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10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踏上中國土地,成為新中國成立后首批正式到訪的美國客人。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親自決策推動的中美“乒乓外交”,以小小銀球為媒,打開中美人民友誼的大門,開啟中美關系“破冰”彈指一揮間,五十年已過。
中美經貿往來從上世紀70年代幾可忽略不計,發展到如今雙邊貿易額超過幾千億美元。這樁改變中美關系乃至世界格局的大事件,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外交部前大使王泰平親歷見證了那段難忘的歷史,并編著文字記錄下了那段歷史中的一些瞬間。
1971年4月1日,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中國隊參賽。在比賽期間,美國乒乓球隊獲準隨后訪華,成為當時的爆炸性新聞,由此拉開了“乒乓外交”的序幕。
1971年,第三十一屆世乒賽舉行之前的國際輿論認為,沒有高水平的中國隊參加的世乒賽,就不算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大賽。
因此,1971年1月25日,日本乒乓球協會會長后藤鉀二一行四人來到北京,邀請中國乒乓球代表團。但當時日本國內的極右翼勢力和臺灣反動勢力也放出風聲,中國隊如果參賽,要對中國代表團進行干擾和破壞。國家體委將這一情況上報中央,請毛主席、周總理決定。
當時正值中蘇交惡,中美關系還很嚴峻,中日也沒有建立外交關系。但毛主席、周總理都力主中國隊應該參賽。毛主席在報告上批示:我隊應去,并準備死幾個人,不死更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作為代表團的隨團記者,黃韜朋說,“當時聽到傳達主席的批示,感覺自己這次不是完成一般的采訪任務,而是好像要上戰場一樣。”
由于這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中國乒乓球代表團第一次出國,中央對此次參賽非常重視,1971年3月16日晚,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即將出發的全體代表團成員。
對于代表團的行程,周總理事無巨細地一一囑托,接見一直持續到凌晨三四點鐘。最后,周總理和代表團的成員一一握手。
對于面臨的嚴峻形勢,代表團做了充分的準備。代表團一行60多人,分成了兩組,每組都有男女運動員、教練員和隨團記者。兩組分乘兩架飛機,要確保萬一有一架遇險,還會有隊員能夠參加比賽。
到日本參加比賽后,代表團遭到了日本極右翼勢力的一些騷擾,但日本民間和各國運動員對中國隊都很熱情。
中國代表團遵循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積極熱情地同各國運動員交往。并邀請各國運動員在所住飯店后面的花園里舉行聯歡,在櫻花樹間暢談、歌舞。
中國隊的活躍,讓世人對封鎖很久的中國有了美好的印象,贏得了許多朋友。而這些,都被記者黃韜朋用手中的相機忠實記錄了下來。
除了眾所周知的莊則棟和科恩的那次接觸外,美國隊先后六七次表達了想到中國訪問的想法。美國隊的一名隨隊記者在記者席也主動表示,如果美國隊能夠訪華,他十分愿意隨隊來華采訪。這些信息,由國家體委直接匯報給總理辦公室。
終于在賽事馬上結束的時候,同意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的決定傳到了名古屋。這一爆炸消息隨之成為當天世界各地媒體的頭條,而關于世乒賽的新聞幾乎被冷落了。
這之后就有了眾所周知的美國乒乓球隊的訪華,基辛格的秘密之行,以及尼克松和周總理跨越大洋的握手。能夠經歷并見證那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對于當時經歷的人來說,都感到十分榮幸。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中國采取封鎖、孤立政策,兩國民間交往也完全隔絕。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后,為了擺脫越南戰爭的困境,改變當時蘇攻美守的戰略態勢,謀求發展對華關系,先后托巴基斯坦總統和羅馬尼亞總統向中國領導人傳話,希望派特使秘密訪華。中國方面很快作出回應,之后兩國關系開始松動。
1971年春,正當兩國領導人通過巴基斯坦秘密渠道醞釀美國領導人訪華的時候,毛澤東抓住3月底4月初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時機,作出決策,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以中美人民之間的交往作為打開兩國官方關系的序幕。
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的消息在名古屋宣布后,不脛而走,立即引起爆炸性反響,震動了全世界。
正如周總理8日晨在國家體委關于接待美國等國的乒乓球隊的請示件上批注:“(邀美國隊訪華的)電話傳過去后,名古屋盛傳這一震動世界的消息,超過三十一屆國際比賽的消息。”
美聯社東京7日電稱:“20年來在恢復美國和中國已經中斷的對話方面所采取的最有意義的一個步驟,竟出現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乒乓球比賽場。”
法新社8日電說,這是“中國新的外交戰略”“北京選擇了在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向美國輿論及世界輿論伸出手”,“中國政府用大跳躍的”“大膽的國際戰略”使美國“愈來愈難堅持尼克松對中國邁出的‘小步子’”。
合眾國際社東京10日電稱:“這個邀請猶如一聲驚雷,因為這是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事情”,“中國人竟選擇乒乓球錦標賽發出邀請,那里突然成了進行人民外交的地方”。
4月8日,日本各大報大多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這一消息。《朝日新聞》8日稱:“中國無疑是在建立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之間的聯系,以使尼克松的‘帝國主義政府’陷于孤立。”
《中部日本新聞》在頭版發表了題為“響應美國緩和的措施”的評論,副標題是“奪目的外交快攻”,認為這是中美關系史上第二次劃時代的舉措(第一次是中美大使級會談),是中國對美國緩和政策的一種回答,將給美國國民留下強烈的印象。
評論指出,“這種靈活的外交政策是對美國國民采取的,更說明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有其重大的意義”,“這種做法與中國乒乓球運動員變化自如的快攻和削球同樣出色”。
《每日新聞》評稱,中國邀請美乒乓球隊訪華,是中國靈活外交路線的回頭球。據報道,日本外務省認為此舉意義重大,預感到這次邀請不僅是美中之間文化交流進一步活躍的一個突破口,還將對今后的美中關系和美臺關系產生巨大影響。
消息傳到華盛頓,尼克松總統驚喜交加,當即作出了同意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的決定。事后他回憶道:“我從未料到對華的主動行動會以乒乓球隊訪問的形式得以實現。”
這個被外界稱為“乒乓外交”的舉動震驚寰宇,拉開了改變世界戰略格局的大幕。
在這之后,依次發生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中國重歸聯合國;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解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一舉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形勢發展之快,“迅雷不及掩耳”,“小球轉動了大球”的“乒乓外交”作為新中國外交的華麗篇章,載入史冊。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 支持紅色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