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拉起農民搞割據,還是游擊戰里走長征,賀龍都算得上毛主席難得的知音。
八七會議上,毛主席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走農村路線”、“團結和爭取結社組織、土匪”,這話在當時其實很有點“曲高而寡”的意思,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包括上級領導共產國際的代表。
然而,沒有參會的賀龍卻主動向上級提出:回湘西老家,重新扎根農村,拉起泥腿子搞革命。
而毛主席三灣改編,對改編后的全體指戰員說的第一番話,就提到了賀龍:
“敵人在我們后面放冷槍,沒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敵人有兩只腳,我們也有兩只腳。賀龍同志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帶了一軍人。我們現在不只兩把菜刀,我們有兩營人,七百多條槍,還怕干不起來嗎?”
后來,賀龍在湘西的武裝發展成了紅二軍團,與任弼時率領的紅六軍團會師之后不久,開始長征。
在長征中,賀龍再次顯現出他對游擊戰的高超掌握,以至于我們每每想起紅二方面軍的長征,都把他稱作賀龍的三次“神來之筆”。
第一次“神來之筆”,欲入貴州,先進湘中,出乎意料的突圍。
1935年9月初,蔣介石調集了嫡系部隊和湘鄂兩省地方軍130多個團,“圍剿”湘鄂川黔根據地,企圖把長江以南唯一的一支主力紅軍消滅掉。
面對十分嚴峻的斗爭形勢,紅二六軍團在桑植縣劉家坪召開聯席會議討論行動方針。會上,賀龍提出了他幾天來反復考慮過的意見:
“我的意見,先到湘中去。那里地區遼闊,物產豐富。到了那里,一則可以補充物資,籌集款項,宣傳抗日;二則可以威脅長沙。我們到了湘中,敵人怕我們進攻長沙,就會調兵追到湘中,我們再拋開敵人,轉入貴州,在敵人部署被打亂后的無計劃行動中,取得主動權。”
賀龍的第一次“神來之筆”,“神”就神在聲東擊西上。在賀龍的帶領下,紅二六軍團順利地跳出敵人的包圍,轉進到貴州東部的石阡地區。
然而,石阡地區地瘠民貧,嚴重缺糧,地形也不利于打運動戰。于是,賀龍揮兵黔西,帶領兩軍團巧渡鴨池河,占領黔西、大定、畢節三個縣城及其周圍地區,在這里展開了建立根據地的工作。很快,這一地區就建立起了九十五個鄉、鎮、村蘇維埃政權,并吸收了五千多新兵。
長征四個月來,紅二、紅六軍團一路行軍打仗,與敵周旋,到了黔西、大定、畢節才得到了一次較長時間的休整。
第二次“神來之筆”,烏蒙磅礴走泥丸。
1936年2月下旬,為粉碎敵人在畢節地區殲滅紅軍的陰謀,面對敵軍10余個師的尾追與側擊,紅二、紅六軍團深入烏蒙山區。
烏蒙山南北走向,縱穿云貴兩省,海拔2300多米,是金沙江和南北盤江的分水嶺。山高谷深,四處可見懸崖絕壁。山中人煙稀少,氣候非常惡劣,終日被細雨和濃霧所籠罩,且多瘴疫。冬春之際,山嶺多為冰雪覆蓋。
紅二、紅六軍團一萬多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以高昂的政治熱情和旺盛的戰斗意志進行輾轉千里的回旋作戰。
▲烏蒙大草原
在賀龍出神入化的指揮下,部隊在烏蒙山中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南,一會兒又向西北,拖著敵人輾轉千里,耗時近一個月,硬是將十幾萬緊追不舍的敵人遠遠甩開,搞得顧祝同蒙頭轉向,拖得萬、樊、郝3個縱隊疲憊不堪,最后在昭通、威寧突破滇軍孫渡總隊的防線,進入黔西南的盤縣地區,化險為夷。
烏蒙山回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巧妙突圍的著名戰役,是紅二、六軍團在賀龍的指揮下,在云貴高原上人煙稀少,氣候惡劣,高谷深溝,缺糧缺水,瘴疫很多的烏蒙山地區進行的;
而且又處在多路敵軍不停頓地圍追堵截之下,使紅軍經受了極端嚴重的考驗,也寫下了團賀龍軍事生涯中的最突出的神來之筆,與毛主席指揮的四渡赤水之戰無論在戰略意圖和戰役指揮上,都有異曲同工之處。
第三次“神來之筆”,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第一灣
1936年3月,正當紅二、六軍團在盤縣地區如火如荼的打土豪、分田地,開創新的根據地的時候,遠在川西的朱德和張國燾以紅軍總部的名義兩次發來電報,要紅二六軍團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和。于是,賀龍、任弼時又帶著紅二、六軍團日夜兼程的急行軍。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對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合時張國燾鬧分裂和中.央在陜北的情況,賀龍、任弼時等一點也不知道,包括對紅軍總部與紅二、紅六軍團聯絡的密電碼控制在張國燾手中也不知情。
紅二、六軍團攻克尋甸之后,“云南王”龍云認為賀龍會率領紅軍從元謀渡江,所以從昆明抽調了所有的滇軍,集合到普渡河兩側,對紅軍進行防堵,同時他命令孫渡縱隊加快追擊速度,企圖將紅軍阻止在普渡河東岸。
此時,紅軍很難再渡過普渡河北上,面對這一局面,賀龍再次突發奇想:
“龍云把全部老本都壓了出來,把賭注壓在普渡河,現在昆明就是一座空城,我們去打昆明的話,肯定把龍云和顧祝同嚇得靈魂出竅,他們肯定會把兵力調回昆明,這時我們再往西走,把滇軍甩掉,到石鼓和麗江去渡金沙江,人是活的,江是死的,干嘛非要去元謀渡江。”
這個計劃很大膽,也很妙,1936年4月,紅軍開始向昆明急行軍,先頭部隊趕到了離昆明只有15公里的地方,到了第三天,紅二、六軍團已經全部集中在了距離昆明只有20公里的富民城,做出了一副要攻打昆明的樣子。
這可把龍云和顧祝同嚇壞了,他們急忙向老蔣求援,同時緊急將布置在普渡河防守的滇軍調回了昆明,然而等龍云殺回昆明的時候,賀龍已經率領紅軍向西急行軍,他將滇西橫掃,獲得了大量補給,也擴充了部隊,雖然又全速向著金沙江前進。
等龍云和顧祝同發現上當時,已經晚了,想追也來不及了,1936年4月28日凌晨,紅軍一萬七千余人全部渡過了金沙江,當追趕紅軍最快的滇軍劉正富旅匆匆忙忙趕到金沙江邊時,這里已是空無一人。佯攻昆明,大獲成功。
賀龍長征轉戰的三次神來之筆,使得紅二、紅六軍團以極低的損失,先后與紅四和中央紅軍在甘孜和陜北會師,完成了長征。
毛澤東接見賀龍時高度贊揚說:
“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了頭,硬是轉出來了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付出了大代價,二、六軍團討了巧,就是沒有吃虧。你們一萬人走過來還是一萬人,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跡,是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
而賀龍對于毛主席更是欽佩有加,把毛主席著作當法寶來學習。他對自己的子女說:“我就佩服毛主席,是真正的大帥”。
賀龍無疑是毛主席土地革命時期一位難得的知音,他們一起用一個又一個的紅色傳奇,描繪出了一幅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為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的精神圖譜。
▲紅二方面軍長征路線大體走向
長征,是一條一批胸懷崇高信仰的圣徒們在一個個生死考驗中鳳凰涅槃的路。重走長征路,在今天人們普遍信仰缺失,陷于自我奮斗而非集體奮斗的環境中,則更有其現實意義。
六年來星火致力于全程重走長征大眾化,用省錢省心省力的方式,圓更多人的長征夢想。
2021年,星火獨家推出“重走紅二方面軍長征路”旅行線路,從張家界直到成都,近50個景點涵蓋紅二六軍團長征全部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
▲云南高原路景
跟隨紅二、六軍團曾經的足跡,專家級導游帶隊,沿途我們將經歷20多個紅二方面軍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實地感受“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精神高峰,學習和賡續這一筆豐饒的紅色遺產。
▲麗江紅太陽廣場
紅二方面軍的足跡,不僅勾勒出了一幅幅動人心魄的精神圖譜,還將祖國大好河山的點睛之筆,描摹的有聲有色。
巍巍德夯大峽谷上,矮寨大橋似一道騰空而起的彩虹,矗立在群山之巔,恢宏沉穩的氣勢與峽谷山澗一脈相融,一個世界級的人類工程奇跡與峽谷風光交相輝映。
▲北盤江大橋
歷經300多年風雨滄桑,古貌猶存的鳳凰古城城樓猶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天王廟、萬壽宮、大成殿等建筑,無不具古城特色。
深藏西南腹地,集“黃山之奇,峨眉之秀、華山之險、泰山之雄”,為千里武陵山脈最高峰的梵凈山,已經傲然矗立的十多億年。
西南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波瀾壯闊的烏蒙大草原,是紅二方面軍烏蒙回旋戰的見證之地,同時也是一處白云與草原交融的人間仙境。
洱海公園,潔白無瑕的蒼山倒映在晶瑩清澈的洱海湖面。望海樓上,漫步長廊,極目眺望,整個蒼山洱海的壯麗風光便直奔眼底。
九位大理皇帝出家的崇圣寺,是“廟香古國”的中心,此地不僅獨具悠久歷史和獨特的美學價值,還有地方少見的皇家氣派,是為云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征。
此外,還有麗江古城、玉龍雪山、虎跳峽、普達措、香格里拉、千戶藏寨等共近20個自然和人文景觀,點綴在“地球上的紅飄帶”的沿途,一起讓重走紅二方面軍的行程變得多姿多彩。
▲玉龍雪山
星火重走長征路——紅二方面軍線路,期待你的加入!
了解線路詳情,請點擊:重走長征路:紅二方面軍·從張家界到成都19天18晚·走長征路圓長征夢(4月8日)
報名及咨詢請聯系:
157 7190 6786 (微信同號)
▲掃碼添加客服
星火出品,必屬精品!
快跟我一起重走紅二方面軍長征路吧!
近期組團:
紅旗渠·郭亮村·劉莊·蘭考·南街村——5天4晚河南紅五星之旅(3月19日)
重溫戰神粟裕的足跡——再走新四軍、華東野戰軍征戰之路(5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