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董必武總是把自己視為人民公仆,以黨和人民的“老牛”自勉,他常說:“我們的黨是為群眾利益服務的,如果不為群眾服務,還要組織共產黨干什么?”他賦詩吟唱:“革命原非為個人,支持群眾得翻身。”他不僅嚴以律己,而且對子女及親友要求很嚴格,教育他們正直做人,勤奮學習和工作,絕不允許有任何特殊的行為。建國后,家鄉的親友以為他在北京做了“大官”,便要求他幫助解決工作、升學以及購買拖拉機、鋼材等等。他一律加以拒絕,并諄諄教育他們:“我受黨的委托,人民的信任,參加國家領導,是各項政策制定的參加者,也是維護者,決不能利用職權給自己的親屬批物資”,“革命不是做官”。1975年他在北京逝世。葉劍英在董必武追悼會上說:“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輩子做好事,不愧為無限忠誠于黨和人民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董必武從來就沒有過任何“老資格”的架子,相反,每時每刻都是以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嚴格要求自己,并且要求別人的,自己率先垂范,在生活吃喝穿著問題上,顯示了一位革命者的儒雅而自我要求極嚴的道德約束力。
一、吃飯穿衣非小事
1937年董必武到南京八路軍辦事處工作,是做黨的統戰工作,當然不能一身粗布衣的延安打扮了,到了西安,要換換裝,打扮得要像國民黨統治區的紳士模樣。當時比較好的禮帽要10元一頂,董必武是黨的領導人,要和社會各界打交道,要找各民主黨派領導人談話做工作,有時也要與外國使者、記者談話,照道理應該穿戴得像樣些,但董必武關照工作人員,只能買一頂3塊錢的禮帽,一雙最普通的皮鞋,這也只是裝裝樣子,“出客”時穿穿而己。
◆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的董必武。
工作人員不理解,對董必武說,社會上有名望的紳士穿的是絲綢馬褂,一般的中等知識分子也要戴個好一點的禮帽,共產黨人又不比國民黨低賤,為什么不能買好一點的呢?董必武鄭重地說,我們共產黨人是要革命的、為廣大勞動人民謀幸福的黨,沒有理由為自己講闊氣講排場,更沒有必要去同國民黨比這比那,要比就要比革命,比誰真正為億萬中國人民謀利益,比誰能得到中國勞苦大眾的擁護。吃飯穿衣戴帽非小事,我們出來每花一分錢,都要想到黨中央、毛主席和解放區人民的艱苦生活,想到敵占區人民逃荒要飯的情景,我們因為工作需要,只要扮演一個舞臺紳士就行了,應付應付就行了,下臺后誰還穿它呀!買好的長袍馬褂、禮帽、皮鞋,不是太浪費了嗎!
那時,從漢口坐長江客輪去南京,旅途漫漫。在船上,董必武只肯坐普通艙,吃飯時從不要炒菜,只吃“份飯”,一人一份的普通飯菜。董必武對隨行工作人員說,這已經很好了,很奢侈了。目前解放區人民的生活太艱苦了,黨中央領導人、毛主席還每天吃著黑豆、小米飯,這種黑豆硬得很,要先用小鐵錘打碎后才能煮著吃,我們每花一分錢,都要想著黨中央,想著毛主席。
二、三到大連吃飯的故事
一到大連問菜葉。
1952年,董必武住在大連老虎灘招待所,這是他第一次到大連。接待方自然極為熱情,對這位黨的創始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極為尊重,安排得也很細致周到,但董必武并不領情。有一次吃飯時,吃著吃著他停下了筷子,一臉的不解,他讓服務員趕快把食堂的負責人找來,負責人以為哪兒出了差子沒有安排好,氣喘吁吁地趕來了。董必武見負責人表情緊張,趕緊笑呵呵地問,大連的油菜不長葉子嗎?食堂負責人松了口氣,明白董必武不是責怪伙食不好,臉色自然了起來,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長呀!董必武和顏悅色地說,那我吃的怎么全是菜梗不見菜葉子呢?食堂負責人恍然大悟,笑著說,這是為首長的身體考慮呀,油菜葉子有蟲子,吃了對身體很不利,當然不能給首長吃啰,全扔掉了。董必武聽了后搖搖頭,耐心地對食堂負責人說,農民種點菜是很不容易的,貪黑起早,風吹日曬,咱們可不能糟踏農民的勞動成果啊!菜葉有蟲子好好洗洗就可以吃嘛,有什么問題?食堂負責人很受感動,從此按照董必武的要求給他炒油菜吃。
二到大連拒吃蝦。
董必武第二次到大連時,是1959年。當時國內的經濟已經比較困難了,經歷過“大躍進”后,生產沒有搞上去,供應頗為短缺,市場上很難見到大蝦,接待處的同志考慮到董必武年老體邁,需要補養身體,專門為他買了兩盒蝦罐頭。董必武堅決不肯吃,對接待的同志說,國家現在經濟比較困難,我們還能吃大蝦嗎?一斤大蝦能給國家換回多少鋼!接待處的同志說買都買了,下不為例。董必武就是不點頭,最后還是沒有說服他,只得把兩盒蝦罐頭退了回去。董必武特意關照隨行的工作人員,說:菜不要多做,剩下的東西還能再吃,下頓熱熱再吃。
三到大連罷宴席。
董必武第三次到大連,發生了著名的“罷宴”事件。那天董必武去視察旅順海軍基地。看到自己的海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他興致勃勃,心情也很好,還吟了詩。中午,海軍部隊出面招待他,吃飯前先在飯堂的會客室交談,到吃飯時間,海軍負責人請董必武從會客室步入一墻之隔的餐廳。他在海軍負責人的引領之下走進餐廳,一看餐桌上擺滿了酒菜,不聲不響地就直穿過餐廳,走上樓梯回到了自己休息的房間,把房門一關,不出來了。海軍負責人傻了眼,不知董必武是什么意思,也不知如何是好,大家站在他房間的門口,面面相覷,不敢貿然地去敲門。過了沒多久,董必武的秘書推開門,對大家說,中央明文規定,待客不得大擺宴席,董必武很生氣,為什么還要擺這么豐盛的宴席,酒菜堆得這么高,董必武說,不把酒和貴重的菜撤掉,他今天中午就不吃飯了。這下,大家急得頭上冒出了汗,不知如何是好,就這么愣了一會兒,基地領導推開董必武的房門,趨近躬身向坐在沙發上的董必武賠笑臉,說明道:我們也沒有什么特殊的準備,就是準備了一些海味,那是不花錢的,是戰士們從海里打撈上來的。我們有個潛水中隊,就在我們招待所附近駐扎,平時結合潛水訓練,戰士們帶一個網袋下水,順便給我們帶一點海味上來,給我們改善改善生活,大海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靠海吃海,這不算是浪費。
◆董必武在旅順港視察。
董必武聽了這番話,并沒有被說服,他說,他得按國家對領導人的要求來要求自己,至于戰士們改善生活,他不反對。作為部隊領導,應該把改善戰士放在首位,改善生活與擺宴席是兩回事,這樣搞,會吃壞作風的,這樣的宴席他是坐不住的。基地領導人被他的精神和原則性所感動,只好把酒和菜撤走,留下少量的海鮮,這樣董必武才答應下樓吃了這頓便飯。
三、天災面前,有共產黨領導,就“不許餓死一個人”
1949年新中國建立時,鮮花禮炮,火樹銀花,北京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之中,但那時并不風調雨順。這年夏天,先是久旱不雨,后又變得霪雨連綿,暴雨如注,加上強臺風的襲擊,造成洪水泛濫,全國受水災面積達到1萬萬畝,重災區遍及華北、華東和中南各地,災民達到四千萬人,占己解放國土人民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河北省、天津、唐山地區的災情最為嚴重,千里平原一片汪洋,盡成澤國。當時,董必武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華北人民政府撤銷后,他又擔任政務院主管政法工作的副總理,工作十分繁重,但他天天親自指揮處理水災搶救工作,他多次邀請水利專家座談根治河北水災的問題。到北京工作后,他仍心系災民,與河北省領導每天通電話。這年底,董必武給河北省領導打了一個出乎其長的電話,通話長達半個小時,細致地了解救災工作的具體進展,對救災工作做得不夠得力的地方毫不留情地予以指出、批評。董必武說,冀東的寧河、寶坻、薊縣、玉田四縣災情嚴重,已發現有災民外流逃荒,還有大量災民因斷炊而躺倒,中央對此極為關心,決定從東北調撥幾億斤糧食支援冀東、津南災區,對最困難的地方實行急賑,你們要組織好力量運輸發放工作。董必武進一步指示說,河北黨政領導機關早就有不許餓死一個人的決定,但是沒有公布,怕做不到有損政府威信,這一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還是公布的為好,我們的黨已是全國執政的黨,我們要對人民的生活絕對負責。我們如果不敢提出“不餓死一個人”的要求,那我們還算是什么人民政府?董必武強調指出,能不能做到不許餓死一個人,是對各級人民政府的考驗,是對各級干部的考驗。這樣可以克服官僚主義,密切政府與人民的聯系。如因官僚主義餓死人,一定要嚴肅處理,給予處分。
董必武的這個電話指示,特別是他明確提出的“不許餓死一個人”的號召,立即傳遍了河北省。河北的黨政領導統一了認識,這不是一般的要求和號召,更不是一個平常的宣傳口號,而是中央的戰斗命令,是救災工作的行動準則。省委立即抽調了大批干部奔赴救災第一線,常駐災區,把“不許餓死一個人”當作神圣的職責,哪里災情有發展,哪怕一個村或幾戶人家有斷炊可能,就立即派醫生帶糧食和急救物品趕赴現場,進行搶救處理。在董必武的親切關心下,河北的救災工作做得有條不紊,那年過春節,重災區的人民都歡歡喜喜地吃上了水餃。在滄縣,一位老農民流著眼淚說,人民政府的救災工作做得好,請省長一定把災民的生活情況轉告黨中央、毛主席。請黨中央放心,請毛主席放心。董必武得知這一情況后,甚是欣慰,稱贊河北的救災工作是河北人民的一大創舉。
在董必武的關心指示下,河北的救災工作極為出色,得到了黨中央、毛主席的充分肯定,專門調河北省長、在第一線全程指揮救災工作的楊秀峰代表中央救災委員會到安徽領導救災。楊秀峰一到皖北災區,就對皖北區黨委書記曾希圣傳達了董必武提出的“不許餓死一個人”的指示。是時,中央人民政府監察部副部長劉景范同志奉董必武的命令,也帶領救災工作組趕來,再次強調董必武提出的“不許餓死一個人”,強調這句話的重要意義。皖北的救災工作同樣取得了勝利,這年夏天,皖北喜獲豐收。新中國歷史將永遠銘刻這樣的偉績,在中央的領導下,在董必武的具體指導下,河北、皖北重災區人民,戰勝了空前的大災荒。沒有餓死一個人,這與舊中國一遇天災,遍地餓殍的凄慘情景相比,真是天上人間,共產黨好啊,人民由衷地感謝共產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