會再回頭了,不會再倒退了。這一次,孫中山的努力終于結出了果實,而且這果實顯得這樣美麗。”
......
當天下午3時許,毛澤東來到北京飯店。穿著補丁衣服的毛澤東見著了永遠穿著土布棉祅、舊布鞋的張瀾,兩人身材高大,緊緊握手長達半分鐘。毛澤東退后一步,說:“表老,重慶一別,3年半了,你還是那么健朗,你氣色很好啊!”老朋友相見,格外親切。張瀾感慨地說:“共產黨真有本領,取得了如此偉大的勝利。”毛澤東笑著說:“我們共產黨人,其實也并無過人的本領,我們只不過做到了謙虛、謹慎、勤勞、節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國人民擁護我們,這才辦成了一些事情。”
張瀾深有感觸地說:“主席講的前八個字,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少數人能夠做到,但要做到后這后一句話就很難啦!恐怕這也是歷來為政者的病根之所在吧?”毛澤東表示認同,并當面評價張瀾說,表老,你的德很好。
......
程星齡從毛澤東處(中南海菊香書屋)出來,立即驅車到程潛住處,把毛澤東的上述講話告訴程潛。程潛聽后非常感動地說:“不僅這些,毛主席還把屬于軍事機密的解放軍向西南大進軍的軍事計劃都送我看了,并征詢我的意見,這是極其重要的軍事機密啊!我同蔣介石共事一二十年,蔣介石的機密從未讓我看過。毛主席對我是怎樣的推心置腹啊!”
.......
在這本《毛澤東三十一年還舊國》里,我們能了解到毛主席是怎樣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執著探索救國救民之路;他是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解放全中國作出偉大貢獻的;他又是怎樣運用自己的個人魅力、氣度和文學修養,最大范圍地團結一大批國民黨前軍政要人衙諸多民主黨派領袖、著名文化人士的。
作者蘇峰,曾參與編著《中國共產黨北京簡史》《村官說村史》等書籍,在《人民日報》《中共黨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日報.理論周刊》等報刊雜志發表近百篇文章;
另一位作者熊根琪,曾負責編輯《北京市革命遺址通覽》,參與編著《京華紅色游》《北京紅色地圖》等書籍,在《百年潮》《北京黨史》等刊物發表過多篇文章。
可以說,他們二位寫毛主席在北京的事跡堪稱權威,對于想要了解這一段歷史的諸位同志跟書友,切莫錯過這本《毛澤東三十一年還舊國》!更多毛主席的不為人熟知的事盡在其中!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