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小船上,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
那時,在有四萬萬人口的中華大地上僅有共產黨員50余人。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數稀少、彼時尚沒有任何軍事力量的政黨,在此后一個世紀里不斷壯大,帶領著中國人民打贏了抗日戰爭,趕跑了蔣家王朝,實現了全民族的解放。
新中國成立后,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打贏了抗美援朝,打怕了美帝國主義這個“紙老虎”,并且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與探索。
時光荏苒,100年轉瞬即逝,100年滄海桑田。從1921到2021,社會主義無論是在中國亦或是在世界,都經歷了較大的波折。
100年后的今天,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我們應當認真回首,把閱讀、梳理、總結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作為我們的重中之重。
我們為什么需要研究黨史呢?
早在1942年,毛主席便說:“現在大家在研究黨的歷史,這個研究是必須的。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這當然不是說要把歷史上每一件事統統搞清楚了才可以辦事,而是要把黨的路線政策的歷史發展搞清楚。”
毛主席說的真的是太好了啊!“要把黨的路線政策的歷史發展搞清楚”,對于今天的我們更是如此。黨在發展的過程中,時時刻刻都存在著豐富的路線斗爭,如果我們不認真研究,就搞不清楚黨的路線變化過程,就無法聯系黨的初心和毛澤東思想來對照現實,感悟這巨大的變化!
這就要求我們,不是簡單地了解黨史,而要縱觀全局,閱讀、梳理黨的整個發展過程,用人民史觀和jj斗爭的分析方法來客觀地分析黨的路線和政策。
毛主席說:“我們是用整個黨的發展過程做我們研究的對象,進行客觀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個別細節,而是研究路線和政策。我們要用這樣的研究來使我們對今天的路線和政策有更好的認識,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進步。”
我們如何研究黨史?
一、研究黨史的“古今中外法”
毛主席說:“根本的方法馬、恩、列、斯已經講過了,就是全面的歷史的方法。我們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當然也要遵照這個方法。我今天提出的只是這個方法的一個方面,通俗地講,我想把它叫作“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問題發生的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把問題當作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歷史過程去研究。所謂“古今”就是歷史的發展,所謂“中外”就是中國和外國,就是己方和彼方。”
二、研究黨史應以中國為中心
毛主席說:“研究中共黨史,應該以中國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國身上。世界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我們也必須研究,但是要和研究中共黨史的關系弄清楚,就是要看你的屁股坐在哪一邊,如果是完全坐在外國那邊去就不是研究中共黨史了。我們研究中國就要拿中國做中心,要坐在中國的身上研究世界的東西。我們有些同志有一個毛病,就是一切以外國為中心,作留聲機,機械地生吞活剝地把外國的東西搬到中國來,不研究中國的特點。”
三、必須有好的黨史書籍
中國共產黨100年的歷史與浩蕩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相比并不算長,但這百年卻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豐富、都要精彩。因此,我們想要弄明白黨史并不容易,這就需要有一些好的黨史書籍。
毛主席一直很重視黨史書籍的編寫。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親自主編了《六大以來》《六大以前》《兩條路線》三本重要的黨史文獻。
掌握正確的方法+好的黨史書籍能讓我們快速正確地掌握黨史。例如延安時期毛主席主編的《六大以來》在黨內便引起極大反響,許多黨員干部反映讀了之后恍然大悟,發生了啟發思想的作用。
最近,為了方便大家研究、梳理黨的歷史,“紅色紀年”書店也搜集了兩本我們認為比較好的黨史書籍,分別是: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1、《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本書由薄y波、楊尚昆等同志提議,于1991年由中共黨史研究室精心編寫的黨史,胡繩主編,金沖及、龔育之、沙建孫等人共同參與撰寫而成。全書近45萬字,詳細地梳理了共產黨從1921年——1991年這70年的歷史,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到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再到社會主義建設,書中整個歷史脈絡清晰、材料詳實,內容上通俗易懂,是我們梳理中國歷史、共產黨歷史不可多得的材料。
2、《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三卷本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全書60多萬字,相比于《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內容更加充實詳細。本書按照歷史分期的方法,將中國共產黨的黨史分為三個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吸收《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精華的基礎上,加入了黨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我們了解黨史整個脈絡的絕佳材料。
其他購買方式:
一、添加客服微信:17782938357 掃描二維碼添加更便捷。
二、掃描微店二維碼,查看更多毛主席時代出版的書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