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兩彈一星”元勛
美國人曾說他抵得上五個師
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
他在香煙紙上寫下求助信
輾轉寄回國內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他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
他就是錢學森
2009年10月31日
錢學森逝世,享年98歲
今天,一起回顧這些與他有關的故事
緬懷錢學森
一張考卷
1980年,上海交大老師金愨
將一份保存近50年的考卷捐給了學校
卷首時間為1933年6月
課程是水力學
試卷的考生就是錢學森
這次考試,他6道題全部解答正確
只在最后一題
公式推導中“Ns”漏寫了一個“s”
被扣去4分
1929年,錢學森以第三名的成績
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學習
從三年級開始
他每學期平均分數都超過90分
畢業時,他的總分名列機械工程學院第一
一句斬釘截鐵的回答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宣告成立的喜訊傳到美國
錢學森希望早日趕回祖國
然而,美國卻以各種方式阻撓他回國
錢學森被迫參加了
一場接一場的聽證會
當時的美國海軍部副部長放狠話
“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秘密
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
寧可把這個家伙給槍斃了
也不能放他回中國去”
面對美國人的威脅
錢學森毫不猶豫回答
“我效忠中國人民”
一封寫在香煙紙上的求助信
聽證會上,錢學森的回答
勢必不會讓美方滿意
于是,他遭到了無理拘禁
探照燈24小時對準他,不讓他休息
15天的非人折磨,使他體重暴跌
一度失去了語言能力
被保釋出獄后
39歲的錢學森開始長達5年的軟禁生涯
直到1955年6月的一天
錢學森及家人躲過聯邦調查局的跟蹤
在一張香煙紙上寫下了求助信
這封信輾轉寄回祖國
在信中,他說
“無一日、一時、一刻
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
經過談判
最終美政府同意錢學森回國
1955年10月8日
錢學森闊別祖國20年后
終于回到祖國
一句霸氣的回應
錢學森回國后,陳賡大將曾問他
“中國人自己搞導彈行不行”
錢學森霸氣回應
“怎么不行?
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
陳賡大將聽了以后非常高興
“好極了,就要你這句話”
1956年10月,由錢學森受命組建的
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55歲的他作為試驗總技術負責人
親眼見證了兩彈結合試驗的成功
從此,中國的核導彈
終于具備了威懾與實戰能力
錢學森還親手培養了許多年輕人
后來的他們
擔任著中國
導彈、火箭、衛星、飛船的
總設計師或總指揮
皆為國之棟梁
,時長
00:24
錢學森的毅然回國
使得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研發
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
一個專用的名稱
1967年
錢學森在一次衛星方案論證會上
首次提出了“航天”一詞
從此,中國的空間探索活動
有了標準規范的專用名詞
1970年,錢學森又提出“航天員”一詞
當時,國外一般稱“宇航員”
他說:“我們還是叫‘航天員’好
因為我們有天、海、空的領域劃分
這樣稱呼比較規范”
錢學森深深影響著中國航天事業
一些宏偉的設想
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學森圖書館
存有這樣一批文件
錢學森曾在生前所寫的
書信和文章中
建議發展“電動汽車”
并將虛擬現實翻譯為“靈境”
關注人工智能
還大膽提出
“人類渴望的宇宙航行的時代真正開始了”
這些科學設想
在數十年后的今天
已經逐漸成為現實
1987年,錢學森以中國科協主席的身份訪問英國和聯邦德國,目睹了街頭川流不息的轎車,他開始思考中國是否一定要按照傳統發展模式,即“汽油柴油階段”,來發展汽車產業。他預計幾十年后中國每年需要上千萬輛的汽車,彼時的能源問題和環境污染將不可避免。
經過數年思索,錢學森借鑒其它國家經驗,結合國內科學技術和工業制造的實際情況,于1992年致信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建議“我國汽車工業應跳過用汽油柴油階段,直接進入減少環境污染的新能源階段”。
如今,事實證明,錢學森的想法非常具有前瞻性,30年前的預測成真,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市場的新寵兒。中國也正是抓住了這個機遇蓬勃發展,并在該領域成功實現彎道超車。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7年位居全球首位。
“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是繼計算機革命之后又一項革命性技術,將引發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變革。”在上個世紀90年代,說出這番話的人同樣是錢學森先生。三十年后,錢老的手稿被“扒”了出來,人們在驚訝于他前瞻思想的同時,還驚嘆于他豐厚的人文功底。他賦予了 Virtual Reality 一個充滿中國式浪漫的翻譯——“靈境”。
錢學森先生認為,靈境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將擴展人腦的感知和人機結合的體驗,使人與計算機的結合進入到深度結合的時代。這一觀點,如今也正在被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證實著。
一生密切關注著
晚年的錢學森
始終密切關注著載人航天最新動態
在他心中,把中國人送上太空
也是自己的所愿所盼
2003年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楊利偉成為第一位造訪太空的中國人
回到北京后
楊利偉專程到錢學森家中報到
從神舟五號開始
我國每位從太空凱旋的航天員
都會來到錢學森家中
向這位中國航天奠基人報告好消息
一直到老人去世
神舟七號成為錢老一生中看到的
最后一次中國載人航天任務
錢學森曾說
“人民說我為國家、民族做了點事
就是最高獎賞”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
錢老的名字
伴隨中國航天無數個高光時刻
從“天問”探火到“天宮”攬勝
從“北斗”指路到“嫦五”挖寶
……
而今
夢天實驗艙發射在即
不久
中國空間站建造將全面完成
一代代中國人
永無止境的接續探索
我們已經抵達
和即將抵達的星辰大海
就是對錢老最好的告慰
緬懷錢學森!
致敬國士無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