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剛剛落下帷幕的《長津湖之水門橋》跟《狙擊手》,都是反映抗美援朝的戰爭系列電影,前者是圍繞水門橋這座戰略要沖展開的爭奪戰,后者是為了救回受傷的偵察員而發生的一場局部沖突,這兩部電影可以說是比較典型地反映了當年的抗美援朝戰爭。
比起單純的戰斗,也許讀者朋友們更想了解的是當年為了支援這場戰爭而發起的群眾性政治運動,也就是----抗美援朝運動;這里咱們得區分一下,是運動,不是專指戰爭。
在朝鮮的戰場上,我們可以看到,美軍除了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具備良好的軍事素質之外,在軍隊中更多的是畏戰、避戰的情緒;而反觀志愿軍,盡管裝備、給養跟敵人相差懸殊,但在士氣上,卻遠非敵人可比。士兵來源于群眾,沒有一個有效的政治動員、社會動員,是不可能產生一個能打勝仗的隊伍的。
這本《全能政治:抗美援朝運動中的社會動員》,就將帶我們深入研究當年那次全國范圍內的群眾運動。
整個抗美援朝運動以“務使全國每處每人都受到這種教育”為目標,以宣傳動員、訴苦運動、游行示威、組織運作等方式形成動員網絡,讓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納入動員的范圍里面去,真就是一個全民式社會大動員!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見當年為了戰爭動員,黨中央發出的宣傳工作的指示: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各中央局、各分局、各軍區、各省市委:
美軍擴大侵朝并直接侵略臺灣,嚴重威脅我國安全,我國不能置之不理。為了使全體人民正確地認識形勢,確立勝利信心,消滅恐美心理,各地應即展開關于目前時事的宣傳運動。宣傳中應注意之點如下:
一、宣傳的基本內容有二:(一)我國對美軍擴大侵朝,不能置之不理;(二)我全國人民對美帝國主義應有一致的認識和立場,堅決消滅親美的反動思想和恐美的錯誤心理,普遍養成對美帝國主義的仇視、鄙視、蔑視的態度。
......
(三)美國是紙老虎。美國雖竭盡全力對年輕的小國朝鮮取得暫時勝利,但這也只等于蔣介石占領延安,最后仍然要失敗,仍然是紙老虎。
美國不但在政治上是孤立的,在軍事上亦有嚴重弱點:(1)戰線太長,腹背受敵,戰線由西歐至東亞,超過希特勒與日本。(2)后方太遠,必須橫渡大西洋太平洋,不如希特勒與日本。(3)士氣不高,實戰經驗不多,戰斗力弱。(4)同盟者不強,西德日本尚未武裝起來,英法意等國現已非軍事強國。
(5)在此種形勢下,美國資源的優勢不能不受到限制和抵消,且在西歐失敗后即將喪失此種優勢。(6)原了武器已非美國獨有,且不能決定戰爭勝負。田土愈廣,人口愈不集中,原子武器的作用愈小。”
這個指示的第三部分是占了最大篇幅的,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三個事實:美國是中國的敵人、是世界的敵人、是紙老虎。
這樣的論證是多么地具有說服力呀!試想當年,受到這樣動員的青年入伍又怎能不英勇殺敵呢?如果換成國民黨,那簡直不敢想象----國軍的長官壓根就不會提打美國鬼子這事兒,看見人家的坦克飛機大炮,準嚇得癱作一團。
當時的著名藝人常香玉說:“在舊社會我是個不值一錢的‘女戲子’。毛主席來了,解放了我們,我們這才算是個真正的人。說翻身,沒有再比我翻得更徹底的了,我不但不再是被看為賤臭的‘戲子’,而且當了光榮的人民代表。傷痕好了不忘疼,黑洞洞的日子不能讓它重新來,我們一定要完成捐獻飛機的任務,送到前線!”
總的說來,這本書為我們呈現的當年的動員盛況還是很豐滿、全面的!附上本書目錄:
自序
導論
第一章抗美援朝運動與中國民眾的社會心態
第二章抗美援朝:戰爭的進程與運動的過程
第三章抗美援朝運動中的宣傳動員
第四章作為一種動員方式的訴苦作用
第五章行動也是一種動員
第六章組織動員:運動進行的根本保障
第七章以三大運動為中心的運動網絡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燎原書店客服微信:13152112530
如有疑問,請聯系客服
「 支持紅色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