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尤其是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愛情故事更是被后世加工成各種藝術形式流傳下來。
起初,我也以為《紅樓夢》大體就是一本愛情小說,還在高考完那個漫長的暑假里從舊書攤淘來一本頗有年代感的原著,想著自己是一個大人了,可以看看這流傳百世的絕美愛情究竟長什么模樣了。
懵懵懂懂的讀完第一遍《紅樓夢》之后,我幾乎被其中錯綜復雜的四大家族人物譜搞暈了。說好的純愛情故事呢?曹雪芹構建的可不是一個言情小說的格局,這可是把整個封建時代末期的大家族由盛轉衰的里里外外刻畫了一遍。
在這本小說里,我們不僅見識了大戶人家的愛情,更見識了大戶人家的驕奢淫逸。哪怕是放在現在,我也不敢想象為了迎接元春回來省親,賈府真的是一擲千金,采買戲班,采買女孩子,還專門建了一所大觀園……對于我們這種生長在21世紀的90后來說,什么稀奇的事情都見過,但我在閱讀其中某些章節的時候,還是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被震撼到了。
這種隱隱約約的感覺一直到我后來學了毛爺爺的著作,開始接觸最基礎的毛澤東思想的時候,我才明白,這就是作為一個最底層家庭的孩子骨子里帶來的階ji感情。
因為自己是工農家庭的孩子,自覺帶入的立場也是工農家庭,看到四大家族那般奢華的生活,也許有人會羨慕,但更多的則是震驚和不滿!賈珍在黑山村莊頭烏進孝在災年向賈府繳租時說的“不和你們要,找誰去”就把地主壓po農民的本質表現的淋漓盡致。
也是這時候,在學了毛澤東思想之后,我才明白,《紅樓夢》根本不是一本簡單的愛情小說。把這本書當愛情小說看的,根本沒有明白其中的真諦。
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我開始用階ji分析、歷史辯證的角度重新審視《紅樓夢》。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愛情背后的封建制度才是這本小說得以流傳至今、清朝時期還一度被列為禁書的奧秘所在。
曹雪芹刻畫的四大家族的興衰不是愛情故事的背景,而恰恰是這本書的核心。寶玉、黛玉、寶釵三人之間的愛恨糾纏也不是什么人性本真,而是極具時代特色的人物性格表現。
比如,為什么“都道是金玉良姻”,但寶玉“只念木石前盟”?林妹妹真正吸引寶玉的絕不是什么單純的容貌、氣質,而是和寶玉一樣的反叛精神。他們二人都對當下的封建秩序有著強烈的不滿,只不過作為公子小姐,他們的認識也是有著局限性的,他們的反抗行為更是限制頗多。
從根本上,林黛玉和賈寶玉都是蔑視功名利祿和孔孟之道的思想的。用賈寶玉的話說,林黛玉自幼不曾說過勸他去立身揚名的“混賬話”。他們反對科舉考試、包辦婚姻、男尊女卑的那一套,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反叛者。
而薛寶釵不同,她是維護整個封建秩序的,這也是和寶玉最大的沖突之處。寶釵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努力奉守著封建禮教、封建秩序的規范,以“女子無才便是德”自居。她和賈府上下無不相處的八面玲瓏,也是為了達到她直上青云的功利主義目的。
而從賈府的角度看這三人的情感糾葛,更能一眼看破封建禮俗的“吃人”本質。
林妹妹家道敗落,再怎么和寶玉情投意合,也只是一個寄人籬下、無權無勢的小姑娘。而薛寶釵可是“豐年好大雪”的四大家族之一。縱然比不上賈府,卻也是門當戶對,可以給正在走下坡路的賈家一個支撐,薛府更是想攀上賈家這尊大神。金玉良緣就這樣被掌握在家族大家長手里,這就是那個封建時代的“吃人”。
書中刻畫的“吃人”可遠遠不止這一處抽象的隱喻。薛蟠打死馮源,不管對方再怎么告狀,在賈雨村之前有人理嗎?到了賈雨村手里,也不過是“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而已。薛蟠本人更是把這偌大的人命官司“視為兒戲,自謂花上幾個錢,沒有不了的”。
凡此種種,全書中比比皆是。封建時代的黑暗和地主家族的“吃人”躍然紙上。
這時候,也才終于明白為什么毛主席對《紅樓夢》如此看重了。1954年,毛爺爺還專門寫了《關于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批駁了如俞平伯、胡適等人錯誤解釋《紅樓夢》的觀點,擺正了要從歷史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用階ji分析的方法解讀這本經典小說。
所以,也就有了我現在手頭上正在閱讀的這本《評紅樓夢》。
這本書我讀來有很多收獲,也希望可以推薦給更多人閱讀。用毛主席的思想解讀這本我們年輕人眼里的“愛情小說”,我們一定都會發現一個新世界的!
大家如需要,可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其他購買方式:
一、添加客服微信:17782938357 掃描二維碼添加更便捷。
二、掃描微店二維碼,查看更多毛主席時代出版的書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