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各位同志跟書友們期待的薦書環節,但今天我不打算按常規方式介紹。
我們先來看一段新聞詞(來自某衛視),沒錯,就是自昨日以來火爆全網的中國海軍新成員----“福建艦”航母的相關消息。
三胎來了!中國新航母今天成功下水了,4月份海軍節宣傳片當時在片尾的彩蛋說三胎馬上安排。咱們今天看見了中國海軍第三艘航母如約而至,我國第三艘航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弦號“18”;它有太多的特別之處,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認識這位中國海軍的新成員。
第一是“大”,它的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在全世界范圍內僅次于美國的“福特”級和“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領先于中國海軍的“山東艦”和“遼寧艦”,以及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英國“伊麗莎白”級和法國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頭號常規動力航母;
第二是“強”,“福建艦”官宣采用了平直通長飛行甲板,和美國現役核動力航母設計類似,這也是大型航母的標志性設計。相比“山東艦”和“遼寧艦”的滑躍式起飛甲板,平直飛行甲板的優勢是全方位的,這意味著這艘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此外,“福建艦”的艦載機質量極高,有多種機型的搭配:殲-35隱身艦載機、空警-600預警機都將強勢加盟。這將形成航母的戰斗群,就這是編隊的“強”。
第三是“新”,“福建艦”配置了電磁彈射和阻攔系統,這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十分前沿的軍事技術。目前只有美國海軍的“福特”號航母采用了該技術。作為中國第一艘平直甲板的大型航母,“福建艦”只是中國航母發展的開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海軍還將迎來更加先進的航空母艦,這將大大增強中國保衛海疆和維護世界和平的能力!
好了,到這里新聞詞就結束了。像這種突出強調先進的武器技術的消息在網上傳的是鋪天蓋地,那我們要怎樣看待這種類型的新聞消息呢?
在這本《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中,收錄了毛主席的一段講話,當時的背景是延安《解放日報》等一些報紙對原子彈的作用作了夸大的宣傳,毛主席是這樣講的: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原子彈能不能解決戰爭?不能。原子彈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彈而沒有人民的斗爭,原子彈是空的。假如原子彈能解決戰爭,為什么還要請蘇聯出兵?為什么投了兩顆原子彈日本還不投降,而蘇聯一出兵日本就投降了呢?我們有些同志也相信原子彈了不起,這是很錯誤的。這些同志看問題,還不如一個英國貴族。英國有個勛爵,叫蒙巴頓。他說,認為原子彈能解決戰爭是最大的錯誤。
我們這些同志比蒙巴頓還落后。這些同志把原子彈看得神乎其神,是受了什么影響呢?是資產階級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從哪里來的呢?是從資產階級的學校教育中來的,是從資產階級的報紙、通訊社來的。有兩種世界觀、方法論: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資產階級的世界觀、方法論。這些同志把資產階級的世界觀、方法論,經常拿在手里;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方法論,卻經常丟在腦后。
我們隊伍中的唯武器論,單純軍事觀點,官僚主義、脫離群眾的的作風,個人主義思想,等等,都是資產階級的影響。對于我們隊伍中的這些資產階級的東西,也要象打掃灰塵一樣,常常掃除。”
這本書除了毛主席對媒體過分夸大唯武器論的批評外,還有他對宣傳工作問題的講話、蘇維埃文化教育的方針和指示、對農村調查的總結、對辦地方報紙的指示等多達71條論述,這些論述包括了毛主席對有關新聞工作的論著、講話、談話、批語、按語、電報、書信;
中間部分還有28篇作品,這些都是毛主席為報紙、刊物、通訊社、廣播電臺寫過大量的消息、社論、時評、發言人談話、答記者問、調查報告、廣播講話、編者按等新聞作品。像《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中原我軍占領南陽》、《人民解放軍總部向黃維兵團的廣播講話》、《劉伯承陳毅兩將軍向黃維兵團的廣播講話》等著名篇章,
最后一部分是24篇改稿,它們是毛主席在寫了許多新聞作品的同時,還為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臺審閱和修改的大量稿件。這些稿件原件也是十分珍貴的文獻。像《衡陽失守后國民黨將如何》、《冀南我軍自衛戰大捷》、《美國大量運送蔣軍到東北擴大內戰》等名篇也都收錄在內了!
學習這本《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社會主義的輿論本來的原貌,還可以讓廣大的新聞陣線工作者找到一個正確的創作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樣還能積極影響到更多廣大的人民群眾。
最后就拿這本書上毛主席的一節話作為結語吧!
什么是宣傳家?不但教員是宣傳家,新聞記者是宣傳家,文藝工作者是宣傳家,我們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傳家。比如軍事指揮員,他們并不對外發宣言,但是他們要和士兵講話,要和人民接洽,這不是宣傳是什么?一個人只要他對別人講話,他就是在做宣傳工作。只要他不是啞巴,他就總有幾句話要講的。
那我們該怎么講?要講些什么?親愛的同志們、可敬的書友們,我很建議你們好好讀一讀這本《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 支持紅色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