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共產黨人

魯迅——舊世界的顛覆者

付欣宇 · 2021-11-03 · 來源:窗前一盞燈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魯迅是中國現代史上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已被歷史所證明,并在將來的歷史進程中繼續印證出他的偉大與非凡。

  在當今中國,從來沒有一位文學家像魯迅這樣,一方面受到那么多的誤解、非議和攻擊,另一方面又受到廣大進步人士、青年學生發自內心的景仰和崇敬。魯迅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個分水嶺,愛他的人愛之彌久,恨他的人恨之入骨,是如此的涇渭分明,沒有騎墻可言。

  毛主席評價魯迅時說:“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新民主主義論》,《毛選》第2卷第691頁)著名詩人臧克家悼念魯迅先生的詩云: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是的,魯迅先生依然活著,他筆下的人物依然活著。

  棄醫從文

  1840年以降,大概每隔10年左右就發生一次侵略戰爭,已使虛胖的清王朝陷入風雨搖飄之中。由于它的極度腐敗無能,毫無還手之力,總是偽裝抵抗,繼之妥脅乞降,最終以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告終。滿族的血腥統治,已使國人奴性加倍,渾渾噩噩,不知今夕為何夕。滿族的統治者不愿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以茍且偷安來穩定自己的榮華富貴,幻想著“同治中興”,盛世再來,繼續著封建帝制的黃粱美夢。這種麻木不仁的狀態吞噬著我們的國魂、民魂,葬送了無與倫比的有生無生力量。

  清朝末年,青年魯迅在浙江教育部門供職,學部規定“采取經訓以孔子之言為旨歸”,凡是一切有用的知識都受到排訴,這對少年時代就有叛逆孔孟之道的魯迅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殘酷的精神折磨。在這種環境里,加上晚清以暗殺為主的歷次革命多數失敗,中國已處于亂軍土匪時代,魯迅感到失望與彷徨,精神日益消沉,終于“用了種種法,來麻醉自己的靈魂”。

  1902年,魯迅懷著科學救國的思想到日本學醫,他希望通過醫學強壯國人的體魄。然而,日本軍國主義的滔天大罪粉碎了他的愿望。當他看到侵略者在東北屠殺中國同胞的時候,許多國人充當“麻木看客”的角色,現實的對比使魯迅認識到醫學雖然能醫治人的疾病,卻挽救不了人的靈魂。這個轉變是水道渠成的,幾乎沒有經歷過太多的思想掙扎。他毅然棄醫從文,決定用文藝來改變國民的靈魂。

  辛亥革命后,魯迅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導致了愛國民主運動的日益高漲,魯迅站在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一邊,處在封建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交替時期,魯迅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涯,他拋棄科學救國的幻想,從自然科學轉向社會科學,以為中國人“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吶喊·自序》)

  詩人魯迅

  作詩是魯迅從文生涯里不可不提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魯迅有許多論詩的話,這些理論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從詩歌的思想性到藝術性,詩歌的內容和形式,詩歌的起源和發展,諸如此類,都有涉獵。

  魯迅青年時期的詩論代表作《摩羅詩力說》,洋洋灑灑肆意汪洋數萬字,主要介紹了摩羅詩派詩人拜倫、雪萊、普希金、萊蒙托夫、海涅和裴多菲等人的作品。這是我國最早介紹近代歐洲積極浪漫主義文藝的論文。魯迅從挽救民族危亡,喚醒國人起來斗爭這一需要出發,高度重視文藝的社會作用。他一方面猛烈抨擊了妄自尊大、頑固守舊的洋務派和復古主義者,批判了桎梏人們思想,扼殺個性的孔孟儒家的“無邪”詩教,另一方面則“別求新聲于異邦”,滿懷熱情地贊揚以拜倫為首的革命詩人,熱切盼望中國也出現這樣的“精神界之戰士”,改變中國文化日益陷于沒落的局面。

  魯迅的詩以舊體為主,他和毛主席一樣,詩詞不常做,一旦感慨無可宣泄,提筆多是絕唱。魯迅所留下來的詩歌至今仍放射出思想的光輝與藝術的魅力。他在日本留學期間,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為表示與清王朝決裂,立下為革命獻身誓言的詩句: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表達了青年魯迅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懷和滿腔熱血的報國之志。貪多嚼不爛,濫俗沒意思,先生并不亟亟以詩歌名世,厚積薄發,才能有這氣象。也有擬古的新打油詩《我的失戀》模仿張衡的《四愁詩》,帶有民謠韻味,諷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一天沉迷在小我境界,喪失了斗爭的大方向。這種舊里夾生,新中有舊,詼諧多趣的筆法,誰能說不是舊營壘殺出的新闖將!

  1931年初春寫的《贈鄔其山》云:“廿年居上海,每日見中華。有病不求藥,無聊才讀書。一闊臉就變,所砍頭漸多。忽而又下野,南無阿彌陀。”給日本友人內山完造短短一首五古,這詩和《搗鬼心傳》《“友邦驚詫”論》等匕首投槍,對于國民黨的達官貴人的真實面目,其驕奢淫逸,兇殘狠毒,狡詐反復,媚外欺內,可謂刻畫得淋漓盡致。

  魯迅的詩從整體上看,具有深廣的憂憤,鮮明的立場,高遠的視野,他的批判是深刻的,他的風格是沉郁的。1936年6月21日寫的《悼楊銓》:“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更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著名的愛國人士、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核心成員楊銓慘遭國民黨暗殺,此詩的悲憤達到極致。當時的國民黨藍衣社也把魯迅列入暗殺名單,因而,魯迅出門竟連鑰匙也不帶,以示犧牲的決心,其詩其行,可昭日月!

  1934年5月30日《戍年初夏偶作》:“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仿佛讓人看到這樣的場景:萬千窮苦人民饑寒交迫,蓬頭垢面,面對黑惡勢力的種種迫害蓄勢待發。詩人在這萬籟俱寂處聽到了人民群眾石奮起反抗的驚天動地的春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詩是魯迅一生真實的寫照,敢于蔑視一切敵人,卻又把畢生的心血獻給了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如他自己所說“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和血。”

  

臨1.jpg

  舊社會的叛逆者

  魯迅的《狂人日記》作于1918年,這篇短篇小說深刻地反映了他向封建社會發起最猛烈地批判與抨擊,是“五四”時期文學革命的第一聲春雷。

  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這場偉大而又深刻的革命,也給東方照亮了前進的道路。由于中國資產階級天生的軟弱性,它無法完成中國革命的任務,自然也無法改變中國的衰敗。魯迅在此時仿佛看到新世紀的曙光,毅然投入到時代的洪流,勇敢地向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發起了沖鋒。

  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曾說:“《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庭制度和禮教的弊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狂人,是魯迅創造的一個反封建社會的形象,他受到封建主義的毒害和嚴重迫害,已經開始覺醒過來。小說中寫到:“凡事必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確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敢言前人之不能言者,乃大手筆也。區區幾行字,便刻畫出封建統治階級的嘴臉,撕下了“仁義道德”的偽善畫皮,提出“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號召人民起來推翻“黑漆漆,不知是日是夜”的萬惡的舊社會。

  

臨2.jpg

  魯迅的文章,均是切中要害,鞭辟入里,從不作無病聲吟之態。1925年所作的《燈下漫筆》,則是繼《狂人日記》之后又一批判力作。如果說前者是對封建秩序的沖鋒,后者則是對國人奴性的深度揭露。“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一級一級的制馭著,不能動彈了。”在如此等級森嚴的社會秩序中,“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筵宴的廚房”,文章最后呼吁:這人肉的筵席現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戰士魯迅

  魯迅從投身到新文化運動的那一刻開始,一直到逝世前,便是以一個戰士的光輝形象闖入人們的視野。其戰斗之久,精神之韌,在同輩文人中無人可與之比肩。新文化運動涌現出許多文藝戰士,隨著運動的發展,時局的逆轉,許多文人只是曇花一現,怯陣腥風,銷聲匿跡了。而魯迅的思想卻是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勇敢,在魯迅身上,體現了學者與戰士這兩種品格的完美統一。

  魯迅在戰斗的道路上經歷過痛苦與振奮,十月革命、紅軍長征北上抗日對他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他的可貴之處在于,他總是用批判的眼光對待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隨著形勢的發展,刻苦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這必定促使他向著客觀真理前進,從一個進化論者到階級論者,從一個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

  魯迅的戰斗精神來源于他對局勢的洞悉,還有對底層人民愛的深情。他絲毫不避鋒芒,悼亡是戰斗,薦新更是為了長期戰斗,在給蕭軍的信里說到:要戰斗下去嗎?當然,要戰斗下去,無論他對面是什么?可見其決心之大,態度之堅。

  魯迅就是一個社會醫生,他不僅解剖社會,還解剖自己,他說:“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國,我的筆要算較為尖刻的,說話有時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們怎樣地用了公理正義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號,溫良敦厚的假面,流言公論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無刀無筆的弱者不得喘息。倘使我沒有這筆,也就是被欺侮到赴訴無門的一個;我覺悟了,所以要常用,尤其是用于使麒麟皮下露出馬腳。萬一那些虛偽者居然覺得一點痛苦,有些省悟,知道伎倆也有窮時,少裝些假面目,則用了陳源教授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教訓’。只要誰露出真價值來,即使只值半文,我決不敢輕薄半句。但是,想用了串戲的方法來哄騙,那是不行的。我知道的,不和你們來敷衍。”(《華蓋集續編·我不能“帶住”》)魯迅是最清醒的現實主義者,也是最真誠的批判家,更是無畏無懼的堅韌無比的戰士。就像他自己所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臨3.jpg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郁達夫看到各個階層的人們自發地去殯儀館吊唁,萬分感慨地說:“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斯言如是,他象征著一個民族的良知與民魂。魯迅先生的精神與日月同輝,隨山河永在。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朱旄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3.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4.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7. 到底誰“封建”?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0. 烏克蘭逃兵
  1.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8.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9.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10.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不卡 |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 三级日本久久高清 | 午夜高清拍精品福利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