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書名叫《師哲回憶錄》,可能很多讀者朋友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其實我也差不多,就只是腦海中對他有個朦朦朧朧的印象,大概是出現在某部記不起名的電視劇里吧!
但是一打開書本,翻到序言這一頁呢,映入眼簾的赫然是大名鼎鼎的老將----王震,他在臨終前發出“毛主席比我們早看五十年!”的遺言讓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也讓更多人重新去回顧當年的往事。
他是這樣回憶師哲的:
我與師哲同志相交較久。他自1938年8月起在莫斯科擔任任弼時同志的秘書,1940年從蘇聯回國后,我通過任弼時與他相識。
師哲性格直率,思想開朗而深邃。我們一見面就情投意合,從相識到相知,相處甚篤。他現已87歲高齡,5年前患有腦血栓,但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在耄耋之年潛心寫作,并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志們幫助整理下,撰寫了自己的回憶錄。
這本回憶錄重點刻畫了毛澤東和朱德、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形象,引人入勝,并系統地介紹了師哲所經歷的中蘇往來關系的發展變化,其內容都是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的,所以生動、具體、可信;加之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志幫助查閱了大量檔案資料,使其內容更加翔實、準確、可靠。我相信,這本書的出版,當會補充和豐富有關的史書;不僅會受到國內各界讀者的重視和喜愛,也會得到國外讀者的歡迎。
王震是一員戎馬倥傯的武將,而師哲則是擔任秘書一類的文職,兩人能有如此深的交集,也可算是一段佳話了!所以這本回憶錄是有相當的歷史意義的。
在這本書里,首先我們可以看見一個青年走向革命道路過程中都有哪些經過,他是這樣自述的:
“1925年,我進入20歲的弱冠之年。這一年正值大革命爆發,我國進入大變革的年代,也是我一生之中關鍵的一年。我選擇了生活的方向,決定了今后一生的道路。任何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社會環境,特別是青少年,更是受到時代的影響和生活環境,特別是青少年,更是受到時代的影響和生活環境的制約,而作為孤立的個體是無法影響、改造社會的。但是,這不等于青少年不能在紛亂的世界中做出自己的選擇。”
相比起他傳,革命老同志的自傳更加地吸引人,我們仿佛能直接是跟他本人對話。他的思考與抉擇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的,所以讀起這本書來很有味道。
在書中,我們還能看到他生命中的一個“貴人”----楊杰。
“他向我們介紹了蘇維埃政權的性質、新社會的情況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世界意義。他特別指出,所謂軍人不干政的說法是荒謬的,是騙人的愚民政策。他說:試問哪部分軍隊不是為爭奪政權、護衛政權而服務呢?!督辦講的不干政,是不要你們參與他們的政治活動和斗爭,要你們離開政治,只做他們的工具。我認為,你們在可能的條件下還是要學習、研究政治理論,參與一些政治活動,學習革命經驗。這樣做不僅是為了你們,更主要的是為了我國的將來。你們到蘇聯學習,更要在學好軍事的同時,學好政治。”
也還有他眼中的將軍----當時的八路軍副總司令、軍委副主席彭德懷:
“過去,在戰爭年代,人們習慣稱呼我們的將軍為‘某老總’。‘老總’,這里面有很深的敬仰和親眤的含義?。‘斎藗兎Q彭德懷為‘彭老總’時,他是接受了,從未因此責備過什么人,但我察覺他心里對這個稱呼并不太贊成。”
“有一次我同他討論這個問題,他這樣說:‘老總’這個詞兒,是舊時代老百姓對所有當兵的、拿槍桿子的、無法無天的人的一種‘尊稱’,因為那時候老百姓既不能知道,也不會稱呼他們的軍銜,又不敢問他們的姓名,叫錯了,怕冒犯他們的淫威,所以使用了這個籠統而詞意不通的‘尊稱’,以免遭意外之禍。老百姓實在是聰明的。我們同志之間使用這個通用的舊稱呼也沒有任何貶意,可我是有名有姓的人呀,可以稱名道姓嘛......”
這也算是他跟彭德懷之間的一件趣事吧!
當然,本書內容遠不止這些,師哲從他投筆從戎、到蘇聯留學、飛回延安、記述他眼里的重慶談判,等等多次重大事情,真的堪稱第一手資料!這是第一人稱下的歷史,直接帶領我們領略當年的歷歷往事。
以下是全書目錄:
一、在蘇聯留學
二、在西伯利亞格貝烏工作九年
三、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
四、初到延安
五、延安時期中共與共產國際、蘇共之間的往來
六、毛澤東的神韻
七、整風運動和“七大”
八、記三位元帥
九、重慶談判的前前后后
十、劉少奇主持中央工作時期
十一、轉戰陜北
十二、從陜北經西柏坡到北平
十三、建國前夕
十四、毛主席首次訪蘇
十五、尤金首次來華
十六、朝鮮戰爭期間的中蘇關系
十七、1952年的莫斯科之行
十八、周總理率團出席日內瓦會議
十九、赫魯曉夫率團來華祝賀我國國慶五周年
二十、朱德出訪東歐六國,參加蘇共“二十大”
二十一、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這本書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的書,披露了很多歷史細節,和不為人知的事實,如:“毛岸英的小名叫永福,在蘇聯改名叫塞爾蓋伊,愛稱是謝寥沙。弟弟岸青叫永壽,在蘇聯改名叫亞歷山大......”師哲作為一個當事人,對這些細節簡直不要太清楚!不過我也希望各位同志和書友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這本書。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燎原書店客服微信:13152112530
如有疑問,請聯系客服
「 支持紅色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