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我經常能看見將《毛選》當作“屠龍寶典”對待的觀點,為什么說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呢?這里面深有緣由。
“屠龍寶典”,顧名思義,即是一位武功蓋世的屠龍勇士的武功秘籍,人們獲得了它,一方面既能看到這位勇士浴血奮戰力斬惡龍的功勛往事,一方面又希望能從這本秘籍里參破他的降龍絕竅。
當然,首先是有很多人不太清楚惡龍到底是什么樣的存在?總而言之,可以說它是危害百姓的罪魁禍首,但它卻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對象;因為在最后一卷“寶典”里,勇士斬殺惡龍之后,他留下了曾經跟隨他的小伙伴將要變為惡龍的線索,勇士雖未親眼見眼到那一幕,但大地的生靈卻能得證歷史的滄桑巨變。
也正因為惡龍的再次復活,大地上重新哀鴻遍野,于是后來者們重新想起了勇士當年留下的那本“屠龍寶典”,這就是學習《毛選》在今天持續火熱、一浪高過一浪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把這歸結為最主要原因也不過分了。
因為當年全國猛烈學《毛選》確實是有相當大的外力助推的因素在里面,但在毛.主.席逝世48年之后的今天,還能掀起這樣一股熱潮來,毫無疑問,這是無數平民百姓在受到壓迫下的自覺反應,也說明了《毛選》的正確預言,人們熱望著能從中尋出再斬惡龍的絕門秘法。
敘完背景,言歸正傳,為什么說將《毛選》當作“屠龍寶典”看待是不對的?
1964年3月24日,薄一bo等人向毛.主.席匯報工作時說,全國正在掀起學習《毛選》的熱潮,他們認為這是毛.主.席寫出來的書,屬于毛.主.席。隨后毛.主.席的回應出人意料:“《毛選》什么是我的?這是血的著作?!睹x》里的這些東西,是群眾教給我們的,是付出了流血犧牲的代價的。”
“屠龍寶典”即是帶著一種濃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將無數跟著勇士鬧革命的生靈看作附屬,勇士才是主體的立場。然而我們要知道在革命中出謀劃策、攻城撥地、殲敵流血的主體依然還是生靈們:“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讓思想沖破牢籠,全靠我們自己!”
毛.主.席年輕的時候說,他是學生,中國人民的學生;年長了他又說,他不要四個偉大,統統去掉,只要一個“Teacher”,也就是教員。從學生到教員,恰是對應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兩句話,真是極簡樸的唯物主義的真理呀!
他始終是這樣看待自己寫的《毛選》的----這部著作是中國人民鮮血凝聚出來的成果。在1956年9月10日中共八大預備會上,他第一次明確講了這個看法:“我們有了經驗,才能寫出文章。比如我的那些文章,不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是不可能寫出來的,因為沒有經驗。所以,那些失敗、那些挫折,給了我們很大的教育,沒有那些挫折,我們黨是不會被教育過來的。”后面他還講,“中國革命經歷過好幾次失敗,受過壓迫,這才懂得并能夠寫出這些東西來”。天翻地覆的實踐主體依然是人民。
我們應當怎樣看待《毛選》呢?可以說,必須將毛主席和人民群眾聯系起來,辯證地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群眾是毛選中的主體,是他們構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現代革命史,而毛主席則是他們的領路人,他指著中國革命這艘大船避開暗礁,乘風破浪,直達光明的彼岸。
沒有船夫,船不會前進,沒有舵手,船不能抵達目的地。“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就是毛.主.席!“誓將革命進行到底”,這就是人民群眾!所以《毛選》不是什么“屠龍寶典”,它可以說是教員指導學生“不做牛馬要做人”的課,這才是我們的時代的老師真正不曾教過的東西!他曾經是兒子,是學生,是丈夫,后來才是父親,是主席,是教員,是毛.澤.東。
他并非生來即勇士,他并非命中注定要屠龍,他最初從母親扶弱濟困的身教中感受到平等與自由的可貴,為追尋這個被世間大多數人忽視的目標,他拼盡一生去奮斗,從學生成為戰士,再到教員。
“人皆逐物欲而迷心,循末節而忘真,醉娛樂輕國志....”“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從唯心主義者到唯物主義者的轉變,他做到了改變人心這一千古難題。
而今我們很需要沉下心來認真讀一讀《毛選》,尤其是在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斯諾曾說他相信毛主席著作的影響將遠遠超過一代人和兩代人,毛主席的回答則是極富前瞻性的,“我不能駁你,也不可能贊成。這要看后人,幾十年后怎么看。”
毛主席始終是那么謙虛,但謙虛的背后是想讓后人領悟他的一番苦心,他始終是那樣實事求是的一個人??!
所以,我們也很希望廣大讀者能認真讀讀《毛選》,光明前途,盡在其中!
我們這次推薦的是“紅寶書”版本的《毛選》,集一至四卷于一本,真的是很方便閱讀的,都是6、70年代出版的老書,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仿佛就在跟當時的紅衛兵們一起在學習。說不定某位讀者還能看到當年的年輕人在《毛選》上面做的筆記呢!以及《毛選第五卷》,詳情可點擊查看,不便細述。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燎原書店客服微信:13152112530
如有疑問,請聯系客服
「 支持紅色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