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崇拜黃克誠同志,不是因為他是我國十位大將中的一位,也不是因為他是我的老鄉(湖南省郴州市人),而是因為他的高貴品德和人格魅力令我特別敬佩和愛戴。
我聽說過黃克誠同志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比如1979年國慶節前夕,黃克誠同志的老家——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油麻鎮下青村的一位堂弟黃時申,從老家動身去北京去看望他這位堂兄。臨走時,鄉(后來改為鎮)領導委托黃時申給黃克誠同志帶去30斤茶油(永興是產茶油的地方,茶油屬一種土特產),表達一點心意。黃克誠卻對堂弟帶禮物的這種行為,很是反感,直率地進行了批評,說:“你來看我,我歡迎。但不該帶禮物來。你知道嗎,請客送禮不利于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我是一個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正人先正己嘛,怎么能搞不正之風呢!”他的堂弟離京時,黃克誠要他把茶油帶回去給鄉領導。黃時申感到很為難,悄悄地把茶油留在堂兄家里了。事后黃克誠同志發現了此事,立即要家人按當時的價格折成錢,從郵局匯給了該鄉的領導人,還親筆寫了一封信給他,指出“我們做領導的,要廉政勤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端正思想作風,不要搞請客送禮這一套……”。黃克誠同志這則小故事,在我們這里傳為了佳話,啟發教育了許許多多的干部。
我們郴州流傳黃克誠同志的好故事還有一些,這都令我敬佩。但是,最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還是他的大度,能夠從國家大局出發看待和處理事物的高貴品質。
直到今天,我還保存著一張1981年4月10日的《解放軍報》。這張報紙頭版頭條刊發了黃克誠同志寫的一篇重要文章,題目是:《關于對毛主席的評價和對毛澤東思想的態度問題》。
在我的記憶中,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對如何看待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的問題,人們的認識是比較混亂的。社會上和黨內一些人的態度比較偏激,有人甚至放肆丑化毛主席,詆毀毛澤東思想。而黃克誠同志卻在文章中開宗明義地指出:科學評價毛主席對我們黨和國家來說是個根本問題。他態度鮮明、立場堅定地表示:“作為一個老共產黨員,對這個問題,我有責任講講自己的看法。”
在文章中,黃克誠同志以濃重的筆墨,深情回憶了在中國革命最危險、關鍵的歷史關頭,毛主席高瞻遠矚,力挽狂瀾,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他鄭重指出:“這樣講,并不是把毛主席捧為救世主,也不是抹殺其他革命者的功勞。毛主席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多次在危機中挽救了革命,這是我們黨內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比擬的。”
我知道,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黃克誠同志這位開國大將,是遭受過冤枉批判,并被撤銷了中央書記處書記和總參謀長職務的,以后被“打倒”、批判的時間還很長,吃盡了苦頭。即便如此,他卻能以大局為重,把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擺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絲毫不計個人恩怨、得失,寫下了如此情真意切、大義凜然,字字句句如黃鐘大呂,鏗鏘有力,發自肺腑,撼人心魄的佳作!
文章發表后,在黨內外、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震動。這對于當時如何正確評價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統一全黨的認識,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有一部人人咒罵黃克誠是“老保守”、“老糊涂”、“愚忠”、“好了瘡疤忘了痛”。而黃克誠同志卻堅持真理不動搖,“真金不怕火煉”。他說:“現在國內外的敵對力量都希望我們徹底否定毛主席,以便把我國人民的思想搞亂,把我們國家引向資本主義。我國人民內部也有些人受了西方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和那些人唱同樣的調子,這是很值得警惕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今經過了40多年的實踐檢驗,充分證明了黃克誠同志的觀點是多么正確,他的思想品德是多么高尚啊!因此,黃克誠同志的人格魅力贏得了我的敬佩、愛戴,我非常崇拜黃克誠同志!
【作者簡介】歐植竹,又名歐陽植竹,湖南省作協會員,省文聯第四、五屆委員,省文藝理論研究理事會理事,省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委員,郴州市文聯原主席。曾在《瞭望》周刊、《中國青年》《中流》《散文選刊》《湖南日報》《新湘評論》《湘江文藝》《文藝生活》《作家天地》《小溪流》《幼芽》等40多家報刊上發表文學作品500多篇,其中有中篇小說《丁一進城打工的故亊》,小說《一票》《結婚彩禮》《我和方正的故事》《報賬》,散文《爸爸為我流淚三次》《警惕“酒軍”進攻》《不忘黨的哺育恩》《“沒用的東西”成長記》,童話寓言《鏡子的品格》《蟬的肚子為何是空的?》等約20篇獲獎。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