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口氣用了三四天的下班時間讀完了這本《冬夜戰歌》。本來,現在的工作總是讓人們心身俱疲,在工作了一天之后是情緒很低下的,誰又愿意去看什么書呢?但在偶然翻開這本小小的回憶錄的時候,筆者就被深深的震撼了,以至于陷在沙發里,捧著書一個姿勢讀上一兩個小時都不覺得累。
的確是震撼兩個字才能形容讀書時的感受。
而讀完之后,一種久違的崇高感和幸福感涌上心頭。是啊,書中的描述已經徹底把我感染了,哪怕是再艱苦的環境啊,能為全人類的解放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是多么的幸福啊!
壹
打碎自己的“鐵飯碗”
這是一位革命老人的回憶錄,書中的主人公——武光老同志已于2015年安息了。這本書講的是1930年代初期,武光老人在北平市的地下革命活動及在敵人監獄中的斗爭生活。
在書里,筆者處處想到書外的世界,為什么筆者會如此震撼,恐怕也是因為書里的世界和書外的現實社會相差太多,甚至讓人不可相信。比如說,武光老人上小學時就成了家鄉縣城的“國民黨大員”,每月能拿40塊大洋薪水,但他為什么選擇了放棄?
在當今時代,哪怕“鐵飯碗”愈加不穩定,越來越多體制內的人出來創業,但你看年輕人群體,每年那么多人削尖腦袋考公務員,再看中年人,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進體制。說到底,公務員的福利還是比私人公司要好太多,誰不想安安穩穩過一生?
偏偏小學生武光不想。
如果安穩地做著“國民黨大員”,武光老人在當時的社會里一定名利雙全,日子過得舒服滋潤,應該會走上人生巔峰。然而事實出人意料,后來武光神不知鬼不覺地出走,“走向嶄新的生活”。是什么讓他毅然拋棄名利、家庭、愛人?用武光老人的話說:
是“光明在等待著我!”
書中介紹,武光14歲時就接受共產主義信仰。對他而言,一輩子安穩的生活不是他的追求,他追求的是解放勞苦大眾,解放全人類。
崇高嗎?很崇高!
能頂飯吃嗎?不能頂飯吃!
要放棄嗎?終生不渝!
要知道,武老書中描寫的年代,正是1927-1937年蔣介石反動統治相對穩固的10年,而在這現在被某些歷史學家吹捧為“黃金十年”的年代里,面對著饑寒交迫的人民和苦難深重的民族,武老在對組織的具體情況一無所知的條件下,僅憑著崇高的理想,就毅然放棄了權錢雙收、月薪40塊大洋的國民黨縣黨部宣傳部長的職位,告別家人、愛人,奔赴北平尋找組織,自覺地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而斗爭的光輝事業中去。
試想一下,我們能夠在身邊的權力、金錢的誘惑下,在狹隘的親情、愛情的感召下,在“舍得”之間敢于放棄渺小、選擇崇高么?
所以,在我看來,武光老人的選擇實在是令當代青年震撼!
事實上,武光老人卻是幸福的,為什么?因為他即將要踏上的是實現自己崇高理想的道路啊!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苦是甜的,辛苦是幸福的,斗爭的激動的,整個人是有力量的!
貳
樹立崇高理想,從關注底層做起
筆者認為,到北平做地下工作的日子和被迫入獄的日子,堅定了武光老人的理想。因為,正是這樣的經歷讓武光看到了最底層人民生活的苦難和國民黨最反動的統治。
把自己帶入到當時那個年代里思考一下吧。武光只身一人到北平尋找組織,后來在組織安排下當起人力車夫。那時人力車夫處在社會最底層,當牛作馬,飽受欺凌,收入又微薄。而武光的生活全部依靠拉車收入,饑一頓飽一頓地過日子。這與他之前在家鄉的優越生活有天壤之別。
但他后悔了嗎?“不,絕對不!為革命頭可斷,血可流,受這點罪算什么呢。”這就是武光的回答。在親身體驗了底層人民的生活之后,
誰又能在這樣深重的苦難面前轉過頭去呢?
誰不想為了讓底層人民受的苦痛再少一些呢?
誰不想解放所有饑寒交迫的人們呢?
武光的革命理想更加堅定了,革命斗志更加昂揚了,為了前方的光明,自己什么都不怕!
而對武光最大的考驗,是被捕入獄后的斗爭。1932年,意外因素導致武光被國民黨投入監獄,五年身陷囹圄。在獄中,武光和同志們繼續以各種方式對敵斗爭。他們想法設法建立聯系,互相勉勵,一起研究斗爭策略,甚至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建立獄中黨支部。五年中,武光堅持學習,堅持鍛煉身體,隨時準備出獄后的革命。
同樣,也是這樣的經歷讓武光充分體會到國民黨統治的黑暗!這樣的黑暗政府不徹底搗毀怎么能行呢?這樣欺壓普通老百姓的政府不徹底翻轉過來怎么能行呢?
在現實的教育之下,武光老人的理想越來越崇高了,哪怕他本人可能并不認為這有多高尚,畢竟,為窮苦大眾的解放奔走的生活又算的什么高尚呢?
不,恰恰就是這樣無私的大愛,才真正是當代社會所缺少的!
試問,今天的年輕人,誰還想過什么理想呢?如果想過理想,誰又想過除了自己的小日子之外,能不能為別人做一點事情呢?如果想為他人做一點事情,誰又去關注底層了呢?誰不是想離底層遠遠的呢?哪怕出身底層的人不也是想拼命逃離底層嗎?
說句難聽的,哪怕有想過服務社會,哪怕有想過關注底層,說出來還怕丟人呢!畢竟在這個人人為己的時代里,心里有點大愛的都變成了異類呢!
但在讀完《冬夜戰歌》之后,筆者想說:樹立一個崇高的理想吧,去關注底層人民吧,真的不丟人!
因為,筆者在武光老人身上,感受到了崇高理想帶來的幸福感!
一如馬克思在17歲的畢業論文里說的: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在武光老人的回憶錄里,我看到了這樣的幸福。
當武光老人把自己的幸福放在千百萬人身上時,他所受的苦難就不算什么,而他獲得幸福卻是成千百倍的!這條令人幸福的道路走得是多么舒心、踏實啊,這樣的革命工作又是多么有意義啊,這樣的生活怎么能不叫現在的年輕人羨慕呢?現代迷茫、空虛、佛系的年輕人缺少的正是像武光老人一樣的崇高理想啊!!
在書的最后,武光出獄后,立刻四處尋找黨組織,歷經種種波折終于來到延安,繼續走上新的革命戰場。他在書中結尾寫道:“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興奮喜悅之情洋溢在文字間。什么是幸福?武光老人的幸福莫過于能夠繼續自己的革命理想道路,為了全人類尤其是大多數窮苦人的解放而奮斗!
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