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的東北,萬物復蘇,卻依舊寒意襲人。迎著晨曦,我來到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的故鄉——遼寧省朝陽縣尚志鄉尚志村,懷著崇敬的心情尋訪位于此地的趙尚志將軍故居。1908年,趙尚志出生于這個小村莊的一個以教書和務農為生的家庭。趙尚志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是威震全國乃至世界的著名抗日將領。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稱贊趙尚志等抗日將領和英雄群體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
沿著省道朝青線一路前行,路邊上的指示牌逐漸多了起來,大多提醒和指向同一個地名,那就是尚志村。在村口中央,巍然矗立著一顆百年老柳樹,如今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尚志柳”,與不遠處的趙尚志將軍故居交相輝映。這是一座遼西地區小凌河流域典型的百年老宅,整體建筑為二重四合院。故居院墻南北長34米,寓意趙尚志34歲壯烈殉國;東西長25米,寓意他25歲時創建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故居以趙尚志的革命戰斗經歷為主線,向人們講述了他矢志革命、誓死報國的壯烈一生。
駐足故居正前方,從門口仰望,映入眼簾的是故居大門上方懸掛著的“雁塔題名”匾額,這是趙尚志的父親趙振鐸考中秀才時官府發放的秀才匾。趙尚志幼時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深受其父一直秉承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思想熏陶。故居二門上方的紅色牌匾書寫著“趙尚志將軍故居”七個莊重大字。1919年,因家鄉難以生存,趙尚志跟隨家人流落到哈爾濱。為了謀生,年僅11歲的趙尚志便踏上社會,養成了富有反抗精神的堅毅性格。
在故居門前東側立有“民族英雄趙尚志之碑”,我向英雄之碑深深三鞠躬并敬獻鮮花之后,一字一句品讀碑文,字里行間透出的是這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信仰信念,內心敬仰之意油然而生。在東北抗日聯軍指揮員中,素有“南楊北趙”之稱。“南楊”是指在南滿活動的楊靖宇,“北趙”則是指在北滿活動的趙尚志。1938年2月,毛澤東在延安會見美國合眾社記者王公達時說:“有名的義勇軍領袖楊靖宇、趙尚志、李紅光等等,他們都是共產黨員,他們的堅決抗日艱苦奮斗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
走進故居,在門房西側為“一門忠烈館”。館內陳列著趙尚志半身塑像,以及中央軍委原委員、總政治部原主任于永波上將等30多位將軍的題詞。展覽區用珍貴的歷史照片和豐富的圖文資料全面詳盡展示了趙尚志一家滿門忠烈、精忠報國的事跡。
趙尚志1925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東北地區早期黨員之一,曾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1926年初夏,按照黨的指示,他回到東北從事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活動。九一八事變發生后,趙尚志投筆從戎,迅速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之中,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領導創建了巴彥抗日游擊隊和珠河、湯原抗日游擊根據地。1936年,趙尚志出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轉戰在松花江兩岸20多個縣。1937年3月初,他指揮了著名的“冰趟子”戰斗,這是東北抗聯歷史上著名的敵眾我寡的伏擊戰。趙尚志率部在海倫與通北交界處的冰趟子附近與敵人遭遇。面對武器裝備精良、數倍于己的敵寇,趙尚志當即決定巧妙利用地形布置一個“口袋陣”伏擊敵人,經過激戰共斃傷日偽軍300余人。這次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的伏擊戰,打擊了敵寇的猖狂氣焰,有力地鼓舞了抗聯將士和東北人民的斗志。趙尚志也因此成為日軍心腹大患,被日軍施以重金懸賞通緝,并叫囂“一錢骨頭一錢金,一兩肉得一兩銀”。
1940年3月,趙尚志被調任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在廣袤的北滿地區,趙尚志采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先后帶領部隊遠征松嫩平原,爬冰臥雪,與日寇浴血奮戰百余次。這位被日偽稱為“北滿治安的最大禍患”的英雄,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率領數萬將士奮戰在白山黑水間,創造了孤軍抗敵紅旗不倒的民族奇跡,令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談之色變,并發出“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的無奈哀嘆。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率部襲擊鶴立縣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時,身負重傷,在昏迷時被俘,壯烈犧牲,年僅34歲。為了紀念他,1997年遼寧省人民政府把烈士出生地改名為“尚志鄉尚志村”。時至今日,“尚志”二字已成為英雄和光榮的代名詞,深深刻在人們的心里。
在趙尚志的革命精神影響下,趙家有多人先后投身革命。其二哥趙尚樸,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七七事變后由組織派遣參加了東北抗日挺進軍;四妹趙尚英,在國難當頭之際棄醫從藝,參加抗日救亡演出隊,投身抗戰宣傳;四弟趙尚武,1943年在反日軍掃蕩中壯烈犧牲。
在門房的東側為私塾學校,屋內擺放了當年使用的書桌、黑板、戒尺以及趙尚志曾讀過的一些書籍等物品,再現了他年少時曾經讀書的情景。從門房出來,穿過故居庭院,映入眼簾的是故居5間正房。正房里面陳列著趙家曾經用過的鐵鍋、麒麟膽瓶、墨盒、衣櫥、木凳、火盆、水缸等生活用具。這個屋子復原了趙尚志在這里生活時的場景,修繕故居的時候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在原有房體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
走出故居,結束尋訪,再次瞻仰大門外東側的“民族英雄趙尚志之碑”,我不禁心中思緒萬千。趙尚志一生極為坎坷,曾三次被捕入獄,但他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卻毫不動搖,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他英勇無畏地與敵人浴血奮戰,直至生命最后一息,展現了永不屈服的民族氣節。此時,他創作的那首《黑水白山·調寄滿江紅》瞬間涌上心頭:“爭自由,誓抗戰。效馬援,裹尸還。看拼斗疆場,軍威赫顯。冰天雪地矢壯志,霜夜凄雨勇倍添。待光復東北凱旋日,慰軒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