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家,每年12.26毛主席過生日的時候,奶奶都會一大早起來特地為毛主席搟一碗長壽面,鄭重地獻給毛主席
也在我們家,每年過春節的時候,爺爺都會趕早去集上買一張毛主席年畫,在大年三十的時候,認認真真地把舊的換下來,收好
在廣大的人民群眾中間,每年9.9的時候,總會有無數的熱愛毛主席的同志奔赴韶山,無論刮風下雨,永不缺席
為什么?毛主席離開我們這么久了,還是有這么多人情不自禁地集體懷念毛主席?
奶奶說:“沒有毛主席,咱的苦日子還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兒呢呀!”
爺爺說:“毛主席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偉大的人呀!”
是呀!因為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窮人才開始活得像個人,人民怎么能不紀念毛主席呢?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不僅是20世紀,而且是近幾百年來我們民族最重要最偉大的事件。
它不僅僅是普通底層人民翻身解放的標志,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翻身解放的開端!
中國有幾千年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但是幾個世紀以來,中國在許多方面落后于世界,近幾百年更是受盡欺負和侮辱。
是毛主席,讓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有人會說,毛主席晚年有錯誤,但當時間離我們越遠,毛澤東思想的歷史作用就越明顯。
還有的人說,毛澤東不重視發展生產力,只搞階J斗爭。這種說法簡直是荒誕的!
毛主席是重視發展生產力的,他只是更重視依靠社會主義制度來發展生產力。
因為從長遠的觀點看,只有依靠社會主義制度,保證管理國家的權利和經濟建設的成果為全國人民所享有,才能保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的持續發展。特別在中國,資源比較缺乏、經濟基礎薄弱而又人口眾多,更是如此。否則必然天下大亂。
為了鞏固和健全社會主義制度,毛主席傾注了全部精力,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思想。
他反復強調建立和鞏固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性,他說:“我們的國家,如果不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呢?就會變成XZ主義的國家,就會變成資產JJ的國家,無產階J專Z就會轉化為資產階J專Z,而且會是反D的,法西斯式的專Z”
他特別重視勞動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問題。他鑒于蘇聯的教訓,十分注意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國家干部高高在上、做官當老爺等各種腐敗行為,警惕某些掌握國家權力的領導人背離馬克思主義原則和廣大人民的利益。
為此,他提出過很多主張,如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定期參加勞動、兩參一改三結合、培養接班人等等。毛主席提出的堅持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保證廣大人民根本政治經濟權利的任務,始終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頭等大事。
現在,我們正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我們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越是注意經濟發展,毛主席關于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和方向的思想,就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在,經濟上貧富懸殊和干部中的腐敗現象,以及相當普遍的理想失落、道德淪喪等問題,十分嚴重和十分令人憂慮。
試想,如果勞動人民不能作為國家的主人,如果我們失去了社會主義,那么即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得再好,對于廣大人民來說,又有什么意義呢?
現在,我們年復一年、不厭其煩地紀念毛主席,是因為我們懷念他老人家的好,我們感恩他的好,更重要的是,這是我們廣大普通群眾無聲的吶喊,我們呼喚毛澤東思想的真正回歸。
我們希望普通老百姓不會再因為高昂的醫療費而懼怕生病
我們希望青年人不再因為巨大的生活壓力而恐婚恐育
我們希望孩童們不再因為要贏在起跑線上而過早地背起沉重的書包、架起厚厚的眼鏡
我們希望,一切都可以回歸健康、回歸正常
我們希望我們可以不那么擰巴地、氣喘吁吁地活著
我們希望好好生活
我們想念毛主席
毛主席雖然走了,但他卻是我們永遠的導師。
他是永遠的導師,因為他的“為人民服務”思想永遠綻放光芒;
他是永遠的導師,因為有關社會主義發展的問題,他早已作了論述;
他是永遠的導師,因為他代表著光明、幸福和希望。
其實,還真有這么一本叫做《導師毛澤東》的書。
它是鄧力群老師負責主編的。鄧力群同志非常重視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工作,他組織編印毛主席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批注,力求挖掘更多豐富的毛澤東思想供我們借鑒。
這本《導師毛澤東》,就從各個角度再現了毛主席的思想精華,看后不禁感嘆,毛主席真的是我們永遠的導師。
事實上,和這本《導師毛澤東》同一系列的書,共有三本,《導師毛澤東》《新中國往事》和《五十年來》。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這三本書均為鄧力群老師負責主持編寫。
它們都是使用馬克思主義分析解決中國問題的一流好書,是渴望了解真實情況、學習理論的讀者的好書。是喜歡思考、探求真理的實際工作者難得的讀物。
其中對有關大躍進、臺灣問題、三年自然災害等重大歷史問題都進行了再還原。
大家如需要,可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三本合售),庫存有限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其他購買方式:
一、添加客服微信:17782938357 掃描二維碼添加更便捷。
二、掃描微店二維碼,查看更多毛主席時代出版的書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