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青春有你”被叫停了。
看了這張脂粉氣撲面而來的“全家福”,我想,叫停了也好。
青春目的,被設定為做一個“偶像”,而能不能成為“偶像”,又主要在于“顏值”以及是不是“討喜”。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能靠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躺贏”嗎?
話說回來,在一個多樣化的社會,有少數男孩希望成為“偶像”、“藝人”,本身不是問題,但關鍵在于,這種風氣不能成為主流,不能占據舞臺的中心。
舞臺的中心,應該站立著另外一些人——那些擁有“偉岸青春”的人!
02
—
我想起一個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有點陌生的名字——張甲洲!
用今天大家熟悉的語言說,他是北大和清華的雙料學霸!
他的青春,如朝霞升起于東方,輝煌無比!
03
—
1907年,張甲洲出生于黑龍江省巴彥縣一個大戶人家。
1923年,16歲的張甲洲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齊齊哈爾省立第一中學。
此時的中國,軍閥混戰,黑暗無邊,仁人志士都在尋找救國的道路。
從1924年到1926年,張甲洲輾轉數所學校,不斷因為發起學潮,抗議軍閥混戰,聲援五卅運動等被學校開除,直至被捕。
1926年,張甲洲被營救出獄后,來到了北京。
1927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并加入北大地下黨的外圍組織——世界語學會。在此期間,張甲洲還受到了李大釗的思想啟蒙。
1929年,張甲洲由北大黨支部宣傳委員文藝陶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張甲洲的人生,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04
—
在北大求學的三年里,張甲洲積極參與學生民主運動,成為北大學生領袖。
1930年,“五一”節飛行集會使得多名清華、北大的黨員學生被捕。21日晚,為營救北京大學黨支部書記李光偉,張甲洲等人在北大二院大禮堂召集了50人的集會,商討營救事宜,遭人告密而被捕。
在獄中,結識了清華大學的黨支部書記馮仲云,結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革命友誼。
9月,根據工作的需要,張甲洲放棄了在北大的三年學業,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政治系。
這一年,張甲洲23歲。
這一年,中共北平市委決定恢復西郊區委,任命張甲洲為區委書記,胡喬木為團委書記,負責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新農業學校等高校的黨團工作。
在清華政治系,張甲洲組織成立了“朝曦社”,團結進步學生開展革命斗爭,并編輯出版了《時代青年》《大眾文化》《北方青年》等進步刊物,他還擔任清華學生會主辦的《清華周刊》“言論欄”編輯,用“火花”“震亞”為筆名發表時論文章,宣傳革命道理。
在社會上,他以反帝大同盟負責人的身份公開進行活動,并以學生會社會部的名義,成立了一所民校。張甲洲安排胡喬木任校長,于天放、陶瀛孫、唐明照、張立森等任教員,講授科學文化知識,傳播革命思想。
11月,張甲洲調任北平市委宣傳部長。
1931年5月,張甲洲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隱蔽戰線的斗爭,秘密恢復、發展黨的地下組織,并單獨處決叛徒常玉明。
6月,北平市委遭到破壞,市委書記劉錫五被捕,張甲洲臨危受命,代理北平市委書記。
9月,九一八事變爆發,蔣介石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全國各地的學生運動洶涌澎湃。
12月,張甲洲在南京參與、領導了學生請愿運動,要求國民政府出兵抗日。蔣介石派軍警包圍請愿學生,大肆逮捕。張甲洲和東北籍學生張文藻在混亂之中,搶下了軍警的兩支手槍,掩藏起來,迅速帶回北平。
這兩支手槍,后來被用到了東北抗日戰場!
1932年,張甲洲在上海見到了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提出返回東北武裝抗日的想法,得到了同意和支持。
4月29日,張甲洲同中共河北省委、北平市委派遣的夏尚志、張清林、張文藻、于天放、鄭炳文等在北平的東北籍黨員大學生一起回到東北組織抗日武裝。
張甲洲的青春,開始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05
—
1932年5月16日,張甲洲以籌備婚禮為名,帶著來“參加婚禮”的200多人,舉行了誓師大會,巴彥游擊隊正式成立,他擔任總指揮,并為隊伍起名號“平洋”,意為平滅東洋鬼子。
這是我黨在東北建立的第一支抗日人民武裝。
6月,中共滿洲省委派軍委書記趙尚志到張甲洲的隊伍中任參謀長,此時該隊伍武裝人員已經有200余人,編為三個大隊。由于大隊的領導干部主要為北平大學生黨員,被老百姓稱為“大學生抗日隊”。
趙尚志提出“建立中心隊伍”的建議,張甲洲完全贊同并支持。通過中心隊伍帶動、影響了整個部隊,推動了巴彥游擊隊向工農反日義勇軍的轉變。
經過幾個月的發展,工農反日義勇軍已經增加到600多人。8月30日,這支部隊和其他兩支抗日武裝聯手,共同攻打巴彥縣城。
激戰至天亮時,巴彥縣城終于被攻破。這是中國抗日史上第一次成功攻打縣城的行動!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歷史的發展是曲折的。由于受到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干擾,這支部隊在兵敗西荒后解體。
中共滿洲省委建立的第一支工農反日義勇軍,雖然只存在了8個月,但卻創造了歷史!
06
—
部隊解體后,為了保存抗日骨干,張甲洲隱蔽真實身份,到富錦黎明女中代課任教,轉年去男中任教。
在任教期間,張甲洲一直給校內師生傳播革命道理,并多次掩護地下工作者,傳送情報。
1937年8月28日,為了適應盧溝橋事變爆發后的新形勢,黨要求張甲洲重返武裝斗爭一線,但在途中突遭偽地方武裝伏擊不幸中彈犧牲!
這一年,張甲洲年僅30歲!
07
—
張甲洲,生命雖然短暫,卻擁有真正偉岸的青春!
不要做偶像,要做張甲洲。把青春和國家民族的命運以及人民的自由幸福結合在一起,就會輝煌并且不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