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強力推薦這本《馬列著作選著 工人讀本》。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這本書選編出版的初衷就是為了響應毛主席“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的指示,實現“使廣大干部同人民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武裝起來”的目標;
希望廣大基層干部、工人理論小組的同志和廣大工人同志,通過學習這些著作,能夠對馬克思主義關于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有個大概的了解,逐步學會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處理問題,更好地進行三大革命斗爭。
書中包含了主要的馬列經典篇章,當然都是經過精心篩選下來的,摒棄了一些非核心的細枝末節,方便大家能夠節省時間,快速地掌握和理解馬列主義的精髓。
里面有對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列寧的《國家與革命》的重要摘錄,講的是馬列主義的社會觀和國家觀,對于入門者非常的友好,它的主題都是左派所關心的。
還有馬克思的《雇傭勞動與資本》、《工資、價格和利潤》,講的都是咱們的工作中非常常見的話題。因為有很多人迷信是老板給了自己一口飯吃,而不是自己用血汗養活了老板,因為我們日常工作中就是這樣:我們用自己的勞動時間和業績來換取老板的報酬,這是天經地義的,沒什么問題;
而更多的人則認為:就算老板多拿了自己賺的錢,也沒什么不合適,因為人家老板投入了錢來購買廠房、機器、原材料這些東西,還有租用門面的錢,現在人家賺回之前付出的成本沒什么不合理的。
這看起來似乎一點毛病都沒有!可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些結論是咱們給老板推斷的,老板可不會將他的各項收支詳細地告訴我們,沒有經過有數據的嚴密的演繹推理來論證,完全是主觀猜測、臆想!換句話說,這種結論根本就難以成立。
而在馬克思的這些論述里面,咱們就能看見馬克思以他充實的數據、嚴謹的邏輯為我們推理出一個結論:老板不僅吞掉了咱們創造出來的多余的價值,并且是吞掉了絕大部分,發給我們的工資就只是維持我們生存、繁衍下一代,甚至連這部分的工資都還要吞掉!
這才是馬克思會反對資本主義的原因,老板不僅剝削了打工人創造出的多余價值,還剝削的是絕大多數價值!
還有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這段論述主要講的是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這個基本的問題,說明20世紀初期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在其國際相互關系上的總的情況,搞清楚了這些情況,我們就能懂得如何去認識現在的戰爭和現在的政治。
以及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的經典,把這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在最后提的原因是,我們要從馬列主義中去理解《宣言》,而不是從《宣言》中理解馬列,正是前面的那些著作構成了完全的《宣言》。
還有《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談談辯證法問題》這些著名篇章的重要片段。
總的說來,這些著作的片段都是非常的經典,講的都是一些很核心的問題,尤其是在毛主席那個純真的年代出版的,專門為咱們工農兵和干部量身打造的讀本,真的是非常用心,所以特別推薦給大家閱讀。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
現附目錄如下:
共產黨宣言
各版本宣言......
一、資產者和無產者
二、無產者和共產黨人
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獻
1.反動的社會主義
2.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
3.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四、共產黨對各種反對派的態度
雇傭勞動和資本
雇傭勞動與資本
哥達綱領批判
序言
給威·白拉克的信
對德國工人黨綱領的幾點意見
注釋
工資、價格和利潤
幾點說明
1.生產和工資
2.生產、工資、利潤
3.工資和貨幣
4.供給和需求
5.工資和價格
6.價值和勞動
7.勞動力
8.剩余價值的生產
9.勞動的價值
10.利潤是按照商品的價值出賣商品時獲得的
11.剩余價值分解成的各個部分
12.利潤、工資和價格間的一般關系
13.爭取提高工資或反對降低工資的一些最重要場合
14.資本和勞動之間的斗爭及其結果
注釋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序言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談談辯證法問題
國家與革命(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的學說與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任務)節選
第二章國家與革命1848--1851年的經驗
3.1852年馬克思對問題的看法
第五章國家消亡的經濟基礎
1.馬克思如何提出問題
2.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的過渡
3. 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
注釋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序言
法文版和德文版序言
七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
八 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
九 對帝國主義的批評
十 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
注釋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如在微店購買操作不便,可直接添加客服微信:17782938357在微信上轉賬購買,掃描二維碼添加更便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