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哲學史新編》,作者是我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馮友蘭為什么要寫這部書呢?來看看他本人的自敘吧:
在解放以后,我時常想:在世界上,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其他古國,現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國還繼續存在,不但繼續存在,而且還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是古而又新的國家。《詩經》上有句詩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舊邦新命,是現代中國的特點。我要把這個特點發揚起來。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重寫一部《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寫這部書的時候有什么曲折而又有趣的經歷呢?這部書為什么如此珍貴呢?也來看看作者怎么說的吧!
“重寫《中國哲學史》,這種企圖,說起來很容易,實際上做起來就困難多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要在長期生活、工作和斗爭中鍛煉出來的。專靠讀幾本書是不能懂得的,更不用說掌握和應用了。解放以后,提倡向蘇聯學習。我也向蘇聯的“學術權威”學習,看他們是怎樣研究西方哲學史的。學到的方法是,尋找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詞句,作為條條框框,生搬硬套。就這樣對對付付,總算是寫了一部分《中國哲學史新編》,出版到第二冊,“WG”就開始了,我的工作也停了。
到了70年代初期,我又開始工作。在這個時候,不學習蘇聯了。對于中國哲學史的有些問題,特別是人物評價問題,我就按照“評法批儒”的種種說法。我的工作又走入歧途。
經過這兩次折騰,我得到了一些教訓,增長了一些知識,也可以說是在生活、工作、斗爭中學了一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路是要自己走的;道理是要自己認識的。學術上的結論是要靠自己的研究得來的。
一個學術工作者所寫的應該就是他所想的,不是從什么地方抄來的,不是依傍什么樣本摹畫來的。在一個考試中間,一個學生可以照抄另外一個學生的卷子。從表面上看,兩本卷子完全一樣。可是稍有經驗的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來,哪一本卷子是自己寫的,哪一本是抄別人的。
現在,我重理舊業,還想實現我原來的計劃。對于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我還自以為有點理解,有點體會。值此舊邦新命之際,我應該把我的一點理解和體會寫出來,以加入新長征的行列,跟上新長征的進程。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這也算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吧。
吸取了過去的經驗教訓,我決定在繼續寫《新編》的時候,只寫我自己在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上所能見到的東西,直接寫我自己在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上對于中國哲學和文化的理解和體會,不依傍別人。當然也有與別人相同的地方,但我是根據我自己所見到的,不是依傍,更不是抄寫。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并不等于依傍馬克思主義,更不是抄寫馬克思主義。
我的業務水平還不高、理論水平更低。我對于中國哲學和文化的理解和體會,可能是很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但一個人如果要做一點事,他只能在他現有的水平上做起。
馮友蘭
1980年
馮友蘭的這部哲學史有什么特點呢?
哲學史有各種的寫法。有的專講狹義的哲學,有的著重講哲學家的身世及其所處的政治社會環境,有的著重講哲學家的性格。馮友蘭生在舊邦新命之際,體會到一個哲學家的政治社會環境對于他的哲學思想的發展、變化有很大的影響。他自己本人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在他的《哲學新編》里邊,除了說明一個哲學家的哲學體系外,也講了一些他所處的政治社會環境。
這樣做雖然可能失于蕪雜,但這部《新編》也成為了一部以哲學史為中心而又對于中國文化有所闡述的歷史。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馮友蘭的這部《中國哲學史新編》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的緒論部分就已經極具吸引力了,如他論述的這些問題,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
第一節本來的歷史和寫的歷史
第二節邏輯和歷史的統一
第三節寫的歷史和史料
第四節什么是哲學
第五節理論思維和形象思維
第六節哲學與世界觀
第七節哲學中的主要派別
第八節哲學和哲學史
第九節研究中國哲學史的特殊任務
第十節階級觀點和民族觀點
第十一節中國哲學史的分期
正文部分共23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商周奴隸社會的興衰與式微——商代和西周時期宗教天道觀的變化和古代唯物主義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轉變——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
第三章齊國、晉兩國的改革及齊桓、晉文的霸業
第四章前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孔丘對于古代精神生活的反思
第五章鄧析與子產的斗爭,名家的起源
第六章春秋末期軍事思想和經濟思想中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
第七章墨家的哲學思想
第八章晉法家思想的形成
第九章道家的發生與發展和前期道家
第十章秦國進一步的改革——商鞅變法
第十一章道家哲學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老子》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
第十二章孟軻——儒家思想向唯心主義的發展
第十三章墨家的支與流裔宋钘、尹文;農民的思想家許行
第十四章莊周的主觀唯心主義體系,道家哲學向唯心主義的進一步的發展
第十五章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后期名家的發展
第十六章慎到和稷下黃老之學
第十七章稷下黃老之學的精氣說——道家向唯物主義的發展
第十八章楚國的改革與屈原,稷下精氣說的傳播
第十九章墨辯——后期墨家向唯物主義的發展
第二十章陰陽五行家的具有唯物主義因素的世界圖式
第二十一章易傳的具有辯證法因素的世界圖式
第二十二章荀況——儒家思想向唯物主義的發展
第二十三章戰國時期最后的理論家韓非的哲學思想
第二十四章先秦百家爭鳴的總結與終結
這本書接下來我也打算好好讀啦,提高自己對傳統思想的認識、辨別能力,提高自己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
有需要的同志,一起來學習吧!需要書的話可以直接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哦!
其他購買方式:
添加客服微信:17782938357 掃描二維碼添加更便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