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員中,我們大多數書友對毛主席肯定是再熟悉不過了,可以說把毛主席比作是革命領導中的一朵鮮艷“紅花”是毫不為過的,但正因為有了綠葉的襯托,紅花才顯得尤為出眾。周恩來總理就是這樣一位甘愿擔當配角的好“綠葉”;
很多時候,由于缺少相關資料,我們對周恩理的認識非常淺薄,僅僅知道他是一位英氣逼人的好總理,卻并不知道他到底有著什么樣的才能,尤其在跟毛主席的對比之下,就更加遮住了他的貢獻。但這絕不意味著他是個平庸之人。
今天這本《西安事變前后的周恩來》,就將帶我們走近周總理。本書出版于2004年,作者郝建生在寫書過程中,有許多掌握相關史實資料的專家對他伸出了援手,比如西北大學西安事變研究中心主任李云峰教授審閱了全部書稿,并親自作序;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研究組組長劉武生審閱全部書稿后還提供了許多修改意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周總理的侄女周秉德也參與了本書部分內容的審閱。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李克農跟張學良在洛川會議上,為什么發生嚴重分岐后,張提出要同毛主席或者周總理見面呢?
在國共兩黨談判會議上,為什么本來雙方談得好好的,卻因幾句戲言,國方要求收編共產黨的部隊,卻遭到周總理嚴詞拒絕?
在西安事變的過程中,蔣介石食言的態度讓局勢頓時頗為緊張,最終周總理是怎么化險為夷的呢?
大家看了這本書之后,一定能在心中有個確定的答案了。以下是本書目錄,標題比較長,這種情況還是挺少見的。
身患重病的周恩來從昏迷中醒來,急喚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羅青長囑咐說: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曾經幫助過我們的老朋友,特別是姓張的朋友。囹圄在臺灣的張學良得悉后百感交集。
周恩來力排眾議,在瓦窯堡會議上,全力支持毛澤東的戰略主張:紅軍的戰略方向應向東發展,東渡黃河,向閻錫山借路抗日。同時提議要加強對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工作,建議成立黨的白軍工作委員會。
周恩來協助毛澤東部署紅軍主力東征的同時,建議毛澤東:統戰工作應首先從東北軍、西北軍打開突破口,爭取實現西北大聯合。兩者與之比較,與我黨接觸較早的楊虎城接受的可能性更大,不妨派與其有聯系的汪鋒,直接前往西安接洽,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學良與李克農在洛川會議中,在對待蔣介石抗日的態度上,發生嚴重分岐,雙方各持己見。張學良建議:愿與毛澤東或周恩來兩人其中之一位,就此問題進行會談。
膚施會談周恩來與張學良緊緊握手,在民族危亡關頭,周恩來毅然接受張學良的“聯蔣抗日”主張,同意在抗日問題上,蔣介石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的軍事力量。
周恩來讓劉鼎轉告張學良,中共完全接受他“逼蔣抗日”的建議,張學良對此感到十分欣慰,為敦促停止內戰,他飛赴太原,向閻錫山說明紅軍東征山西的真實意圖,力勸其與他一塊說服蔣介石聯合抗日。
為加強對東北軍、西北軍的統戰工作,周恩來在秘密派遣劉鼎赴西安后,又派紅軍參謀長葉劍英以及潘漢年、汪鋒等人去西安。在爭取西安方面,毛澤東稱贊劉鼎是有功的。
周恩來恢諧地對前來陜甘蘇區采訪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說:蔣介石之所以失敗,原因之一是他不會騎馬,不過他的政治嗅覺比軍事嗅覺強。由于不慎,埃德加.斯諾將“西行漫記”素材遺失,在張學良的全力幫助下,終于失而復得,以至二十年后,有了轟動世界的反映紅色中國的巨著。
......
國共兩黨初露曦微,卻因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的幾句戲言,而急轉直下。陳立夫在與潘漢年會晤中,代蔣介石面陳中共:對立政權與之軍隊必須取消,紅軍只可保留三千人.......周恩來怒斥道:這是蔣介石站在“剿共”立場上的收編條件,離開抗日救亡之前提,無任何商量余地。
劉鼎急電中共中央,告知毛澤東、周恩來:張學良、楊虎城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感召下,毅然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張學良說:我已發動捉蔣,請予以支持。
周恩來臨危受命,率中共代表團親赴西安。楊虎城感慨直言對張學良說:只有共產黨才能對付蔣介石,你我都不是他的對手。
.......
面對蔣介石吞食諾言和反復無常的態度,廬山談判陷入僵局。周恩來則以中華民族大局利益為重,不遺余力地與蔣介石反復磋商,最終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從而奠定了中國人民贏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基礎。
目錄后面還有十四條附錄,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點擊進入微店購買)
(備注:受西安疫情影響,本店暫不能發貨!之前的訂單待解封后盡快給大家發出!如急需用書,請勿下單!不著急的同志可下單后耐心等候!屆時按照下單順序為大家安排發貨!感謝您一直以來對紅色紀年書店的支持!)
客服微信:1778293835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