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本文為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志剛在《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1年第2期發表的《毛澤東改造世界的價值取向是為人民服務——再訪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張全景》一文的節錄。在這部分采訪節錄中,張全景同志專門闡述“為人民服務與雷鋒精神”,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為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題詞60周年,特此重新修訂發布,以饗讀者。
為人民服務作為價值取向,經過新中國成立后70多年的實踐檢驗,證明是完全正確的。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從來沒有動搖過,不但寫入了黨章,也寫進了憲法。新中國成立后的前30年,為人民服務作為全社會的價值取向,改造著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改造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可以說對社會的改造是相當成功的。毛澤東反復強調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人人需要改造的社會,并特別強調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改造。他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核心價值取向為社會導航,提高了全國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是非辨別能力,規范了行為。
毛澤東不但把為人民服務確立為黨和軍隊的宗旨、數次為集體和個人題寫“為人民服務”,而且還親自抓雷鋒這個為人民服務典型的宣傳推廣。他曾多次說到雷鋒。1963年2月初,《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報道了雷鋒的事跡,摘發了雷鋒的部分日記,《解放軍報》連續發表了《像雷鋒那樣做毛主席的好戰士》等三篇社論。毛澤東仔細閱讀后,對羅瑞卿說:“雷鋒值得學習啊!向雷鋒學習,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鋒學習。”這是毛澤東第一次講雷鋒。毛澤東第二次講雷鋒是為《中國青年》雜志題詞。他在把“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交給秘書林克轉《中國青年》編輯部時說:“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先進事跡,也不只是學他的某一方面的優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他長期一貫地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學習他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當然,學雷鋒要實事求是,扎扎實實,講究實效,不要搞形式主義。不但普通干部、群眾學雷鋒,領導干部要帶頭學,才能形成好風氣。”毛澤東第三次講雷鋒是在1963年5月召開杭州會議期間。他對參加會議的中央領導說:“我看過雷鋒日記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點哲學。”他進一步指出,雷鋒的日記中有很多很好的辯證法的觀點和語言,比那些死讀書的大學生的論文強多了。第四次是1965年8月30日,毛主席跟在廬山給自己做過保健工作的鐘學坤說:“你大學畢業了,以后要好好工作,還要繼續學習專業知識,不要驕傲,要腳踏實地地為人民服務。”并題詞:“學習白求恩,學習雷鋒,為人民服務。”第五次是毛主席對自己的子女毛岸青、李敏、李納說:“我們要向雷鋒同志學習”。從肯定張思德到肯定雷鋒,毛主席抓住了改造世界觀這個防止人變質的根本。
雷鋒讀著“老三篇”成長,是毛澤東思想哺育起來的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的模范事跡和崇高精神在全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那是一個人人學哲學、學雷鋒的時代。雷鋒的名言深入人心,為人們所遵循。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吃飯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是為了吃飯”“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活得更美好”“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等等,這些話是為人民服務社會價值取向的集中反映。為人民服務作為價值取向,是用“公”字調動積極性,充分發揮人心向善的一面,限制了人的劣根性。整個社會風氣蓬勃向上,比學趕幫超,大家是在好中找好,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為了祖國的明天更美好,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做事,奮斗并快樂著。
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中號召學習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段話告訴我們,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完全的平等,不管高官還是百姓,“只要有這點精神”就好,這就使每一個人經過努力改造增加了生命的寬度和高度,人人感到活得有意義,就能珍惜生命、親情、友情,幸福指數就高。那個時代雖然也有打架斗毆、貪污盜竊等社會問題,但數量少并且越來越少,殺了張青山、劉子善,沒有再槍斃一個中高級干部,貪污等犯罪問題很少,要知道當時貪污1萬元就要槍斃,5千元就要判重刑!當時社會整體風氣好是世界公認的。人改造環境,環境改造人。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通過學雷鋒、“興無滅資”,在意識形態領域鏟除社會腐敗的土壤;通過群眾運動、“斗私批修”,在政治形態領域鏟除社會腐敗的土壤;通過縮小私有制、擴大公有制,在經濟形態領域鏟除社會腐敗的土壤。這就是那時家庭、學校、社會一致向上的根本原因。
雷鋒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的紅色基因。“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所體現的“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不正是我們跟著中國共產黨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把中國共產黨領導了100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防止和平演變,戰勝“兩面人”、清除腐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持共和國的顏色是紅色的,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所需要的嗎?
一些黨員干部差就差在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樹立得不好,甚至根本沒有樹立。有的人總是先為自己打算,甚至干一些違法亂紀的勾當。黨的十八大以來,已有不少黨政軍高級干部落馬。紀檢監察部門每年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案件數量之大也是觸目驚心。我曾到槍斃劉青山、張子善的地方去看過,現在中紀委在那里辦了一個教育中心。我看了以后,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常說毛澤東那個時候管理很嚴,“槍斃了劉青山張子善,管了幾十年”,我想這句話不完全對。為什么不完全對呢?管理嚴是一回事,但更深層次的一個道理是什么呢?是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從1951年年底至1952年開展“三反”“五反”運動,1955年農業合作化高潮形成,到1956年“一化三改”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腐敗的現象自然就少了。腐敗問題與生產資料所有制密切相關。“公有”是產生公心的物質基礎,“私有”也是產生私心的根源,這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原理所揭示的,也是社會主義改造后形成的良好黨風、政風、民風所證實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四大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四大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的面前。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這“四大考驗”“四大危險”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從老百姓一句“誰為公家造假”,可以感受到公有制是杜絕假冒偽劣的治本之策;再看看一些私營老板送出一只雞,就要換回一頭牛,想盡辦法“圍獵”領導干部的現實,說到底,鏟除腐敗的根源,一定要從生產資料所有制層面來審視。還是毛澤東說的,新舊社會的根本區別是“所有制變更了”。鬧革命奪權,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是為了變更所有制;新中國成立后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是為了鞏固變更了的所有制;現在我們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是為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可見,為人民服務與建立公有制、鞏固公有制是連在一起的。
習近平強調要傳承“雷鋒精神”,提出“雷鋒是我們‘民族的脊梁’”“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強調“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讓雷鋒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世世代代弘揚下去”。習近平對雷鋒精神念茲在茲,并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布局著雷鋒精神的新時代傳承。習近平指出:“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一個人戰勝不了自己,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黨員干部乃至每一個人都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定要有正確的生死觀,把人為什么活著、為什么死的問題想清楚。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奮斗一輩子、改造思想一輩子。如果只是為自己、為家庭而活著,那個意義是很有限的。想想看,要是人人像張思德、雷鋒那樣活著,能有這么多司乘糾紛、醫患糾紛、鄰里糾紛、家庭糾紛,以及各種社會冷漠癥的發生嗎?只想著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這個小日子一定過不舒坦,一定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越念越難。只有遵循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行“天下為公”的大道,為國家、為社會、為民族的利益努力工作,努力奉獻,才能既保重身體活出生命的長度,又奮斗到底活出生命的高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