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從小便讀了很多古代文學作品,在湖南一師時跟隨當地有名的國學老師袁仲謙系統研習了《韓昌黎全集》等文學作品,對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主席一生更是不知讀了多少遍。
毛主席讀書不是死讀書,而是懂得去偽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并且善于將前人智慧活用于當時的革命和生活。
今天,提到古代文學,許多紅色網友都會反感。大家認為在封建社會,歷史都是書寫帝王將相的歷史,文學也常是為了帝王歌功頌德之用。
因為反感,許多同志不太愿意看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毛主席學習,吸收古代歷史和古代經典文學作品中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和實踐中。
那么,對于古代傳下來的經典文學作品,我們該如何具體去分析和對待呢?
許多紅友也都知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這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首先,古代文學作品特別多,要想一一閱讀則耗時太久;其次,對于同一文學作品,人們評價也不一樣,如何甄別文學作品中的精華和糟粕也是一個問題。
但幸好,我們不需要自己去一一甄別了。因為毛主席一生的讀書實踐已經幫我們做好了這項工作,我們只需要做毛主席的好學生,跟著毛主席一起去學習就可以了。
我們專門搜集了“毛澤東讀書心得”系列書籍,這套書為我們總結了毛主席對中國古代文學的閱讀與評價、心得與運用。
這一系列書共有五本書,分別是:《毛澤東讀三國》、《毛澤東用三國》、《毛澤東借古喻今》(上、下)、《毛澤東品書論人》。
大家有沒有想過,沒有出國留學,沒上過正規軍事學校的毛主席,為什么總是能把國民黨的眾多將領耍的團團轉?
秘訣就在《毛主席讀三國》和《毛主席用三國》這兩本書里。
《三國演義》是毛主席一生最愛讀的書之一,從小讀到老,一共七十多年,毛主席把《三國演義》用活了、用神了。
在多年的革命中,無論多么艱難,毛主席都堅持讀《三國演義》,即使是在長征和轉戰陜北途中,面對蔣介石數倍于己的部隊圍追堵截,毛主席依然會抽出時間來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的魅力在哪里呢?
對于《三國演義》,主席評價說:“羅貫中繼承的是朱熹的傳統。”。即《三國演義》中,并沒有重視人民群眾的作用,而僅僅是描寫帝王將相的權術斗爭。那么,為什么主席自己還特別愛看這本書?也推薦身邊的工作人員讀呢?
縱觀毛主席的一生,指揮了多場精彩絕倫的戰爭,其中吸收了多少三國的智慧呢?
毛主席在自己的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如《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青年的特點》、《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打退資產階級右派的進攻》等,毛主席是如何活學活用《三國演義》的呢?
而在《毛澤東品書論人》這本書中,作者精選了毛主席對《詩經》、《楚辭》等經典古典文學的品鑒、評價和運用。
《詩經》作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至春秋的詩歌,共311篇。它記錄著時代的生活,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然而對于《詩經》,也曾有不少爭議。宋代理學大家朱熹,他認為《國風》中的男歡女愛之詩為“淫奔之詩”。毛主席是怎么看《詩經》的呢?
作為一代詩詞大家,毛主席從《詩經》中又吸收了什么呢?在此基礎上,毛主席對于詩詞又有哪些革新呢?
除了《詩經》外,毛主席對《楚辭》、唐詩等古代詩詞又如何品鑒呢?
梁啟超、胡適、馮友蘭、梁漱溟等國學大師,毛主席如何評價?彼此間又發生過什么故事呢?
最后,我們一起來看看《毛澤東借古喻今》(上下)。
這兩本書是“毛澤東讀書心得”中內容最豐富的兩本,集中選取了近100個毛主席活學活用古代文學作品的實例。涉及的古代文學作品非常廣泛,既有我們常見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也有《論語》、《左傳》、《世說新語》、《孟子》等古代文學作品。
閱讀這兩本書,我們不得不贊嘆毛主席龐大的知識儲備量。毛主席究竟閱讀了哪些古代文學作品?從這些文學作品中毛主席汲取到了哪些知識呢?又如何評價這些文學作品?在生活中、革命實踐中、講話中是如何具體運用書中內容的呢?對于一些經典名句,主席又賦予了什么新的含義呢?
讀“毛澤東讀書心得”系列,跟毛主席一起吸收中華文化中優秀的智慧,活學活用于我們的現實生活,指導我們更好的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
有需要的同志請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其他購買方式:
一、添加客服微信:17782938357 掃描二維碼添加更便捷。
二、掃描微店二維碼,查看更多毛主席時代出版的書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