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些年來和你們一起研究和探討的這些問題,與設想才是我回國以后開創性的、全新的觀點和理念。它的社會意義和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可能要遠遠超過我對中國‘兩彈一星’的貢獻”。
“你在一個晴朗的夏夜,望著繁密的閃閃群星,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我們真的如此可憐嗎?不,絕不!我們必須征服宇宙!”
上面這段話
是錢學森在24歲時寫下的
如今
在我們頭頂之上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里
我們自家的三位航天員正在作業
中國航天事業今非昔比
而每每回憶這篳路藍縷的征程
都繞不開一個傳奇
錢學森
在錢老的一生中
他做出了5個重大抉擇
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也影響了整個國家的命運
今年
是錢學森逝世13周年
讓我們一起
回顧錢老的故事
01
錢學森曾說
“我的父親是我第一個老師”
父親錢均夫在花錢給錢學森買書上毫不吝嗇
并堅持為兒子挑選圖書、畫報
錢學森行將離開祖國
前往美國求學時
父親送給他的禮物
是一大箱“中華文化叢書”
滿周歲的錢學森和父親錢均夫
1923年到1929年
錢學森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念書
錢學森報考大學前夕
他的中學數學老師認為他數學好
應報考數學系
國文老師認為他文章寫得好
應報考中文系
美術老師則認為錢學森在藝術上有天賦
建議他學畫畫
此時
錢學森做出了第一個選擇
學鐵道工程,學造火車頭
1929年
錢學森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工程機械學院
1926年在北京師大附中念書的錢學森
02
1932年 “一·二八”事變中
日軍飛機對上海狂轟濫炸
目睹著天空中肆虐的日軍飛機
錢學森做出人生的第二次選擇
改學航空工程,學造飛機
他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航空方面的書
還發表了多篇關于航空的文章
錢學森最終考取了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
專業是航空工程
1935年8月
錢學森從上海乘船赴美國留學
1935年8月,錢學森從上海乘船赴美國留學
03
1936年
錢學森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在學習過程中
他發現當時航空工程的工作
依據基本上是經驗
很少有理論指導
他想
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論
并以此來指導航空工程
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錢學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選擇
從做一名航空工程師
轉為研究航空理論
他向加州理工學院提出入學申請
并成為世界著名力學家馮·卡門教授的博士生
1940年左右, 馮·卡門(站立者左四)與錢學森(前排左一)等中國學者
1941年
錢學森在美國《航空科學學報》
發表科研成果《柱殼軸壓屈曲》一文
攻克了困擾航空界多年的難題
這篇文章僅有寥寥10頁
但在研究過程中
僅編有頁碼的推導演算手稿
就達800多頁
錢學森存放論文最后一稿的紙袋
04
1950年9月
錢學森遭到美國司法部的無理拘禁
1955年9月17日
錢學森一家來到洛杉磯港口
等待登上回國的郵輪
1955年錢學森一家啟程回國時,在郵輪甲板上合影
回國后的錢學森
被安排在中國科學院工作
籌備建立力學研究所
一次,陳賡大將問錢學森
“錢先生
中國人自己搞導彈行不行”
錢學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有什么不能的
外國人能造出來的
我們中國人同樣能造出來
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不成”
那時錢學森并沒有料到
國家會把研制
導彈、火箭的任務交給他
讓他來做技術方面的負責人
國家的需要
使錢學森做出人生的第四次選擇
從學術理論研究轉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設
而后來的事情
我們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
在這次選擇之后
錢學森擁有了這些“標簽”
“兩彈一星”元勛
“中國航天之父”
“中國導彈之父”
“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火箭之王”
……
05
1982年
從國防科研領導崗位退下來的錢學森
已經71歲了
他又做出了人生的第五次選擇
再次回到學術理論研究當中
他非常看重自己晚年的科研成果
對堂妹錢學敏說
“我這些年來和你們
一起研究和探討的這些問題與設想
才是我回國以后開創性的、全新的觀點和理念
它的社會意義
和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
可能要遠遠超過我對中國‘兩彈一星’的貢獻”
晚年錢學森在書房中撰寫論文
為了及時跟蹤世界科技和時政前沿
錢學森特地拿出工資、補貼及稿費等的一部分
設立自己的專項購書基金
用于購買各種最新出版的書籍
訂閱各種不同領域的雜志
直到2009年10月31日去世前兩天
錢學森仍然在讀書看報
錢學森的五次選擇
是將熾熱的愛國情懷
融入學習和工作后作出的決定
如今
故人化星,傳奇永存
我們以自己的空間站
以一顆同他一樣不可被征服的宇宙之心
以已經抵達的和即將抵達的星辰大海
告慰錢老
也告慰共和國每一位
為航天事業奉獻了青春和心血的逝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