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學:看到一個懷念黃克誠同志的視頻,這讓我進一步了解了這位開國大將的人品,也想起以前寫的一篇文章。
黃克誠大將的求真精神:敢唱反調
2011-03-21 08:08 jixuie
黃克誠大將的家風,令人敬佩,她女兒講述的事情極其感人。
李克勤(jixuie)題記:毛主席有句名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里”,由此,我們對于那些敢于唱反調,不隨大流的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間,那是求真的具體體現。這時我們很容易又想起黃克誠同志。
在共和國的開國將領中,黃克誠是因講真話被罷官次數最多的一位。他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稱,從不察言觀色、人云亦云,也從不患得患失、違心屈服。
因而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后腦勺上長“反骨”。他一生都勇于扮演“反派”角色,在關鍵時刻始終以唱“反調”出名。
離我們較近的有兩次,一次是為毛主席,而另一次則是為林彪。
1980年11月27日,中紀委召開第三次貫徹《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座談會,黃克誠作為常務書記出席會議。
那時,黃克誠已經雙目失明,他在別人攙扶下走上主席臺,開門見山地說:“今天我來這里講話,不講別的,想先談一談怎樣對待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問題。這對我們黨和國家來說,是一個根本性問題……前一段有些同志對這兩個問題的態度比較偏激,有的人甚至放肆詆毀毛澤東思想,丑化毛澤東同志。這種態度使我很為憂慮。”
接著,他從大革命時期講起,沒有套話,沒有官話,與會者都聚精會神地傾聽著。
黃克誠針對社會上個別人對毛澤東的謾罵和丑化行為,從歷史的角度講述了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功績。他又實事求是地指出了毛澤東晚年的錯誤。
他話鋒一轉,尖銳地指出:“有些同志把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們黨犯的所有錯誤都算在毛主席身上,讓他一個人承擔責任,這樣做不符合歷史事實。”
黃克誠認為,“毛主席逝世了,給我們留下寶貴的財富,也留下消極因素。他的消極因素只是暫時起作用的東西,經過我們工作是可以克服的,而毛澤東思想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現在有些人要丟掉毛澤東思想這面旗幟,或要批判毛澤東思想主要部分,我認為這是危險的,是要吃虧的,是會碰得頭破血流的!”
黃克誠意猶未盡,坦誠直言:“我的話可能對某些同志是逆耳之言,請同志們對于一個有幾十年生活經歷的老人的講話予以考慮,想想是否有道理!”
在對林彪的評價上,黃克誠大將同樣表現出一貫的實事求是態度。
1980年代初期,在當時的政治氣氛和歷史背景下,確實需要超人的政治勇氣。當時,《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寫了關于林彪的條目,請黃克誠審定。
他讀完條目說:“林彪的條目不能這么寫,這樣是不能向后人交代的。”
黃克誠讓秘書把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的有關同志召集在一起,開門見山地對他們說:“你們寫的這個條目,需要修改。你們要學司馬遷,要秉筆直書,要對歷史負責。
林彪在軍隊歷史上是有名的指揮員之一。后來他犯了嚴重罪行,是死有余辜。在評價他的歷史時,應該分為兩節:一節是他在歷史上對黨和軍隊的發展、部隊戰斗力的提高,起過積極作用;另一節是后來他對黨、對軍隊的嚴重破壞,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這兩方面都寫明確,不含糊其辭,才符合歷史事實。”
黃克誠向撰寫組具體談了林彪在歷史上的主要功績,供撰寫時參考。最后他還懇切地指出,把林彪當年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作為林彪的一條錯誤寫在條目釋文中,值得斟酌。由于林彪提了那個意見,毛澤東寫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文章,當時對全黨全軍都有極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認為,像這類問題,其他人的條目中都沒有寫,對林彪也不必過于苛刻。在我們黨幾十年的歷史上,沒有錯誤的人是沒有的,沒有講過錯話、做過錯事的人,恐怕一個也找不出來,當然包括我本人在內。
1986年12月28日,黃克誠逝世。夫人唐棣華在挽聯中寫道:“即死無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挽聯寫得恰如其分,黃克誠確實當之無愧。
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人續寫的,后人對前人的歷史的書寫,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求真,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實事求是。
脫離了求真精神,可能一時得勢,但終究要接受歷史的考驗。
因此,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黃克誠同志無疑可以成為楷模,而作為一個人,那無疑是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1965年9月,毛主席讓黃克誠去山西,擔任管農業的副省長,黃老欣然前往,因為這樣他又可以為人民服務了。行前他寫了一首題為《抒懷》的七律,以表達此時心情。詩曰:
京華荏苒十三年,半是辛勞半是閑。
愧無建樹對祖國,卻有遺恨留史篇。
回思往事皆成夢,縱觀萬物盡爭妍。
銜命西去無別念,愿盡余生效薄綿。
黃老來到山西,正遇到大旱,他不顧年老體弱,親赴晉東南地區領導人民抗旱奪豐收。
1966年2月,他以《太行山抗旱》為題,填了一闋“水調歌頭”,詞曰:
英雄太行山,矗立晉東南。今日重履勝地,往事仍新鮮。篪亭彈痕累累,張店血花飛濺,英勇戰町店。敵寇今何在,人民換新天。
旱魃鬼,代日寇,逞兇焰。肆虐遍北國,中心在太原。男女青壯老 幼,抗旱備荒備戰,一齊總動員。不管多兇惡,都要徹底殲。
接著,他又以《打井》為題填了一闋“水調歌頭”,詞曰:
天公慣作惡,連續鬧干旱。泉涸庫竭流斷,問君怎么辦?夫妻兄弟姊妹,奮向地球開戰,逼它獻水源。立下愚公志,人力必勝天。
在溝底,在山上,在平川。君不見人潮似海,干勁沖天。不管石堅土硬,不顧地凍天寒,直把地球穿。頻報潺潺響,遠近盡開顏。
這兩闋詞都是在高平縣填的。高平縣是黃老當年戰斗過的地方。黃老回憶說:“1939年,彭德懷從延安到晉東南,我到平順去接他,正是在高平地區接到了彭德懷。那時,我們在一起研究部署反國民黨‘摩擦’,他是何等意氣風發!此時念及,不勝悵惘。”
此時,彭德懷也已被派往四川領導三線建設,黃老以《憶彭德懷》為題,填了一闋“江城子”,詞曰:
久共患難自難忘,不思量,又思量;山水隔阻,無從話短長。兩地關懷當一樣,太行頂,峨嵋崗。
猶得相逢在夢鄉。宛當年,上戰場;軍號頻吹,聲震山河壯。富國強兵愿必償,且共勉,莫憂傷。
有意思的是,黃克誠同志1976年還在山西工作,他家鄉還有親戚去找過他辦事,結果他卻把親戚帶到大寨去學習。
看那幅照片,將軍帶著黑紗,估計是在1976年悼念毛主席逝世期間拍的。
李克勤后記:黃克誠同志作為一位老革命家,視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絲毫不計個人恩怨得失,這本身就是極其難能可貴的了,不僅如此,他還在關鍵時刻不隨大流,敢于堅持真理,不僅為毛主席說話,還實事求是評價林彪,這更加難得。這是需要勇氣的。
這種勇氣,和一個人的意志品質有著密切關聯。
黃老,毛主席這么稱呼他,真是一位鐵骨錚錚的共產黨員,他在道層面的理想信念非同一般的堅定,從而在行為上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意志品質。
這樣他才能把別人想不通的事情,自己想得通,進而說得通,行得通。
黃老在關鍵時刻的道器變通,名垂青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