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革命先烈戴培元壯烈犧牲99年后,戴培元的孫子和家鄉的人們組成河北任丘敬祭團隊,笫一次來到千里遠的河南滎陽,特意選擇戴培元一百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日子來“紀念戴培元入黨一百周年”。找不到墳墓,就在滎陽革命英烈碑前表達心意。
正文:
我是《火炬之光》編劇天眸,此時此刻,來到劇中主人公之一滎陽縣委書記戴培元烈士戰斗過的滎陽,在革命英烈紀念碑前,似有無窮無盡的話要說,似有無窮無盡的事要問,戴培元先輩啊,只從我2020年開寫《火炬之光》,就穿越在時光的神秘隧道里,沿著您成長的足跡觸摸第一代共產黨人之魂。
您是1923年秋入黨,1926年犧牲,年僅25歲。您是為革命而生的火炬手,為革命而死的先烈。您1924年離開家,再也沒有回過,您在河南長眠99年了,今天,我陪著您的孫子戴保增和您的鄉親圣耀集團董事長王春勝等第一次來到千里遠的滎陽看您。沒選您的生日,沒選您的忌日,選您一百年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日子,因為您的英雄事跡陳列在上海中共一大展覽里,您精神沒有死,活在共產黨的歷史里,活在人民的記憶里。正如李大釗所言:“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您生命的音響至今震耳發饋,您生命的光華永照人間。
你是燕趙人,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即燕趙風骨,這是河北人獨有的一種民族精神。重然諾,輕死生,生不求財,死不惜命,正道直行,崇尚氣節,為理想不惜以身殉義。這種豪情代表社會公平與正義。慷慨作為一種精神、氣度、胸懷,與“悲歌”這個詞聯在一起,這說明這些慷慨悲歌之士歷經苦難。您從任丘到革命者的搖籃保定育德中學讀書,參加五四運動,成為“北京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員,立志改造社會。1922年秋,考入河北大學農科(今河北農業大學)。1923年1月,加入共青團,并創建校共青團任支部書記、團保定地委候補委員。中秋時節,由保定第一名共產黨員王錫疆介紹您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任丘市首位中共黨員。
你們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播灑革命火種,宣傳馬克思主義。您入黨后當選為中共保定市委委員(首屆),后任石家莊正太鐵路總工會秘書發動工人運動。1925年7月,受中共北方區委書記李大釗和河南省黨組織負責人王若飛的派遣,到滎陽任中共滎陽縣委書記,組織農民協會,建立農民自衛軍,僅兩個多月,就發展到一萬五千余人。1926年春,反動地主武裝勾結直系軍閥吳佩孚的軍隊,沖進洛陽隴海鐵路總工會辦公室把您槍殺,您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部革命烈士傳記《革命戰士集》9名烈士之一(1926年出版)。正如您的名字叫培元,您的全部生命獻給了共產黨人的事業,已化做百年前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本元!
在您入黨一百年的紀念日,您的孫子帶來了老家祖墳的一把土,想撒在您的墳頭上告慰爺爺,當初是滎陽的鄉親們把您的遺體搶回來安葬,可我們99年后來尋墓地,已找不到您的墳了,我們從滎陽尋訪到洛陽、開封、鄭州所有的烈士陵園,包括周邊的烈士墓,都回答沒有。只能來到滎陽烈士陵園革命英烈紀念碑前,表達后輩和家鄉土地對您的眷戀。
在您入黨一百年的紀念日,鄉親王春勝帶來老家任丘樓子村黨支部、村委會和鄉親們對您深情的懷念。
在您入黨一百年的紀念日,我們《火炬之光》主創團隊帶來了劇本說明書,我們將把您和您的同學王錫疆、楊景山及您的工友、農友們的革命故事拍成影視傳揚。
在您入黨一百年的紀念日,我們來河南與有關的同志們挖掘、座談、研討您入黨百年給我們后輩今天的教育和啟示。
火炬之光百年照
黃河波濤萬古流
今天,我們雖然找不到戴培元同志的墓碑和墳頭了,心情感到悲涼和惆悵,但想起他的母校校史館和中共一大紀念館里留下英雄戴培元的記載,感受到這位烈士的墳筑在中國共產黨的史冊里,碑樹人心中。
戴培元同志為之奮斗的共產主義事業激勵著中華兒女,革命代代如潮涌,前仆后繼走向前。
戴培元同志永垂不朽!
附現場照片6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