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100歲生日慶祝大會上,張伯禮院士、陳薇院士、張桂梅校長等人都在天安門觀禮樓上,共同見證百年榮光。
張伯禮院士,在古稀之年出征武漢,身披“白甲”堅守抗疫一線,帶領著中醫團隊用科學的中醫抗疫,為阻斷新冠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在人民網錄制的視頻“百秒黨員說”中,張伯禮院士說:
我叫張伯禮,是一名中醫大夫,我也是一名中共黨員。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古代文明的鑰匙。但中醫藥發展的最終目的還是治好病,為病人服務。這次新冠肺炎的治療,中西結合,中西藥并用,成了中國方案的亮點。
如果疫*情不重,他不會讓我這個老頭子上前線,既然組織上點了我了,就必須要去,不但要去,而且要打勝仗。國有危難時,醫生就是戰士,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職責。
黨和國家給了我很高的榮譽,實際我真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個普通的醫務工作者。要說真正的英雄,武漢人民是英雄,湖北人民是英雄,全中國人民都是英雄。我們只是其中的一分子。
賢以弘德,術以輔仁,我的職責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我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張伯禮,黨齡33年,100周年,祝福你,生日快樂。
這段視頻筆者看得淚目了,人民英雄愛人民,人民英雄人民愛。就像曾經喊出“人民萬歲”的偉人毛主席,人民始終深深地愛著他敬仰著他想念著他。
從去年到今年,從一線戰疫場到日常工作中,張伯禮院士一直都還是溫和謙遜的模樣,是人民中的一分子,像我們身邊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者。在很多次的公眾節目中,他始終說的是: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去年3月22日,我們剛剛走過那段最艱難的時期,央視《面對面》專訪了張伯禮院士,在那次訪談中,張伯禮院士提起臨危受命時的情景,落淚了。
張伯禮院士是1月26日接到任務的,讓他轉天早晨到北京機場集合。張伯禮院士問什么事——到武漢去,再問多長時間——三個月,要準備什么東西?還有誰?就都是不知道了。因為那個時候是真的不知道啊。張伯禮院士說,知道當時武漢的疫*情很重,也有思想準備要去,甚至自己想申請去……(講到這里時,張伯禮院士的眼淚漫出了眼眶,不得不停下來。)
記者問,張伯禮院士您已經身經百戰了,為什么說到這一段時會這么激動?
張伯禮院士回答,一個是悲壯,當時武漢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且當時對新冠病毒的了解遠不像現在那么多,他的歲數在那擺著,說明疫*情很重才讓他來負責,否則不會讓他這個老頭去。第二個是領導叫他去是一份信任,這份信任是無價的,絕對不能推,也一點沒想過不去,而且這或許是振興中醫藥的一次難得機遇。
張伯禮院士第二次落淚,是在去年的5月22日。那時正值兩會期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天津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當張伯禮院士進入會場時,在場的所有代表不約而同熱烈鼓掌,向這位在武漢奮戰82天的抗疫英雄表達由衷敬意。期間,張伯禮院士在說起眾志成城抗疫歷程時,不禁哽咽落淚,這一幕讓無數人為之動容。在去年兩會期間,張伯禮院士也帶去了實實在在有利于人民的提案(如修訂《傳染病法》等)。
張伯禮院士兩次落淚,是一個中醫人的大醫精誠,更是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白衣戰士厚重的責任感和對人民深沉的愛。
這一戰疫,以張伯禮院士為代表的中醫藥人克服重重困難,整建制接管江夏方艙,中藥漫灌,中醫醫療隊接管重癥病區等等,讓中醫藥防治疫病的突出優勢展現了出來,為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中醫藥的傳承發展贏得了更多更大的機會。
在去年3月3日,人民日報對張伯禮院士進行了一次專訪,那一次的專訪最后,張伯禮院士殷切地提醒:疫*情過后也別遺忘了中醫藥。當時那一幕真的很讓人心酸,但也讓人看到了曙光。在后來的一些場合,張伯禮院士還說起過他曾經的這個擔憂,如今這個擔憂已經不復存在了。
去年11月9日,央視一套播出來“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會上張伯禮院士的講話讓人深深感動——他沒有怎么講述自己,而是盛贊了在抗疫中默默做出很多貢獻的普通人民。他說:中國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大家的共同努力,是最后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
在抗疫中堅守一線的張伯禮、疫*情后推動新冠患者康復工作的張伯禮、站好三尺講臺資助數千名有志于中醫藥的年輕學子的張伯禮、在思政課上怒斥方方等“家國情懷何在”的張伯禮、在《閃耀東方》節目中痛批被海外跨國集團收買抹黑中醫藥的敗類的張伯禮、在各種場合溫和地說人民才是英雄的張伯禮……
他說:賢以弘德,術以輔仁,我的職責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