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純粹的雪花消失了……
——淚送馬克思主義青年文學理論家熊元義
何建明
本來我很喜歡北方的冬天,但現在我很懼怕它。近三年來,每年都要在這個季節送走幾位文壇摯友,實令人悲慟。
青年文學理論家熊元義昨晚徹底地離開了我們,這個噩耗無法接受,因為他太年輕……就像北京第一場雪紛紛下來時我們都那么喜歡它,可它很快又消失了。熊元義也是,他的名聲和學術成就如日中天時,卻轉眼人已逝。嗚呼!
我們都知,在當代文學理論界,像熊元義這樣堅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理論的專家不多。有一些盡管自認為很了不起的“大理論家”,其實根本就沒有認真研究過最基本的社會主義文藝理論,而熊元義一向堅持的馬列主義文藝觀點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理論成果(他有多部此類專著),則常常被刻意貶為“另類”,這是熊元義在近幾年中無數次當面向我和許多文學界、社科界朋友陳述與苦訴的一個事實。他的死,與他這幾年心頭不暢有直接關系,其中之一就是其多年潛心研究的理論成果得不到“行內”認可,甚至常被人為的冷落與排斥。這是極其可悲和凄涼的。
熊元義的身體一直十分健康。盡管有人說他在患病前連續出差所致。但這不是主要的誘發原因,在他突患腦出血之前的幾天里,他一直跟朋友間嘮叨他想“調走”的事,“十分的不爽”,是他這幾年口中直抒最多的話。我們都知道他所指。熊元義為人直率,從不圓滑,而且見不得那些見風駛舵者的耍手腕行徑,所以他在風氣并不太正的文學理論界和批評界基本不被重視。熊元義敢做敢為,尤其是為文友的事,他敢上刀山敢下火海之精神令人敬佩。我言他如一片雪花,是其心底善良和純潔,還有些十分單純和偏激的文人氣。而這也恰恰就是熊元義的性格與為人,就像紛落而下的初冬之雪,雖有一絲寒意,人們卻特別喜歡的它。
作為熊元義的單位領導者之一,我沒能為他爭取應有的發揮才能的平臺而深感自責。作為兄弟,我未能愛護好他而感到悲痛和內疚……
元義兄,你的情、你的意,你的才,終將銘記在我和所有與你深涵感情的朋友心中。當在病房里看到你只能借助呼吸器維系生命的那一刻,我的心早已痛至切骨……愿天堂里,你能重新帶著爽朗的歡笑回到你所愿望的陽光世界吧!
(作者系中國作協副主席) 來源:紅色文化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