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是一個革命浪潮洶湧澎湃的年代,先有孫中山先生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后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民主革命。
五四時期,在以陳獨秀、魯迅為代表的進步思想家反封建和痛批孔家店的思潮中,無政府主義思想、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共產主義思想活躍在當時的知識分子和青年當中。中國應走向何方?無數圣賢哲人在探尋思索。是《新青年》、《湘江評論》等進步刊物向中國傳播了馬列主義。
于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此,工人運動風起云涌,農民運動波浪壯闊。
史無前例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被稱作地球上的紅飄帶。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感動和無盡的精神財富!從小就聽紅軍長征的故事,幾十年過去了,如今讀來仍是心靈震憾、熱淚盈眶。在紀念紅軍長征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曾寫過一首小詩稱頌紅軍:
紅軍鐵流兩萬五,
湘江血戰最為苦。
烏江金沙大渡河,
雪山草地臘子口。
天悲地愴頌英雄,
高天厚土掩青松。
吾輩深諳紅軍志,
革命理想不能丟。
據說,整個長征途中犧牲的人數不下二十萬,一面不斷地擴紅,一面不斷地犧牲。因為有了紅一、二方面軍的英勇;有了西路軍的悲壯,才有了最后的勝利。
是為工農打天下的革命理想鼓午著紅軍戰士。方能戰勝了這觸目驚心的艱難險阻,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
抗戰期間,幾十萬知識青年放棄相對優裕的城市后方生活,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他們寧愿到南泥灣、豹子灣開荒種地;寧愿到敵人后方去浴血奮戰。是“把日寇驅逐于國土之東”的愛國英雄主義信念激起了他們的頑強斗志!
都說知青的奉獻精神是長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延續.知青上山下鄉運動是最后的革命運動;知識青年是最后的革命者!
六、七十年代的三仟萬知青或自愿或隨大流風塵仆仆、義無返顧地奔赴邊疆農村。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為國家分憂解難,緩解了當時城市的就業壓力。對建設農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閃光,功勛在艱苦歲月中創造!他們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青年!
毛主席歷來重視農村問題,倡導“知識份子工農化,工農份子知識化;縮小城鄉差別”的大政方針!
這是人類一種最新生活方式的探索!“知青”上山下鄉運動運勢而生,替天行道,是時代的最強音!知青為祖國利益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所謂的錦繡前程,進行了上山下鄉的偉大實踐,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同時把知識和城市文明帶到農村。
不少人在農村擔任過生產隊長、赤腳醫生、會計、教師等職務。對邊疆農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增長了知識、才干、諳熟民情國情,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農場勞動的云南兵團知青和黑龍江兵團知青們,云南知青用青春的血汗種植了大量的橡膠林,直接支援了當時的國防工業和汽車工業,提供了緊缺的橡膠資源!這些橡膠林至今仍在邊疆驕傲地矗立著它們不屈的身姿!仍為市場經濟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橡膠乳汁!
更有戰斗在白山黑水間種植稻谷的黑龍江兵團知青的英勇事跡!是他們在天寒地凍的北大荒艱苦創業。使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繼五十年代第一批復員軍人到北大荒墾荒以來,知識青年是最大的一批勞動生力軍。如今東北平原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當國人在品嘗東北大米的時候,切不可忘記老墾荒隊員和知識青年們曾經付出的艱苦卓絕的勞動!
然而,這些有功之臣中的不少人如今卻成為下崗失業的弱勢群體!承受著經濟拮據和新三座大山的壓力,面對著社會分配不公的現實和人們冷漠歧視的目光,正艱難地跋涉在通往晚年的人生道路上…….。但他們對老一輩革命家打下的政權和江山至今忠心耿耿,永不言棄!
胡主席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改革開放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制度保證。
進入新時期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國家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方面來,國民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有所改善.革命一詞已逐漸淡出主流思想。淡出人們的生活視野。知青運動也逐漸被社會所淡忘忽略。!
因為被忽略,才顯得知青是那樣無私奉獻!
因為被邊緣化, 才顯得知青是那樣英雄無語!
最近,看了馮小寧導演的電影《青藏線》,深受教育!這位曾經拍攝過《紫日》、《紅河谷》、《黃河絕戀》和《嘎達梅林》等戰爭題材影片的大導演,他不像某些喜歡關注雞腳旮旯發生的骯臟事的第五代導演那樣無聊,卻再次把目光投向修筑青藏鐵路全過程這一宏大現實主義題材上。從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為堪測青藏鐵路,曾有無數新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測量了幾十萬個數據,他們在天寒地凍、冰峰雪山等無人區堅持工作,其艱苦卓絕程度可想而知。犧牲了好幾位技術人員,可從來沒有一人當逃兵;因為他們有建設新中國、為理想獻身的堅定信念!
后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物欲橫流拜金主義盛行!測量青藏鐵路線的技術人員待遇已經很優厚了,可卻有不少大學生退卻了。他們說:“要是連命都沒有了,還要那么多錢干什么呢?”
但仍有更多的堅定者留下來繼續工作和戰斗,直到青藏鐵路全線勝利峻工。
電影《青藏線》在北京首映時,觀摩者沒有不落淚的。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要有精神力量和信念的支撐的.如果墮落到只知道金錢的份上,那么這個民族還會有希望嗎?
在GDP不斷翻幾翻的市場經濟中,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今,我們怎能忘記在那火紅的毛澤東時代里,工人階級是怎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地為建設新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工業基礎的偉大功績!
怎能忘記知青在廣袤的原野中戰天斗地,與農民一道讓荒山變糧倉的奮斗足跡!七十年代以前我國修筑的八萬五仟座水庫中就滲透著他們的血和汗!這些水庫至今還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知青們雖然沒有紅一、二方面軍的英勇犧牲,沒有西路軍的悲壯,但他們永遠是與共和國同甘共苦的一代!是為國分憂解難獻青春的熱血兒女!他們是中國最后的革命者,至今年近花甲的他們仍然懷揣著一份拳拳報國之心!對祖國人民有著大海般的深情!有著洞察一切的睿智!
知青運動,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近年來,不少老知青屢屢踏上第二故鄉的征途,去尋覓當年生活勞動過的足跡。除了對紅土地黑土地的眷戀之情以外,難道就沒有那份深藏于心靈中並跳動著的革命英雄主義和理想浪漫主義的情懷?!
寫到這里,仿佛再次聽到了那穿越歷史天空的略帶稚嫩的狂野呼喊: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