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說:“我和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并評價魯迅雖然“不是共產黨的組織上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動、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化的”,還號召共產黨人學習其政治遠見、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
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更指出:“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
凡此種種,足以見得毛主席對魯迅深深的欣賞和贊譽之情。而這正是因為魯迅堅定地站在反帝反封建,站在大多數普通勞苦大眾一邊,向著敵人發出最猛烈的進攻。
雖然毛主席和魯迅從未見過面,但正是因為他們理想、信仰的一致性,才能讓他們如此心心相惜。
然而,偉大的思想家在成為偉大的思想家之前,則必然要經歷種種磨難與苦痛,更得看到這人世間的疾苦與黑暗,并與之進行堅決的斗爭后,才能發出“救救孩子”“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從來如此,便對么?”……這樣帶著對國家、社會深切反思的吶喊。
魯迅之所以成為魯迅,正是因為他始終緊跟著時代的步伐,深入參與到革命浪潮中去,通過不斷地內省與反思整個社會、國家的現狀,以及永不停息的學習和總結經驗,才能變成我們今天所認識、熟知的魯迅。
1881年,魯迅出生于一個官僚地主家庭。那時的舊中國正處于一個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期。鴉片戰爭打開了列強開向中國的堅船利炮的通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割地賠款條約。于是,廣大農民階級愈發陷入深重的被剝削被壓迫中去,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魯迅幼時受到長媽媽和章運水(來周家做工的工人和農民)的影響,對廣大勞動人民抱有感情上的同情同理心。隨著祖父因行賄納官入獄,父親接而生病,魯迅于鄉下避難被親戚視為“乞食者”,為父親抓藥被所謂“名醫”欺騙錢財……種種一系列人情冷暖讓魯迅逐漸“看見世人的真面目”,也在此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勞動者的樸實、善良和他們遭受的壓迫、苦難。
1896年,魯迅16歲,父親病逝,從此魯迅告別家鄉去往南京讀書。在此期間,康有為梁啟超等“新黨”發起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戊戌變法運動最終慘遭失敗,但新思潮隨之傳入。魯迅開始接觸到新的報紙、書籍,資產階級哲學、政治學和自然科學,并開始關注時事政治。
當他發現資產階級改良派無法真正改變國家和人民的前途命運時,便決定到日本尋求救國救民之路。彼時的日本,革命氛圍濃厚,孫中山、章太炎等人宣傳鼓吹民主革命,批判封建制度。
魯迅感受著熱烈的革命氣氛,歡欣鼓舞。“赴會館、跑書店、往集會、聽演講”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并開始思考中國國民的病根在哪里。與此同時,魯迅在行動上也沒閑著,辦雜志、翻譯小說、撰寫論文以提倡科學、普及知識,借此打破封建統治禁錮群眾思想的精神枷鎖。
1904年,魯迅受到資產階級史學家對日本明治維新是由于新醫學推動的曲解說法影響,決定學醫救人。然而,沒過多久他就發現,有了好的體魄而思想得不到解放,“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于是魯迅決定棄醫從文。
參與了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經歷了辦刊物被卷走錢財的窘境,期待著“摩羅”詩人,即造反詩人的出現,魯迅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斷戰斗著,但受限于世界觀上的階級局限和歷史局限,以及唯心主義的影響,魯迅還沒能看到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直到辛亥革命爆發,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隨后又復辟,人民生活失去保障,喪失言論和行動自由。魯迅才深感資產階級的軟弱,痛感資產階級脫離群眾和群眾的不覺悟。
魯迅經歷了從尋找-奮斗-失敗-懷疑-失望-繼續尋找的過程。在新的歷史條件成熟之前,魯迅自然也不可能產生出超越時代的思想和行動,但他仍不斷思索著,同舊文化、舊社會、舊制度作堅決地斗爭。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終于讓魯迅于黑暗中窺見光明的希望。在隨后一系列的革命斗爭中,魯迅逐漸認識到無產階級的力量才是真正改變國家前途命運的依靠,魯迅尋找的“新的戰友”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的廣大工農群眾。
從此,魯迅在思想上踏上了在斗爭實踐中一步步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漫長艱苦奮斗的道路。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如果你閱讀過這本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傳》,你就會知道魯迅的思想轉變是極其曲折而復雜的,遠不止我以上所述。
他也曾受到唯心主義的影響,也曾對敵人抱有幻想,也曾懷疑自己的戰斗效果,也曾一次次的迷惘找尋不到方向……
魯迅筆下的“過客”是一個進行“韌”性戰斗的勇士,然而,他又是孤獨的,也不無疲乏之感。魯迅自己就像是這個“過客”。
只有讀過《魯迅傳》,你才會發現原來魯迅更像是我們身邊的一位青年,在其人生道路上不斷追尋著自己的理想信仰,不斷打破著自己的思想局限,不斷同腐朽的墮落的封建的作斗爭。
這樣的青年又怎能不想讓人結交、了解呢?魯迅雖然早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經歷、精神、思想卻永遠留存世間,等待著我們去“結交”。
所以,我真誠地希望大家多讀魯迅,尤其是青年人,不但要讀魯迅也要讀魯迅的作品。
因而我向大家推薦這本1976年出版的《魯迅傳》,它講述了魯迅從出生到1927年間的生活、學習、戰斗的故事。其中還穿插著對魯迅部分作品的深刻分析解讀,如我們熟知的《祝福》《孔乙己》《阿Q正傳》《藥》……
它不但講述了魯迅思想轉變的發展史,也講述了中國革命的發展史,閱讀《魯迅傳》能幫我們更好的梳理、認識、分析中國革命的各個階段。
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卻又充滿深刻的分析,是一本值得無產階級學習閱讀的好書。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也可添加客服微信:17782938357咨詢購買, 掃描二維碼添加更便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