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黑的手掌大印,共產旗幟照人心,鳥銃梭鏢握得緊,堅決革命向前進!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向前進,萬眾一心;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向前進,殺盡敵人!我們勇敢,我們奮斗,我們團結,我們前進,殺向那帝國主義反動派的大本營,最后勝利一定屬于我們工農兵!”
這一首于1964年演唱的《農友歌》跟《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聽來真是讓人熱血沸騰!雖然隔了好幾十年,但我還是能從臺上這群演員們飽滿雄厚的嗓音中感受到一股強烈的革命激情。
革命,一個極富青春氣息的詞,在一百年前,是廣為流傳的字眼,而一百年后,卻又復歸于書本之上。五四運動以來的民國時局艱危,為救民濟世,社會上涌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組織機構,其中有一個學術團體----新民學會脫穎而出,它的大多數(shù)成員后來成為了共產黨的骨干。
是這樣一群意指江山,視萬戶侯為糞土的書生,讓“革命”這個詞得出飛出紙張,飛入中國的群山萬壑、車間廠房,帶領著千百萬工農拿起武器,翻身做生產資料跟國家政權的主人!
是什么一個從學術團體成功地轉變?yōu)檎谓M織?要知道,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團體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鳳毛麟角的!這個政治組織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以八百“綠林好漢”從井岡山打到中南海,變成三百萬雄師的?這可絕非易事,要知道,這是連洪秀全、孫中山也沒有辦到的事!要知道,它的對手是八百萬全副武裝的國民黨軍,以及亞洲第一強國日本的一半軍隊!
對于想要詳細了解我黨這段歷史的同志跟書友,我強烈建議你們好好讀一讀這本《重大事件中的毛澤東》!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機敏睿智、目光長遠的領袖對于一個團體是多么地重要!上次給你們介紹的是出版于1958年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簡編》,它主要集中于敘述當時整個國家跟世界的大環(huán)境,形勢發(fā)展,黨應時而生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該書則是集中描寫在時局緊要關頭,一個革命領袖是怎么牢牢把握住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成功逆轉革命危急勢頭的。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集體的力量固然重要,但個人的獨特智慧有時也能發(fā)揮出難以想象的作用!
比如,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毛主席是怎樣從組織新民學會到領導共產黨的?這些都是極寶貴的領導經驗呢!
1920年夏天,毛主席在湖南發(fā)起了自治運動,他想通過這種由分到合、由各省到全國的不流血的道路,去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理想;雖然他和一些人以很大的努力推動運動發(fā)展,但市民們大驚小怪、知者絕少,所以收效甚微。最后在軍閥譚延闿的壓迫下,自治運動只得失敗。
這次教訓,讓毛主席深刻意識到----要實現(xiàn)中國的改造,改變人心風俗,通過政治改良,絕無希望;必須另想辦法,另造環(huán)境,要有長期的準備,精密的計劃,實力養(yǎng)成了,效果自然會見;新民學會必須成為一種主義的結合,主義如旗,旗幟一立,大家才會有所指望,心里有奔頭;會員必須有一個從事于根本改造的計劃和組織,確立一個改造的基礎,如共產黨;必須堅決依靠工農群眾作為革命的主力,只有經過群眾的行動取得群眾政治權力,才能保證有力的改革實現(xiàn)。
經過這些總結之后,毛主席在思想上發(fā)生了根本轉變,他認定當務之急是在中國建立一個列寧那樣的布爾什維克黨來領導革命。
時值羅素、杜威、張東蓀、梁啟超等人來長沙講演,“主張共產主義,但反對勞農專政,謂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產階級覺悟,可不至要妨礙自己,興起戰(zhàn)爭,革命流血。”這種小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反調,在一些追求真理的青年中,引起了不小的思想波動。
為了肅清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在學會會員中的影響,加速建黨工作,毛主席是怎樣做的呢?他在學會中組織了辯論,把在中國頗有影響的幾種主義進行透徹分析,指出:“社會政策,是罅漏補缺的政策,不成辦法。社會民主主義,借議會為改造工具,但事實上議會的立法總是保護有產階級的。無政府主義否認權力,這種主義,恐怕永世都做不到。”對于羅素的主張----極端的自由,放任資本家,他有兩句評語,“理論上說得通,事實上做不到。”
為什么毛主席能做好領導工作?不光因為他個人善于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實事求是),更因為他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
毛主席一生經歷了眾多重大事件,本書從中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三十余個,集中記述了毛主席在其中的活動軌跡和巨大作用。為什么王明、博古的“左傾路線”會遭到失敗?為什么蔣介石的國軍總是打不過毛主席指揮下的紅軍?毛主席是怎樣領導中國革命這艘航船走向勝勝的彼岸的?這本書就將詳細地把毛主席對諸多重大事件的詳細分析,對黨內同志、黨外群眾做工作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 支持紅色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