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曾說:
“我的事業在中國,
我的歸宿在中國。”
他心憂國難,刻苦鉆研,
將人生志向的擇取
與民族、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相連。
錢學森的一生,
有五次重大的選擇。
01
錢學森的第一次重大選擇與報考大學有關。
錢學森就讀中學的數學老師認為他在數學領域很有天賦,希望他報考數學系;國文老師認為錢學森的文章很好,希望他報考中文系,將來當作家;錢學森的母親則希望錢學森子承父業,從事教育行業;而錢學森的音樂美術老師認為錢學森藝術上有天賦,建議他去學畫畫、學作曲。
然而此時的錢學森受到了孫中山先生“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打定主意要學鐵道工程,給中國造鐵路,成為像詹天佑一樣的工程師。最后,錢學森報考了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習鐵道機械工程專業。
02
1932年,日本飛機瘋狂轟炸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還在國立交通大學學習鐵道機械工程專業的錢學森,深感發展航空事業的重要性,他作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選擇:改學航空工程。
他利用業余時間,讀完了校區圖書館里所有的航空方面的書籍。這在學校被傳為一段佳話。
1934年,錢學森畢業于交通大學機械系鐵道工程專業,同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第二屆留美公費生,開始涉足航空領域的征程。
03
在學習航空工程的過程中,錢學森感到航空工程的依據基本上是經驗,很少有理論指導。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論,并以此來指導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錢學森作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重大選擇:從做一名航空工程師,轉為從事航空理論方面的研究。
錢學森向當時航空理論研究的最高學府——加州理工學院提出申請,并且只身一人來到了加州理工學院,敲開了自己后來的導師馮·卡門教授辦公室的門。經過一番口試,馮·卡門教授非常滿意這個年輕人,錄取了他。
在導師馮·卡門的指導下,錢學森很快成為航空理論方面一位杰出的科學家。他提出“卡門 -錢近似公式”,解決了飛機高速飛行時,殼體變形的數學計算難題;加入當時加州理工學院最前沿的火箭小組;成為世界知名的火箭噴氣推進專家;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0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錢學森歷盡艱險終于回到祖國。國家的需要使得他作出了人生的第四次重大選擇:從學術理論研究轉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設。
錢學森晚年曾經跟他的秘書說:我實際上比較擅長做學術理論研究,工程上的事不是很懂,但是國家需要我干,我當時也是天不怕地不怕,沒有想那么多就答應了。
錢學森以國家的需要作為自己工作的選擇,義無反顧地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了中國航天事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之列,彈(導彈)、箭(火箭)、星(人造衛星)、船(飛船)、器(航天飛行器)全面發展。錢學森出色地完成了國家賦予他的任務。
05
1982年,從行政領導崗位退下來的錢學森已70歲了,此時已是功成名就的他完全可以休息了,寫寫回憶錄,作作報告……但是錢學森又作出了他人生的第五次重大選擇:再次回到學術理論研究當中。
從70歲到85歲,錢學森以獨到的研究角度,在系統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地理科學、軍事科學、行為科學、建筑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諸多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新理論。
在那個充滿勇氣和夢想的年代,錢學森懷揣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為中國航天打開了一片廣闊的天空。錢學森的這五次選擇,都是將熾熱的愛國情懷融入學習和工作后作出的決定。看到一代科學家將個人的興趣愛好與祖國的迫切需要緊密結合,我們也備受鼓舞。“只有獻身于那些超越自身的存在,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