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元旦剛過,毛主席正在辦公室思考朝鮮戰爭的局勢,機要秘書葉子龍將周總理的一封信以及彭德懷的一條電報交給了毛主席。
電報內容是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周總理附信說:“毛岸英同志的犧牲是光榮的。當時我因你們都在感冒中,未將此電送閱。”
信和電報都不長,但毛主席卻看了很久。看完后,毛主席沒有痛哭,反而在沉默良久后,平靜地說到:“哎!戰爭嘛,總要有傷亡,沒有關系!”
“戰爭嘛,總要有傷亡,沒有關系!”,如此簡單的一句話。但看到這里我的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作為父親,毛主席難道不愛自己的兒子嗎?
古人說“人生三大不幸是少年喪父母,中年喪配偶,老年喪獨子。”兒子在戰場上犧牲了,這對于已經58歲的毛主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毛主席雖然很愛岸英,但他心中裝有更重要的人,他的心中裝著無數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因此,他只能強壓下心中的悲痛,保持冷靜,繼續客觀的分析國際局勢、戰場形勢,只有如此,戰爭才會勝利,中國才能在世界上站穩腳跟。
毛主席的一生都獻給了無產jjgm事業,心中時刻想的都是人民。然而今天,卻總有些人往毛主席身上潑臟水。
有人說:“毛主席為了權力,特別無情,連兒子都可以犧牲。”
還有些陰謀論者說:“毛主席本來讓兒子上戰場是為了給他積攢政治資本,將來好接自己的班,只是沒想到毛岸英犧牲了。”
更有許多“歷史學家(資本家的乏走狗們)”到處論證,說“毛岸英犧牲是因為在房子里生火炒飯再次引來了敵軍飛機。”。
每每看到這些丑惡的嘴臉時,我就想起了一句方言:“放巧兒(niao)屁。”
歷史事實不容篡改,偉人更不容許污蔑。
最近我閱讀了在中央文獻出版社《毛澤東與抗美援朝》一書,這本書詳細描寫了抗美援朝過程中,毛主席在戰略上的思考、決策以及與美國在戰場與國際上較量的細節。
當書中書中鐵一般的事實展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既為毛主席的英明、智慧而贊嘆,也更加對那些試圖詆毀、抹黑毛主席的人感到惡心。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但在半個月以前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毛主席做了《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全會確定了當前全黨的主要任務,是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
雖然當時國家的經濟狀況并不好,但面對美國挑起的戰爭,主席沒有退縮,迅速做出反應,聲明了中國人民的立場。
在決定支援朝鮮人民的正義戰爭的過程中,主席做了哪些通盤考慮呢?
毛主席此前雖然指揮了許多大戰,但主要都是在國內,這次戰場轉移到了國外的朝鮮。主席又是如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戰略部署的呢?
除了正面戰場之外,在國際輿論上毛主席又做了哪些部署呢?
面對毛岸英的犧牲,主席不僅自己強壓悲痛,而且還安慰別人。這背后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呢?
在《毛澤東與抗美援朝》這本書中,我們能看到諸多毛主席在整個抗美援朝中的故事細節。通過閱讀本書,我們既能了解抗美援朝真實的歷史,也能從中學習毛主席的戰爭智慧。
有需要的同志請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 支持紅色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微信或手機瀏覽器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