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鄧力群鳳凰涅槃般的思想煎熬旅程
郭謙貴
每個人都會經歷大大小小、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名利誘惑、前途選擇、職業發展、得失考驗的思想煎熬過程。偉人也不例外。馬克思主義的“文豪”鄧力群在青年學生時期也經歷了痛苦而又艱難的思想煎熬,走上了追隨共產黨的人生道路。
1933年暑假時,鄧力群時年18歲,正是花季雨季的年齡。三哥鄧力成到了南京,把三嫂也接到了南京。三哥鄧力成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當干事,進入了國民黨的指揮中心和中樞神經系統。鄧力群四哥鄧建黃也考上了南京的金陵大學。
鄧力群通過大哥鄧飛黃、三哥鄧力成接觸到了一些國民黨南京政府里的公務人員。耳聞目睹,所了解和碰到的現實是,那些人衣冠楚楚,冠冕堂皇,滿腹經綸,高談主義,但整日沉迷于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之中。生活方式庸俗化、墮落化、腐朽化、沒落化。一是打麻將;二是玩歌女;三是互相請客吃飯。對此種種現象鄧力群常引用愛倫堡的一句話進行概括:“一方面是莊嚴的工作,另一方面卻是荒淫與無恥!”連同鄧力群的大哥、三哥在內,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談論過國家存亡、民族危機。鄧力群感到指望他們救國救民是沒有希望的了。
1934年12月的寒假,鄧力群去南京大哥家里。
大哥苦口婆心勸說。大哥鄧飛黃從鄧力群的日記和交談中,已經敏銳地發現了鄧力群的政治傾向。苦口婆心地勸說鄧力群放棄共產主義理想。大哥鄧飛黃的談話直率誠懇、情真意切、發自內心。長兄如父,也是父親死后長兄鄧飛黃在最關鍵時期對自己最親的人做最關鍵的人生指路。談到鄧力群信仰共產主義,他并不反對,只是希望鄧力群在大學畢業、獨立生活之前不要參加政治活動。大哥鄧飛黃以自身為例,現身說法,自己原來打算只做學問,遠離喧囂齷齪驚險不測的政治中心。只是因為家庭負擔,要負責供養兄弟成長成材,才不得不投身政界,不能做學問,也成為他人生最大的遺憾。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在鄧力群身上。
大哥許以留洋愿景。大哥鄧飛黃為了讓鄧力群回心轉意,放棄共產主義理想,許諾鄧力群大學畢業之后,遠離是非之地北京、中國,去國外留洋,專攻進修水利專業,治理黃河水患,造福數省的幾千萬人民。并談到只要真正有學問,有本事,無論誰執政,國民黨要用,共產黨也要用。當時鄧力群沒有選擇留洋,后來鄧力群也沒有選擇去留洋,而是去了一個黃土高坡的精神高地——延安,成為了共產黨真正自己培養的中央黨校的大教育家、中央辦公廳政經研究的大經濟學家、大理論家,貨真價實的大文豪,是延安山溝溝里誕生的文曲星。大哥鄧飛黃后來留洋到英國。由此也可以證明大哥鄧飛黃當時的許諾不是空頭支票,是發自內心的告白。
大哥巧用事實說理。大哥鄧飛黃想徹底打消鄧力群追隨共產黨的念頭,聽從他的安排。鄧飛黃把內部資料和作戰要報給鄧力群看。并且一針見血地指出。經過蔣介石軍隊的“圍剿”,共產黨和紅軍剩下的人槍已經不多了。即使將來共產黨能夠發展、能夠勝利、能夠掌權,至少也要幾十年以后了。追隨汪精衛,精通政治,長袖善舞,人情練達,參與政治斗爭的鄧飛黃人情老練世故,見解非常精辟深刻,甚至連預測也相當精確。此時,中央主力紅軍已經長征,中央蘇區喪失殆盡。而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更是15年以后的事了。
鄧力群對大哥鄧飛黃的逆耳忠言也是尊重和理解,但從他當時的內心深處和思想境界來說,已聽不進大哥的規勸了。當時鄧家四兄弟里,鄧家有兩兄弟成了國民黨的官員。而鄧力群與他們背道而馳,投向了共產黨的懷抱,義無反顧,永不回頭。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改造社會,挽救人民,救亡圖存的使命擔當鼓舞著鄧力群去追求人生真理。在做官做人做事上,鄧力群拋棄了名利誘惑,家庭舊俗,經過鳳凰涅槃般的思想煎熬,經歷了舊社會的各種世俗考驗,追求光明,向往革命,要求進步,探索真理,憧憬共產主義,這些都使“文豪”鄧力群的百年人生有了更多的參照。
(湖南桂東縣委黨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