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五洲,蕓蕓眾生;孰為先覺,以福齊民?
伊古迄今,學者千百,空言無施,誰行其實?
惟君特立,萬夫之雄;建此新國,躋我大同。
并世而生,同洲而國;相望有年,左提右挈。
君遭千艱,我丁百厄;所冀與君,同軌并轍。
敵其不樂,民乃大歡;邈焉萬里,精神往還。
天不假年,與君何說;亙古如生,永懷賢哲。
98年前的今天,1924年1月21日18時50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同志在戈爾基村去世,終年53歲。聞訊,與列寧為莫逆的孫中山先生寫下此文,表達中國人民對列寧的緬懷。
列寧同志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要締造者,是列寧主義的主要創建者,帝國主義時期無產階級最偉大的革命領袖與導師。作為革命領袖,他領導了十月革命,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轉變為實踐,同時率領布爾什維克和俄國工人階級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探索;作為革命導師,他深入研究了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規律,總結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斗爭的新經驗,并將其運用于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復興及對各種機會主義和錯誤思潮的批判中,使馬克思主義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即便是在21世紀的今天,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已然失敗,俄國人依然深深懷念列寧。根據2021年5月的一項社會調查,俄羅斯人認為最杰出的人物包括:斯大林(39%)、列寧(30%)、普希金(23%)、彼得一世(19%)和弗拉基米爾·普京(15%)。實際上,自1994年發起這項調查起,列寧的支持率沒有低于過30%。
中國與中國人民,也從來不會忘記列寧。列寧之于中國,不僅在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也在于列寧始終以一種偉大的國際主義深切關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亞非拉革命斗爭。
1912年,列寧在閱讀了孫中山《在南京中國同盟會會員餞別會的演說》之后撰寫了《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肯定了孫中山的貢獻,預言了袁世凱的叛變,并認為中國的無產階級正在覺醒,未來的中國無產階級政黨,將會批判地繼承孫中山的革命綱領。事實證明,列寧確實預言了中國未來二十年的歷史走向,并為他們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
如果說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讓歐洲工人得以站起來反抗資本家的話,列寧讓亞非拉那些致力于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無產階級戰士們同樣掌握了這一武器。正如斯大林在《悼列寧》中的評價:“列寧的偉大首先就在于他創立了蘇維埃共和國,從而在事實上向全世界被壓迫群眾表明了:得救的希望并沒有喪失;地主和資本家的統治是不會長久的;勞動王國是可以靠勞動者自身的努力來建立的;勞動王國是應該建立在地上,而不應該建立在天上的。這樣,他就激發了全世界工農爭取解放的熱望。這也就說明為什么列寧的名字成了被剝削的勞動群眾最愛戴的名字。”
列寧沒有被時代遺忘,列寧的理論卻似乎漸漸被時代所拋棄。俄羅斯人懷念列寧,卻并不愿意遵循他背后的理念,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傾向于認為列寧在進步與正義的道路上曾經正確引領過他們的國家。烏克蘭等前蘇聯加盟國更是因為種種政治原因將列寧抹黑成德國人的間諜。或許如魯迅所言,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但戰士的思想才是戰士真正區別于蒼蠅之所在,列寧有關于革命的辯證法等思想在今天更是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如何繼承和發揚仍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
在結尾,我想用列寧先生自己的一句話作為緬懷。“這個偉大的日子離開我們愈遠,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意義就愈明顯,我們對自己工作的整個實際經驗也就思考得愈深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