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華王朝更迭,說長不長,也只是幾個舊戲換新角兒。
秦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橫掃六國,使四海歸一,又是何其壯哉的舉動,可以說亙古未有。天下承平,皇帝就要享樂,于是下令砍光蜀山的木材,建造阿房宮,像牛馬那樣役使人民;又要修建驪山皇陵,一匹匹快馬從都城沿著新建的要道馳往各地,一隊隊民夫沿著泣血的要道前往咸陽……在一場暴雨的沖刷下,秦人苛刻的法令終于迫使氓隸們揭竿而起了,在黔首們憤怒的喊叫聲中,這個王朝開始了它的風雨飄搖。
王朝也像這樓。眼見它樓高起,眼見它宴賓客,眼見它樓塌了。
坐上寶座的人同還沒坐上的人爭斗不休,夾在中間的人們卻總淪為被役使的“牛馬”,這個歷史周期律一直在施展它的咒語。
到了近代,赤縣大地一片昏黑,這黑夜更長了。內有苛捐雜稅,外有奸淫擄掠,按說,該出現救世主了,救世之后該和以前一樣,繼續生老病死,只是比以前稍微好一點。可這個叫毛澤東的起義者,他說,一不圖升官,二不圖發財,三不圖養家糊口,只圖天下勞苦大眾得到解放。也許事業成功以前是不好分辨的,我們可以看看成功后的毛澤東是怎樣做的吧!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毛澤東的親戚老鄉都盤算著能靠關系進京謀一份差事。然而他都一一言辭拒絕了,連他的妻弟楊開智也不例外。
這事說來話長,楊開慧犧牲后,是楊開智夫婦委托人出面掩埋了烈士的遺體,并且幫助轉移年幼的毛岸英兄弟;1938年,楊開智夫婦將女兒楊展送到延安,希望她繼承姑媽的遺志。然而不幸的是,女兒在3年后的“反掃蕩”中壯烈犧牲。直到8年后,他們夫婦才得知這一消息。可以說,楊家不僅有恩于毛澤東,還有功于革命。
在楊母去世毛澤東寫給楊開智的悼念信中有這樣的內容:“我們兩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然而正是這樣“是一家,不分彼此”的妻弟,他也堅持按規矩辦理,不準特殊照顧。楊開智想要來北京工作,希望毛澤東能幫忙安排,毛澤東回復他說:“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
可以看到,就算是在取得全國政權以后,毛澤東也并沒有擅用手中的權力去謀取個人和家族利益。也許看到這里,還會有人懷疑。畢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我身邊不乏有人常常拿這種觀點衡量毛主席,之前我也是人云亦云,莫衷一是;可光看歷史教科書哪里行呢?總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總苦惱于拿不出足夠多的依據說服別人,也苦惱于自己不了解更全面真實客觀的毛主席。
有沒有這樣一本書?能讓我們更加了解毛主席真正區別于古代皇帝的特點,能讓我們看到共和國之父建國前后的言行舉止是否一致,能讓我們看到他是靠真情實意贏得人民的信任還是一些人所說的權謀詭計。
我費盡一番苦心找尋,總算找到了!就是這本史全偉老師編著的《清廉勤儉毛澤東》。
有權有勢的人清廉勤儉一兩年、十年甚至幾十年不稀奇,而能堅持完一生的卻是鳳毛麟角。我們都知道,古代起義成功后的領袖們就沒有哪個完全不動私心為自己為皇親國戚謀些私利的。
面對鋪天蓋地的對毛主席的置疑甚至污蔑,本書就將以毛主席的生平為線索,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篩選介紹他頗具代表性的故事和事跡,像:“公家的東西拿不得”、“我為什么要特殊”、“誰叫她是毛澤東的女兒”等等,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獨特的無私偉人究竟是為何甘愿過著單純樸素的生活,從他工作、生活的作風走近他獨特的世界,讓我們的心靈不再受謠言的蒙蔽。
同時本書的作者史全偉也是一位長期從事中共黨史、黨和國家主要領導相關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編輯和研究工作的專家,參與過《彭真年譜》的編撰工作,寫過專著《毛澤東與艱苦奮斗》,合作編著過多部毛主席研究的書籍資料,可以說是對毛主席有極其廣泛了解的為數不多的人之一。
讀過史全偉老師這本書的人都是相當地認可和推崇它,贊不絕口。所以我也極力給大家引薦這本書,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從其中感受到他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個統治者的人格與風范,尤其是他對人民的深厚感情。
有需要的同志請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其他購買方式:
一、添加客服微信:17782938357 掃描二維碼添加更便捷。
二、掃描微店二維碼,查看更多毛主席時代出版的書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