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1歲的毛澤東最后一次離京巡視,深秋季節來到長沙。這位看見風浪就忍不住激動的革命老人,已無法到橘子洲頭去浪遏飛舟了。他來到了長沙市游泳館!
他先是坐在藤椅上,鼓勵警衛人員從10米高的跳臺上往下魚躍,他的眼睛事實上已經看不見什么,給他帶來滿足的是人和水撞擊的聲音。漸漸地,他站了起來,摸索著走向水扶梯。一游就是40分鐘。衛士長王祖培上前扶托他上岸,他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吐出五個字:“自-力-更-生嘛!”
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下水游泳!
他老人家一輩子都喜歡搏擊風浪,不管是自然的,個人的,還是有關整個國家的!他無所畏懼!他習慣斗爭!他是一個一生的“造反者”!
造反者寬闊而特殊的胸懷品格,被毛澤東濃縮成一個警句:“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紅樓夢》里鳳辣子一句賭氣的、張揚出去,肯定會引來殺身之禍的話,經毛澤東反復宣傳,幾乎每個中國人都不陌生。
毛澤東從來不諱言他的這個性格特點,甚至是越到晚年,他越是向人們有意地展示他的這個性格特點,并把它同自己要做的“政治文章”、把它同自己畢生追求的事業理想,緊緊地擰在一起。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主席在南方閱讀一本蘇聯編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意在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可他忘不了政治,他說:“看到革命兩個字就高興。”
遲暮之年,70年代的“最新指示”中,人們自然還記得這樣一句話:“八億人民,不斗行嗎 ?”
受尊敬的傳統文人,他們細長的手指習慣翻別人寫的史書,時間長了,他們的脊背開始富于幻想地彎曲,還教出一代又一代同他們一樣的學生。
毛澤東改變了教師的形象。他從史書里翻出了寶劍。這是一個殘酷的真理:歷史不同于傳說,那里沒有禪讓,彎曲的不是脊背,而是武器。毛澤東說:“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于是,他提倡一種“不怕”、“不信邪”的人格。這是挑戰者的心理前提,是一個革命者最起碼的素質。這種素質同中國人的傳統是背道而馳的。于是,他立志要改造這種傳統。
在毛澤東前進的道路上,他所尋求的挑戰對象,一個接一個地呈現在他面前。在革命年代,他號召人們鼓舞人們滿懷信心地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挑戰,眾志成城地掀翻這三座大山。在建設時代,他號召人們向自然開戰,向地球開戰,向不盡人意的哪怕是在革命成功以后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體制挑戰,甚至向黨中央“進攻”——因為有了資產階級的當權派,因為有變修的危險。
最后,他還自始至終強調自我精神的革新,向自我的靈魂深處挑戰。早年是“今日之我向昨日之我、明日之我向今日之我挑戰”;在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以后,他始終強調要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來驅逐自我身上殘留的非無產階級思想,通過“斗私批修”來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
當毛澤東作出挑戰和接受挑戰時,當他選擇目標和實現戰略時,他不談懷疑,只談堅信。他的挑戰方式與他的目標理想一樣豪邁、壯麗,他的頑強與他的任性一樣執著驚人。這種堅韌的挑戰精神成為他在任何逆境中都不氣餒并能圖謀再進的巨大動力。
而這種精神,也帶給了他的同志們無限的信心。他是天才的宣傳家,他把希望化為泉水流進紅軍戰士的心田!人們總是渴望光的,總是喜歡跟有光的人待在一起的,而毛澤東就是那光,那束光通往勝利、通往光明。而那束光來自毛澤東的靈魂深處!
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毛澤東之魂》。這本書涉及到毛主席內心深處很深的一些東西,不是其他書那樣只是對毛主席的事跡進行羅列,更多的是進行各方面的探究,甚至通過毛主席自己留下的文字進行分析,內容自然別具一格,沒有千篇一律。
這本書共包含十七個章節:
一、《毛澤東眼里的“毛澤東”》
二、《在逆境中》
三、《不摸槍的統帥》
四、《心靈的旗幟》
五、《為什么喜歡游泳》
六、《為什么喜歡孫悟空和水滸傳》
七、《永遠的漫游家》
八、《讀書與治國》
九、《不怕鬼的背后》
十、《另一個世界的“我”》
十一、《孔夫子乎?秦始皇乎?》
十二、《出入佛道》
十三、《經濟天下》
十四、《“三皇五帝神圣事”——評說歷代帝王》
十五、《出將入相》
十六、《在書齋里》
十七、《蒼涼唱大風》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寫了很多毛主席內心很深很深的東西,要更加深入、真切地認識毛主席,這套書應該說是很稀缺的一本書。畢竟陳晉老師的研究方向——毛澤東的文化性格,本來就少有人涉獵!
《毛澤東之魂》,特別推薦給大家!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也可添加客服微信:17782938357咨詢購買, 掃描二維碼添加更便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