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對人是多么重要啊!因此,一旦肢體得了腫瘤,非到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是不會輕易截肢的。
但是,當碰到有些惡性腫瘤,非截肢不能挽救病員生命的時候,又不得不忍痛采用截肢療法。
為什么一定要這樣做呢?
傳統的截肢外科手術認為,四肢惡性腫瘤的惡性程度高,發展速度快,容易廣泛地侵犯周圍的正常組織。并且,這種惡性腫瘤對抗癌藥物和放射治療反應不靈敏,收效甚微。因此,要消滅惡性腫瘤,就要整個地將肢體截除。
這種手術,在過去一直被認為是絕對合理的!
但在毛澤東思想的引導下,這,是不合理的!
這是一個發生在毛澤東時代的故事。
有一位解放軍戰士,患上臂腫瘤,醫生曾勸他接受肢體全截除手術,可是他堅決不同意。他說,“我還要保留這只手,保衛祖國,消滅帝修反啊。”工農兵病員的意見和要求使醫護人員深受教育,醫生們感到肢體全截除手術需要重新考慮了。
毛主席教導我們:“一切軍事行動的指導原則,都根據于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盡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滅敵人的力量。”
毛主席的這一教導,為醫生們創造新的手術療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怎樣做到既徹底消滅“敵人”,又“盡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
醫生們對惡性腫瘤的肢體作了細致的分析,發現,雖然四肢惡性腫瘤的惡性程度比較高,發展速度比較快,易廣泛地侵犯周圍正常組織。
但它同時又具有另外一些特點,即容易被早期發現,而且惡性腫瘤細胞一般只向肢體近端轉移擴散。因此,距離惡性腫瘤一定范圍的遠端肢體仍然是正常的。
這個分析,使醫生們得到了很大的啟發。能否把患惡性腫瘤的這段肢體截除,而后將正常的肢體再重新接上去,并使其恢復功能呢?
醫生們在實踐中進行了探索。他們把這種手術叫做“肢體病段切除再植手術。”
然而付之臨床,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首先,要在不影響腫瘤根除的前提下,切除腫瘤;其次,要將切除腫瘤遠端的正常肢體重新接上去。因此,如何既治好腫瘤,又能保持患肢的部分功能,這樣在手術上就帶來了一系列困難。
一九六九年,該院醫生對一個患有上臂肱骨惡性肉瘤的病員治療,就是先將整個上臂截除,然后把前臂和手再植到肩部。
在手術過程中,首先碰到的是血管縫接的問題。
我們知道,人體內的血管離心臟越近,則血管的口徑越粗;離心臟越遠,則血管的口徑越細。前臂血管要比上臂和肩部的血管細。上臂截除后,前臂血管和肩部血管的粗細差異很大,因而血管的縫合也就比較困難。
在實踐中大家動腦筋想辦法。他們將前臂的血管截成斜面,這樣就相對地擴大了血管的口徑,使其和肩部血管的口徑相近了,于是縫合也就容易了。血管的縫接問題一解決,前臂和手的存活就有了把握。
再植上去的前臂和手能夠存活,并不等于都恢復功能。再植上去的肢體,如果不能恢復功能,那手術還是要陷于失敗。
怎樣保證再植上去的肢體及早恢復功能?
毛主席指出:“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醫生們就從弄清支配肢體功能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著手,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生理解剖學表明,肢體是依靠埋有神經的肌肉活動為動力,骨為杠桿,關節為支點,才發揮其功能的。肢體的正常的神經、正常的肌肉以及正常的骨和關節是肢體能否恢復功能的三個基本因素。這就表明,神經等這三個基本因素正常與否,是決定肢體產生動能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們就緊緊抓住這個矛盾的主要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推論:在患有惡性肱骨肉瘤的上臂被截除后,前臂和手的骨仍然是正常的,將前臂的骨與肩部的骨連接起來,重新組成新的關節,前臂的骨也就有了支點;
前臂的肌肉也是正常的,將前臂的肌肉和肩部的肌肉縫在一起,不僅可以保留真好長的肌肉活動,而且還可以增加懸吊前臂的力量。
至于神經問題,惡性腫瘤肢體的神經分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神經和腫瘤相隔著一層正常組織;另一種是神經已被腫瘤包圍。
對于前者,只要在惡性腫瘤的肢體截除時,仔細將神經分離出來,不使其與惡性腫瘤的肢體一起被截除。手術后,被保存下來的正常神經立即能發揮支配肢體功能的作用;對于后者,則需要將被惡性腫瘤包圍著的這段神經截除,然后再把神經接起來。手術后,神經慢慢也能恢復正常的支配作用。根據這樣的分析和推論,當時的醫生們認為解決恢復前臂和手功能是完全可能的。
于是,醫生們就對這位患上臂肱骨肉瘤的社員施行了“肢體病段切除再植術”。在手術中,他們將病者的前臂血管與肩部血管接通,再將前臂用不銹鋼絲固定在肩部,又將過于長的神經盤在前臂肌肉的表面。
經過手術后,這位社員再植上去的前臂和手存活了,而且很快就能夠用前臂和手幫助吃飯、穿衣、拿東西,手術獲得了成功,那位病員激動地說:我的前臂接到了肩部,長手雖然變成了短手,但這只手卻能幫助我拿鋤頭鐵塔,使我能為革命種田。這是毛主席、共產黨的好領導,咱們貧下中農才能得到這樣好的治療。”
以后,醫生們采用這種新的手術治療了不少上肢肢體患惡性腫瘤的病人。
這是一篇由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的四名醫生聯合發表的他們如何攻克肢體腫瘤病段切除再植的的難題的,讀完之后不禁感嘆毛澤東思想的巨大威力、感嘆唯物辯證法的巨大威力,也感嘆當時的醫務工作者們能如此靈活地把毛澤東思想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去。
其實這個只是其中的一個故事,有一本1974年出版的薄薄的小冊子《癌癥是可以征服的——用唯物辯證法指導醫療實踐》,匯集了很多當時醫務工作者學習和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經驗和體會,如怎樣攻克全角膜白斑病人重見光明、嬰兒心臟禁區是如何打破的?治好嚴重腰腿痛的曲折故事……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讀這些故事的時候,小編的心情也是起起伏伏,當讀到醫生們面臨的棘手的問題的時候,小編也覺得“這個問題真的很棘手啊”,當看到他們用毛澤東思想分析問題最終找到問題的癥結找到方法的時候,小編也歡呼雀躍,不由得嘖嘖稱贊!
這本書,你可以當作故事書讀,其中的醫療故事發展情節比小說還曲折精彩,只有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的親身經歷才能寫出來,不是靠什么作家拍拍腦袋能想象出來的!
這本書,你還可以當做哲學書讀。我們一般都認為哲學晦澀難懂,但這本書把哲學道理都滲透在他們解決具體的問題中去了,所以很生動、很有意思!
這本書,你更可以當做思想書來讀。為什么有的醫生談癌色變,而有的醫生就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得把這塊硬骨頭啃起來。讀完之后,你就會發現原來還是思想斗爭、路線斗爭!
這本書,你還可以當醫學書來讀,有關腰腿痛的問題、有關失明的問題、有關聽力的問題、有關白血病的問題、有關針灸、中藥等等,本書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大家解釋了,讀完自己也算對中醫西醫都有所涉獵啦。其中還有一些有關病人們如何和疾病作斗爭的動人事例,也有助于我們正確地對待生病,也給了我們如何應對疾病、如何休養身體的一些啟發!
如需要,可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微店購買:
其他購買方式:
一、添加客服微信:13152112530 掃描二維碼添加更便捷。
二、掃描微店二維碼,查看更多毛主席時代出版的書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