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是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然后才是一個革命家,他屬于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化界叱咤風云的革命領袖人物。他的一首《自嘲》生動形象地描畫和揭示了那個豺狼當道的黑暗社會,表達了他個人極端蔑視、憎惡當時的政治環境的感情;國民黨反動派對他是恨得咬牙切齒,卻也束手無策。
而毛主席在從事革命事業以來,他跟黨內歷史上的領袖人物如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李立三等人都有過交往,唯獨從來沒有跟魯迅見過面,即使到了魯迅去世那一天,他們二人也只是互相從報紙上來了解對方。既然如此,那毛主席為什么又多次提到他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呢?
這事還得從1927年反革命大屠殺開始說起,當時經過黨的八七會議決定,黨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武裝斗爭,然而不多久,革命隊伍就遭遇了巨大挫折;經過毛主席的一番思考,他率領著隊伍上了井崗山,開辟出一條前所未有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來。1928年秋,毛主席打敗了前來圍剿的張輝瓚部隊,因此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西江月·井崗山》,其中“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一句暗暗隱出一股子霸氣來。
正在此時,魯迅聽說了毛主席寫下的詩作,給出這樣的評語:這個人有‘山大王’的氣概!當時的毛主席詩詞中確實寫出了他勇當“山大王”的志向,喚起工農千百萬、長纓縛鯤鵬、直指直下直搗,胸懷遼闊,氣勢如虹。總之,是一種革命的綠林好漢的氣概!魯迅的確慧眼,識得英雄好漢。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統治階級都把“山大王”誣為賊寇,罵為“土匪”,消滅他們的軍事行動叫做“剿匪”;蔣介石也是這樣對待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毛主席卻也等閑視之。比如他在重慶談判期間,答故友問時說自己從前是白面書生,現在成了“土匪”了,言下之意是嘲諷蔣介石還是來請了他這個“土匪”;無巧不成書,魯迅先生也曾被北洋政府教育司罵為“土匪”、“學匪”,理由是他支持女師大學生的斗爭。
可以這樣說:毛主席是對反動統治階級造反的“武的革命的山大王”,魯迅是對反動統治階級造反的“文的革命的山大王”。正是這兩個山大王攪得“周天”動蕩。
一個職業作家竟會跟一個戎馬半生的領袖相知,況且還是從來沒有見過面的,真是離奇!是呀,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所在呢?
在這本《毛澤東與魯迅》中,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答案。比如毛主席夸贊魯迅先生在政治上卓越的遠見,他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來觀察社會,為什么毛主席這樣說呢?魯迅先生在1936年就大膽地指出托派的危險傾向,說托派分子的理論是為日本所歡迎的,一年后的七七事變果然證實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
為什么我要給大家推薦這本書呢,不僅僅是為了揭示魯迅和毛主席的淵源,更是通過毛主席口中解釋過的魯迅,理解魯迅對于我們當代社會的精神價值。因為往往在魯迅的文章里,我們很少很少看見馬克思如何如何說,列寧如何如何講,也沒長篇大論地做哲學講義,更沒有唱高調。我們便覺得他的馬克思理論水平不強。
而魯迅又常常這樣對他的學生和朋友說:馬克思主義,倘若不是為的實行,或竟抽去它的戰斗精神,而只為談談,那就不是馬克思主義;倘若不是一切做的都和工農的利益相關,不身為工農階級的戰斗一員,那是不能稱為馬克思主義的。這些認識,與毛主席的觀點何其一致!
我特別推薦和《魯迅雜文選》一起對照閱讀、比較閱讀,通過毛主席的視角,再對比我們之前的視角,看一看自己有哪些片面、淺顯的不足之見,來得到更大的彌補。
其他購買方式:
一、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客服微信或拔打客服電話:17782938357
二、掃描微店二維碼,查看更多毛主席時代出版的書籍。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本公眾號,每天分享最新的圖書信息,有關毛主席的、馬列相關的、以及各種政治歷史哲學等優質好書!也歡迎您分享本篇文章到朋友圈,讓更多同志有機會看好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