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幫助苗族女“雞倌”實現村民的小康夢
入黔記 求實之音
因疫情拖了大半年的調研終于得以在11月成行了,我們的目的地之一是貴州省黔西南州的晴隆縣。
這里山高坡陡,著名的抗戰公路“二十四道拐”就在這里。上一次來這里“二十四道拐”還沒封閉管理,我們上去飆了一次,下了車,吐的吐、暈的暈,再也不想跑第二次了。
“二十四道拐”
以前從市里到晴隆沒有高速公路,人們只能是從山腳繞著圈圈上上下下,頭疼的還有時間,起碼要五、六個小時。
看,這就是當年的路
如今遇山挖洞、遇谷修橋,“基建狂魔”使天塹變通途,從市里到晴隆只要一個多小時了。
路修好了,村民仍然很貧困。看看上圖那樣的環境,晴隆人民生存條件的艱苦已經不用多說了。
為了解決“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矛盾,國家決定把那些掛在懸崖上的、藏在山溝里的村民整體搬遷出來。
像上圖這個村的“捧當組”就是在山崖中一塊突出的平地上,上下都沒有公路,扶貧干部每次去村里都要從山頂慢慢往下“嗦”(指很小心地連滾帶爬)著走兩個小時。
為什么祖先選這么艱險的地方?答:為了躲避戰火。
居住在這樣的地方后果就是很窮很窮,連水泥和磚都運不進來
我們走訪的阿妹戚托小鎮就是晴隆縣三寶彝族鄉整鄉搬遷的新市民居住區。這里依山而建,兩層高的小樓房沿著整潔的柏油路緩緩地將兩座小山丘打扮成了一個童話般的王國。
陽光將這里染上了一層金色,清風拂面,藍天白云下的紅墻青瓦更為動人了。我們居然都動了“能住在這里就好了”的念頭,果然是好地方都是吸引人的。
阿妹戚托小鎮 魏浩然 攝 來源: 中國黔西南
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一位年輕的女干部,一位出生于1993年的苗族女干部,陳紅珍。
陳紅珍的家在三寶鄉干塘村,家境貧困的她在得到浙江好心人的支持和黨的政策的扶助下得以念完大學。
2016年,23歲的陳紅珍從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那時她是三寶鄉少有的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女性。
想到家人和村民常常在半夜對病人束手無策,她放棄了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三寶鄉衛生院工作。
一年后,24歲的陳紅珍看到“精準扶貧”在真正幫助鄉親們脫貧,在干塘村村委會主任的邀請下,辭去衛生院工作,加入村委會,參與村里的養殖合作社,負責林下生態土雞養殖項目。
好端端的醫護工作者不當,去當養雞的......我也想不明白她為啥這樣選擇。最起碼,養雞沒有當醫生護士旱澇保收吧!
陳紅珍在喂雞
后來我想,土雞的養殖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把雞往林子里一放,讓它們適應叢林法則,適者生存就行了。
養雞也是一門技術活。既然陳紅珍是村里少有的知識青年,她來養雞肯定雞的活路也要多一些。
而且她肯從城里回到鄉里,那自然也愿意回到村里,不像別人只想到城里發財,還是有點理想主義的。這肯定就是村主任明白自己能說動她的原因了。
陳紅珍認為,三寶鄉窮是由于沒有產業,晴隆的生態環境好,適宜于發展林下養雞產業,如果這個產業發展起來,必將帶動一大批村民脫貧奔小康。這是她參與合作社的初心與夢想。
理想主義者總是容易被情懷打動的,什么帶領鄉親富裕啦,今后娃娃們讀書不用像你那樣沒有人幫助就上不了大學啦,總之,陳紅珍這個“雞倌”一直當到現在。
然而,命運帶來了更大的轉變,原來的村主任考上公職離開了村子。
大家把眼光轉向了陳紅珍,這個村數你最有文化了,你不當主任誰當?這下子,25歲的陳紅珍被架上了村委會代理主任的位子。
從主要與雞打交道,變成了主要與人打交道,還碰上了千載難逢的三寶鄉整鄉搬遷,這個村委會代主任可不好當。
要知道,故土難離,村民們固然貧窮,但對外界的恐懼似乎刻在他們的基因里,要他們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到城里生活,簡直就是離經叛道。
怎么辦呢?我黨的光榮傳統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扶貧干部們打著紅旗到村里去一遍遍地與村民會商,跟他們講搬出去有免費的房住、政府幫助解決工作、孩子們上學不用走幾個小時了,老人看病也不用從山里往外扛了。
陳紅珍也覺得這么好的機會大家一定會搶著搬出去。結果,家里的親戚首先就站出來反對,大伯父就對陳紅珍的父親說,你姑娘讓我們搬出去,我們這個親戚就做不了了!居然就這樣和她家斷絕了來往。
陳紅珍厚著臉皮一次次做村民的工作,閉門羹吃了不少。
被拒絕多了,不僅工作量加大了,白加黑、5+2成為常態,而且人的心態也快崩了。
由于工作太忙,沒有周末可以談情說愛,曾經有過意中人的她,并沒有成功地讓對方等自己。這也讓她悵然若失。
但是,想到有兩位親戚因為山路崎嶇送醫不及時而去世時,她抹抹眼淚,又走上了鄉村小道去村民家里磨嘴皮。
她是共產黨的“雞倌”,她用“不忘當初回來的心”給自己打了“雞血”。
忙碌的一天,干完這碗沒有肉沒有菜的辣椒面條就睡。
從24歲進村到27歲,風華正茂的陳紅珍曬黑了皮膚,她的時尚被鄉村的泥土糊了又糊。
這么辛苦又不時尚的工作,工資還低得很,每個月2500,這還是漲了500元之后的標準。說起未來,陳紅珍說州里已經決定了,明年增加到3500!
看著她的電話賬單,怎么看怎么覺得3500還是不夠用!
從時尚、愛美的小姑娘成為黨的堅強干部,今年陳紅珍和同志們通過不懈的工作,圓滿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作為黨的干部,她得到了鄉親們的信任,在安置點阿妹戚托小鎮的新塘社區被選舉為社區主任。
當我們看到扶貧干部尤其是女干部年紀輕輕就當上主任或部長啥的,不要懷疑,這完全是她們的奉獻應得的。
即使是搬到城里,村里的土地還是由村民們經營,林下養雞項目仍然在繼續。疫情也影響到了雞的銷售,陳紅珍反復在朋友圈吆喝合作社的土雞,可她的朋友圈里多是村民,指望把雞賣給他們難度是不是有點大?
這個說著不脫貧不脫單的女孩,還在操心著大家的事,即使11月23日貴州宣布全省脫貧了,她仍然單著。
我們問了她的愿望,她由于工作繁忙錯過了兩次公務員招考,希望下次能成功考上公職。
那么,如果考上公職還派你去村里呢?“我聽從組織安排。”
聽組織的安排,這位90后的基層黨員,才是真正踐行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共產黨人!
感動之余,總想為她和她的社區做點什么。
新塘社區有一個“四點半學校”,專門為放學后的兒童準備的,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要么很忙,要么不在身邊,爺爺奶奶輔導不了功課,這個“學校”有專職的志愿者為小朋友們輔導功課,帶領他們做游戲等等。
陳紅珍很高興大家能給這個學校寄一些兒童讀物,地址是:
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三寶街道新塘社區20棟1-1 陳紅珍收 18285901483
另外,我們還要重點推薦一下合作社的土雞,這可是幫助村民們實現小康夢的起步產業!
簡單介紹一下:晴隆縣三寶彝族鄉干塘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11月17日,位于干塘村上萬組,52棟雞舍總面積1000㎡,生態土雞可銷售1000羽。合作社參與都包括當時的67戶貧困戶367人。
所以您購買的每一只雞都將直接惠及參與合作社的農民。
雞的生存環境
看一下雞們的生存條件。好山好水沒污染,走的是黃金路(晴隆是黃金產區)、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山泉水、呼吸的是空氣罐頭。
“雞群長期自由覓食昆蟲、嫩草、樹葉、籽實和腐殖質等自然飼料,人工補料主要使用玉米、稻谷、小麥等五谷雜糧和南瓜、蘿卜、紅薯和蔬菜、飼草等青綠飼料,飲水全部使用天然山泉水,不飼喂配方飼料。”--合作社自述
合作社的生態雞可以全國順豐冷鏈快遞,是收拾好的白條雞,一只90,郵費另算。也可以要求她們做成著名的“晴隆辣子雞”加適當加工費。辣度可做微辣、中辣和特辣。
附加一個“晴隆辣子雞”的介紹,來源:@拿相機的尤:
“晴隆的辣子雞會選當地農村飼養的優質土公雞為主要材料,配以優質的糍粑辣椒、青椒、獨頭蒜、生姜等輔料,于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風味的上等美食——晴隆辣子雞就應運而生了。
這種集麻、辣、糯、香等特點為一體的辣子雞,帶著熟悉又親切的味道,回味無窮。顏色紅亮,皮酥肉糯,雞肉脫骨,香味四溢,脆而不焦,清一色糍粑辣椒烹飪。當雞肉一入口時,那股子屬于貴州特殊的味道便不斷往上涌,即使不吃辣的人也會被這種特殊的香辣味所吸引。”
網絡示意圖,如侵刪
聯系電話:陳紅珍 18285901483
希望我們的鄉親不僅能住進城里,還能通過提供優質農產品改善自己的生活。那么您的購買不僅得到了優質的食材,還幫助到了陳紅珍和她的鄉親們,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最后,希望我們的陳紅珍,以及所有的扶貧干部,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后能夠好好休息一下,少熬夜,健康快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